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 1 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人格的涵义
(三)人格的特点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的整体性有二层含义,其一是说,一个人的人格
既不是各个人格成分的彼此孤立,也不是简单的相加,而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二是说,人格 的整体性还表现为人格的内隐心理与外显行为的统一性, 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一致的。
塑造健康的人格
内容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矫正不良人格 塑造健全人格
第 1 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人格的涵义
(一)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所谓的人格,通俗的说就是个性。它是指个体在先天 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 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第1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
人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人的动机也是复杂的。当两个 以上动机相互排斥或难以取舍时,就会产生动机冲突(又称心理 冲突)。动机冲突常常使人的需要不能全部得到满足,产生挫败 感。动机冲突有以下几种:
第1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
第 1 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人格的涵义
(三)人格的特点
2、人格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人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和发展
的自然性因素,它影响着某些人格特征形成的难易从而影响着人格 发展的方向和方式。个体所处的后天环境(社会文化、j家庭教养、 学校教育的教化与熏陶)对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6-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第1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之朝向 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动机是 保持行为的续动力,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指示器,动机是调 节行为的控制器。动机的强弱对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影响 很大。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强都会使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只 有在中等强度动机条件下,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2 、双避式冲突,又称负冲突 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人具有威胁的、不利的
事件发生,两者都想躲避,但条件所限,只能避 开一件,接受一件,犹如“前有悬崖,后有追 兵”。解决双避式冲突的原则是两害取其轻。
第1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
3、趋避式冲突
也称正负冲突,指同一个目标对于个体来
1、 双趋式冲突又称正冲突
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具有同样 吸引力的动机。当实际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取两个目标,鱼 和熊掌不可兼得,就会产生难以做作出取舍的心理冲突。 比如周末既想复习功课又想去看精彩影片,内心感到矛盾。 解决双趋式冲突的原则是两利取其重。
第1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
价值观的心理健康意义。弗洛姆认为,对具有健康 人格的人来说,生活的目标犹如食物一样不可缺少。
第1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三 、 人格的心理特点 (一) 气 质
1、气质的涵义
心理学所谓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强 度、稳定性和向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第 1 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人格的涵义
(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的结构丰富而复杂,它主要由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 征、自我意识等三个部分构成。
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大致如下:
人格结构
心理倾向
需 动理 信 价 值
要机 想 念 观
心理特征
气性能 质格力
自我意识
生心社学职 理理会业业 自自自自自 我我我我我
信念是坚信 某种观点、 理论、或某 种事业的正 确性,对其 抱有确信无 疑的态度, 并以此支配 自己行为的 个性心理倾 向。
信念的心理健康意义: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 而是被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我
坚盲 信人 自选 己手
做 的 到
第1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四)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 的认识的观念系统。它通常表现为人们认为什么最重 要、最有意义因而最值得去追求的看法和态度。
第 1 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人格的心理倾 向性是人进行活动 的动力系统,它包 括需要、动机、兴 趣想、信念、价值 观等。心理倾向性 是人格结构中最活 跃的因素,它决定 着人对现实的态度, 决定着人对认识活 动对象的趋向和选 择。
1第、需1 节要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一) 需要
人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人为 了生存和发展,就得有一定的需求,这些需求反映在人的头 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有两类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心理需 要。这两类基本的需要又派生出许多需要,归纳起来主要有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 实现的需要。
第 1 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人格的涵义
(三)人格的特点
3、 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 境的一致性。它是个体行为中经常的一贯的表现,而不是偶然的表 现。人格的稳定性源于孕育期,经历出生、婴儿期、童年期、青少 年期、成人以至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代的人格特征往往 变得日益巩固。由于人格的稳定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格特征的 描述来推论一个人一生的人格状况。正如我国民间所说“从小看大, 三岁看老。”
说,可能满足某些需要,同时也构成某些威胁,
由此产生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矛盾心理。
第1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 人格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
4 、 “双趋—双避式”冲突 这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这时个体面临两种或
两种以上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能为个体带来某些 好处,但同时又都伴随有不利的影响 。
(三)信念
第 1 节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人格的涵义
(三)人格的特点
4、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
人的人格都是在遗传、环境、教育、学习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因素及其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每个人的人格既反映了他独特的生存发展背景,也反映了他独特的 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