新中国外交
布什抵 达上海浦 东国际机 场参加 APEC峰 会。
参加 APEC会议 的比尔·盖 茨在上海 举行主题 演讲。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全方位外交。 • 改善与大国间的关系:中俄、中美、中日、中
法……——伙伴关系 • 积极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于稳定: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六国) • 在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
的共同胜利,毛泽东主席曾有过一个精辟的 概括:“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它充分表明,只要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就 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就可以战胜任何邪恶 势力。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前排左一)出席联 合国安理会议,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
中国代表坐上联合国席位
历史性的握手 ——中美建交
1975年12 月,福特总统的 夫人学跳中国舞。
中日建交
• 1、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 策
• 2、美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对日本造成极大冲 击
• 3、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 4、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
交的正常化,揭开中日关系的新一页。 • 5、影响: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
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 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 会议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
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 过中国入世。
“入世槌”收藏在革 命博物馆。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APEC)示意图
江泽民在 APEC工 商领导人 峰会上发 表演讲。
俄总统 普京抵达 上海 ,下 飞机后接 受中国儿 童献花。
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
总理的欢迎。
字仪式。
1954年4月至7 月,周恩来总理 兼外长率中国代 表团出席旨在和 平解决朝鲜问题 与恢复印度支那 和平问题的日内 瓦会议。这是新 中国首次作为五 大国之一参加的 重要国际会议。 图为周总理一行 步入会场。
1954 1961
修间
缮中
一 新 并
国 代 表
年 和
立团
有 纪 念 铜 牌 。
驻 地 花 山 别 墅 , 现 被
年 两 次 日 内 瓦 会 议 期
look
万隆会议
• 方针:“求同存异”——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 的破坏而提出的。
• 在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原则。 • 作用: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中国和更多的亚
• 由对立走向建交的过程: 1、中美关系的彻底破裂:朝鲜战争 2、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改善。 3、毛泽东接见美国友人:斯诺夫妇 4、乒乓外交(1971年) 5、尼克松访华(1972)——《联合声明》 6、1978年《建交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
forwards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一边倒”就是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 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
建国初的外交:
1、与苏联的建交
新 中 国 外 交 的 第 一 步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字仪式上
与朝鲜的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过程: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与印度、缅甸 等国家共同倡导的。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游览长城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 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历史性的握手(1972)
1975年12月2日, 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 总统及其夫人贝蒂·福特、 女儿苏珊·福特。
非国家建立外交联系。 • 万隆会议的召开象征着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的觉
醒,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国际舞台,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 法席位。
• 为什么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席位? •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发展中国家
的热潮。
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国际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的外交成就
• 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 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 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 •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 • 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影响:推动了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知识结构:
50S: 独立自主外交:三大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及实践
新
中 国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70S:
的
历史性的握手: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外
交
积极参与国际 加入世贸、参与APEC、
80S后:交流与合作: 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
• 首先是和印度的谈判中提出的(1953年)。
• 然后在中印和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1954)
• 日内瓦会议(1954年) • 万隆会议(1955年)
发扬光大 广泛认可
和平共处五原则
•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 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到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新中国的外交
建国初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这三大政策成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 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 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 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特权,然后再考虑与 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 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 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 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 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 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
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 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