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道之谓教”出自典籍(D)
A.《孟子》
B.《学记》
C.《荀子》
D.《中庸》
2、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句中,首次出现“教育”一词,这句话出自(C)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三字经》
3、“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是(A)的观点。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杜威
4、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但否认教育者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是(A)的观点。
A.现代教育学派
B.传统教育学派
C.后现代教育学派
D.全人教育理论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里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D)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政治属性
C.教育的文化属性
D.教育的社会属性
6、在我国古代有文字可考的学校最早出现于(D)
A.周朝
B.商朝
C.春秋战国
D.商朝
7、学校有大、小学之分出现于(A)
A.周朝
B.夏朝
C.春秋战国
D.商朝
8、最早将学校分为国学与乡学的是(C)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体现了教育的(C)
A.教育的普遍性
B.教育的社会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学术性
10、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是在(C)
A.17世纪到18世纪
B.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
C.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至今
11、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点是(D)
A.重视身心既善且美的教育
B.重视军事体育训练
C.重视艺术教育
D.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2、以下不属于教育学创立阶段的著作是(D)
A.教育漫画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13、通常认为,代表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的著作是(B)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4、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指出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分别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D)
A.学生中心
B.儿童中心
C.活动中心
D.书本中心
15、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两大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基础和(A)
A.哲学——伦理学基础
B.社会学基础
C.自然科学基础
D.文化学基础
16、中国人最早了解的教育学是(C)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立花銑三郎的《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7、我国教育学语录化出现在(C)
A.1949-1957
B.1958-1965
C.1966-1976
D.1977-1997
18、第一个对学前教育进行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C)
A.蒙台梭利
B.马卡连柯
C.夸美纽斯
D.苏霍姆林斯基
19、以下教育格言出自《学记》的是(ABCE)
A.不陵节而施
B.禁于未发
C.教学相长
D.修道之谓教
E.相关而善
20、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ABCDE)
A.教育影响
B.教育者
C.受教育者
D.教育媒体
E.教育环境
2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里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有(BCD)
A.否认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B.忽视教育的社会性
C.否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D.混淆动物本能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E.否认教育的隐形功能
22、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强调(CDE)
B.活动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师中心
E.书本中心
23、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是(ABCDE)
A.以学生的经验为前提组织教学
B.教育及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C.从做中学
D.以儿童为中心
E.学校及社会
24、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有(ADE)
A.官学
B.文士学校
C.贵族学校
D.私学
E.书院
25、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学发展大体经历了(ABCDE)
A.学习日本阶段
B.学习苏联阶段
C.教育学中国化阶段
D.教育学语录化阶段
E.教育学逐步发展阶段
26、教育学学科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B.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C.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D.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E.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27、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包括(ABCDE)
A.教育方式的民主化
B.教育内容的民主化
C.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D.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E.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8、学校消亡论的提出者是(A)
A.伊里奇
B.赞可夫
D.比德斯
29、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BCE)
A.实践主体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论
E.内发论
30、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包括(BDE)
A.孟子
B.荀子
C.威尔逊
D.洛克
E.华生
3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包括(DE)
A.高尔登
B.霍尔
C.董仲舒
D.洛克
E.华生
32、学校通过开设各种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来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这体现了教育的(C)
A.文化功能
B.劳动力生产功能
C.传播社会意识形态功能
D.经济功能
3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政治制度
B.文化传统
C.生产力
D.生产方式
34、个性与创造性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可从个性人手来培养创造性。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奥苏伯尔。
保持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
35、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利用(A)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
B.直接转化途径
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36、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
37、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的是(B)。
A.教育法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D.教育行政规章
38、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沈某被送医院后不治死亡。
金某(A)责任。
A.应负相对刑事责任
B.不应负刑事责任
C.应负完全刑事责任
D.应负刑事责任
39、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教育目的的是(A)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9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0、认为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是真善美的原型,应该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是(A)
A.人格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生活本位论
D.伦理本位论
41、(A)是个人本位论最激进的代表。
A.卢梭
B.帕克
C.马斯洛
D.裴斯泰洛奇
42、教育心理学之父是(B)
A.冯特
B.桑代克
C.赫尔巴特
D.皮亚杰
43、教育心理学从哲学中分支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B)
A.1879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