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汉武帝属于谥号,唐太宗和宋太祖属于庙号,康熙帝属于年号,而孝文帝属于谥号,故A项符合题意。
谥号、庙号、年号的比较。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
年号:封建帝王为记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期。
帝王的年号在实行初期,常常出现一帝多元的情况。
到了明清两朝,采用了一帝一元制,并逐渐形成了以年号来称呼皇帝的习惯。
【考点】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符合材料“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故B 项符合题意。
A,C,D项说法本身错误,可排除。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
4.【答案】B
【解析】数学家梅文鼎是宣城人;方以智是桐城科学家;王贞仪对天文、气象、地理、数学、医学、文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对珠算贡献不大,故A,C,D项均可排除。
程大位是徽州人,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5.【答案】C
【解析】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军中原解放区;三大战役开始于1948年;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均与题干时间“1947年”不符,故排除A,B,D项。
千里跃进大别山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与材料相符,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6.【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是我国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时取得的外交成就;“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乒乓外交”,它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外交的恢复,故D项符合题意。
A,B,C项均不符合材料,可排除。
【考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7.【答案】B
【解析】由图表可知,人口死亡率最高点和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于1960年,此时我国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造成人口死亡率高与自然增长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故B项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排除A项;国民经济的调整从1960年开始,但这与人口死亡率高和自然增长率低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故D项可排除。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8.【答案】A
【解析】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建立了元首制;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查理·马特是法兰克王国的宫相,实行过采邑改革,均与材料不符,故B,C,D项均不正确。
由“马拉松战役”“帕特农神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的历史人物,故A项正确。
【考点】雅典城邦的繁荣。
9.【答案】D
【解析】由材料“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可知,这符合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故D项正确。
A,B,C项均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考点】生物进化论。
10.【答案】C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1955年与1976年相比,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故C项正确。
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较快,A项说法错误。
由表格数据无法体现欧盟的成立对经济的促进作用,B项错误。
由表格可以看出其他国家经济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
二、组合列举
11.【答案】(1)伤寒杂病论
(2)五禽戏
(3)李时珍
【解析】(1)根据“张仲景”“医术”可知。
(2)根据“华佗”“锻炼身体”可知。
(3)根据“本草纲目”“明代”“作者”可知。
【考点】中国古代医学相关知识。
12.【答案】(1)金字塔
(2)红海
(3)埃塞俄比亚
慕尼黑
【解析】(1)根据“古埃及”“法老”“统治”可知。
(2)根据“郑和船队”“非洲东海岸”可知。
(3)根据“1935年”“意大利”“侵略非洲”可知。
【考点】非洲大陆的相关历史知识。
13.【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原子弹
(3)“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解析】(1)根据“1954年”“一届人大”可知。
(2)根据“1964年”“第一颗”“核大国”可知。
(3)根据“统一大业”“基本方针”可知。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三、辨析改错
14.【答案】(1)×;中共七大改为遵义会议。
(2)√;
(3)×;台儿庄战役改为百团大战
(4)×;农业改为重工业
【解析】(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百团大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重大胜利。
(4)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考点】遵义会议,西安事变,百团大战,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四、材料解析
15.【答案】(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2)日本: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后实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没有及时变革,妄自尊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解析】(1)结合洋务运动可知。
(2)对比分析中国和日本在受到侵略后的应对措施可知。
(3)结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可知。
【考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16.【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或粮食税)。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
【解析】(1)结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可知。
(2)结合中国的改革方法知识可知。
(3)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可知。
【考点】列宁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
五、活动与探究
17.【答案】(1)1
2
(2)示例:①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变化:图1:地中海沿岸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图2: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
②世界主要贸易体(商人)变化:图1: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图2:西欧国家(英国等)商人为主。
(3)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解析】结合新航路的相关知识可知。
【考点】新航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