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少儿图书行业
分析报告
2019年9月
目录
一、童书市场:空间广阔的优质赛道 (5)
(一)规模大、增速快、码洋品种效率高的优质赛道 (5)
1、规模大 (5)
2、增速快 (6)
3、码洋品种效率高 (6)
(二)市场规模的核心驱动因素:新书和销量 (7)
(三)国际比较视角:中国人均消费额还有上升空间 (9)
二、需求变化趋势:低龄化,系列化,教育导向 (12)
(一)消费者画像:高学历+高客单,偏好线上渠道 (12)
(二)细分品类的消费者画像:文学重线下,图画书重线上 (15)
(三)需求变化趋势:低龄化,系列化,教育导向 (18)
1、1978年:以低幼读物为主,供需错位 (18)
2、1980-1999年:题材兴起,科普丛书畅销 (18)
3、2000-2012年:少儿文学拉动“黄金十年” (18)
4、2012-2018年:图画书的占比迅速提升 (19)
5、2019年:“软科普”图书快速增长 (19)
6、低龄化趋势:从少儿文学到图画书到低幼启蒙 (20)
7、系列化趋势:系列图书占据头部市场 (21)
8、教育导向趋势:强化名著阅读和科普教育 (23)
三、市场竞争格局趋于扁平化,竞争壁垒在于系列书、海外版权和码洋规模 (25)
(一)市场竞争格局趋于扁平化 (25)
1、我国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的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分散 (25)
2、市场竞争格局向扁平化发展 (26)
(二)内容创作环节相对薄弱,引进图书占据半壁江山 (27)
(三)竞争力指标:系列书,海外版权,码洋规模 (31)
1、图书公司的规模效应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31)
(1)海外版权的选购 (31)
(2)系列图书的出品 (31)
(3)长销书的运营 (31)
(4)产业链的营销和发行环节具备规模效应 (32)
2、上市公司的码洋规模与少儿图书业务 (33)
3、畅销的系列图书资源 (34)
4、海外图书资源 (35)
四、行业延伸空间:分级阅读,版权运营 (36)
(一)选书难成行业痛点,中国分级阅读体系尚远 (36)
(二)图书公司的版权运营版图偏小,打造IP尚需时间沉淀 (39)
少儿图书是规模大、增速快、码洋品种效率高的优质赛道。
2019年H1在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根据开卷数据,少儿图书在所有品种中占比最大(27%)、增速第2(16%)、码洋品种效率第2(1.78)。
从行业增长驱动力来看,码洋规模增长主要由销量驱动。
采用购买力平价的可比口径,2018年我国少儿图书(包括教材教辅)的人均消费额约为43国际元,与70国际元的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我国的少儿图书零售市场还有上升空间。
低龄化趋势、系列化趋势、教育导向趋势的行业需求变化。
消费者画像:1)家长对市场热点不敏感导致少儿图书的生命周期较长;2)童书定价偏高导致消费者更偏好在线上购买,根据开卷数据,2018年网店渠道贡献了74%的码洋;3)少儿文学主要面向7-10岁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签售会等线下渠道营销,因此在实体店的码洋占比最高;图画书主要面向3-6岁儿童,国内作家仅占50%,因此在网店的码洋占比最高。
行业需求变化趋势:1)低龄化趋势,细分品类结构从少儿文学(7-10岁)到卡通漫画(3-10岁)到绘本(3-6岁)到低幼启蒙(0-6岁);2)系列化趋势,系列图书占据开卷少儿畅销榜40%以上的份额;3)迎合升学体制导向,在中小学阶段提升名著阅读量,在3-10岁强化科普教育。
公司竞争壁垒在于系列书、海外版权和码洋规模。
市场竞争格局分散,根据开卷数据,2018年全国95%以上的出版社涉及少儿图书,CR3不到13%。
产业链在内容创作环节相对薄弱,特别是图画书创作
机制和低幼教育理念不够成熟,导致引进图书占据约4成的码洋份额;综合出版社借助海外图书运作经验、营销和发行渠道的规模优势提升市占率,头部专业少儿社的市占率随之下滑,行业竞争格局趋向扁平化。
图书公司的规模效应主要体现在海外版权选购、系列图书出品、长销书运营、营销和发行环节4个方面。
一、童书市场:空间广阔的优质赛道
(一)规模大、增速快、码洋品种效率高的优质赛道
1、规模大
2016年少儿类图书首次超过社科类成为我国图书零售市场中占
比最大的品类,此后少儿类图书市场以高增速持续稳固第一名的宝座。
2019年上半年,根据开卷信息的监测数据,少儿类图书占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的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