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讲解
22
4.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准确,注意安全。不能 灼伤 或烫伤皮肤。使用多罐时,罐距不宜太近,以 防互相牵拉产生疼痛或脱罐。刺络拔罐时,出血量 不宜过多。 5.拔罐后局部呈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1~2 天即自行消退。若烫伤或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 处理,防止擦破,任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 针具刺破放出水液,涂以甲紫药水,敷上消毒纱布, 以防感染。
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
病 症 拔 罐 部 位 罐 法
感冒、咳嗽 胃肠疾病
肺俞、风门、大杼 脾俞、胃俞、大肠俞 天枢、气海、足三里 急、慢性软组织 阿是穴、血海、阳陵泉 损伤 腰肌劳损 肾俞、大肠俞、腰阳关 委中、阿是穴 面瘫 太阳、下关、颊车、地仓 落枕 大椎、肩井、风门 肩周炎 肩髃、肩内陵、肩贞、阿是穴 风寒湿痹 血海、肾俞、足三里、阿是穴 痛经 中极、次髎、地机 疮疡 灵台、局部 痤疮 大椎 荨麻疹 神阙、血海、曲池 带状疱疹 肝俞、胆俞、局部
二、起罐方法
医者双手配合,一 手拿罐,另一手用拇指 或食指轻轻按下罐口边 缘的皮肤,或将罐特制 的进气阀拉起,空气进 入罐内后罐即落下。若 罐吸附过强时,不可力 猛拔,以免损伤皮肤。
三、拔罐法的运用
1.单罐 单罐独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部位或压痛点。 2.多罐 多罐并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 3.闪罐 将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适用于局部皮肤 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症等疾患。 4.留罐 将罐留置于施术部位5min~15min。此法一般疾病 及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5.走罐 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 将罐拔住后,往返推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度,本 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6.针罐 即留针拔罐,此法针罐配合,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 7.刺血拔罐 刺血后拔罐,适用于热病、痛证、瘀血证及丹 毒、扭伤、 乳痈等病症。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拔罐法的作用
中医: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现代医学: (一) 负压作用 (二) 温热作用 (三) 调节作用
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
良性刺激机体 促使功能恢复正常
负压作用
出现自家溶血现象,产生 类组织胺物质 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功能
温热作用
促使
疾病
疾病调节大脑皮层功能 调节作用 调节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加强淋巴循环,提高淋巴细胞 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
好转
二、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常用于临床的病种 100多种。如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 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 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 痛经、中风偏瘫等。
陶罐
陶土烧制而成。罐口 平滑厚实,大小不一。 优点:吸附力大,易 于高温消毒。 缺点:质重易碎。
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 的透明塑料罐组成。
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 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 缺点:无温热刺激。
拔罐的方法
一、吸拔方法 二、起罐方法 三、拔罐法的运用
(一)拔罐前的准备
常用物品:各种罐具、燃料、消毒用品、 镊子等。 应用刺络拔罐、抽气罐、药罐、及煮沸 法要准备其他相应物品,以便选用。
拔罐法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二科 赵新芳 2016.12.27
概述
定 义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 抽气等方法造成罐的负压,使之吸附 施术部位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治疗 疾病的方法。
无痛无创,使用安全,便于推广应用。
特 点
工 具: 罐
燃烧
拔 罐 法
方 法
→ 形成负压 → 吸附皮肤 抽气
作 用:负 压、温 热 等 刺 激 目 的:治 疗 疾 病
留罐、闪罐、刺血拔罐 留罐
留罐、刺血拔罐
留罐、走罐、刺血拔罐
留罐、闪罐、刺血拔罐 留罐、走罐 留罐、刺血拔罐 留罐、药罐 留罐、刺血拔罐 留罐 刺血拔罐 留罐 留罐、刺血拔罐
注意事项
1.选择体位:体位要舒适,拔罐时不要随意移动 体位,以防罐 具脱落。
2.拔罐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处。 3.禁忌部位:皮肤有毛发、皱纹、溃疡、疤痕、 骨骼凹凸、水肿、过敏处。外伤骨折部位,大血 管分布部位,五官部位,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4.禁忌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 等有出血倾向疾病,传染性皮肤病,高热、抽搐 等。
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主要有
竹罐
玻璃罐
陶罐
抽气罐Biblioteka 竹罐用直径3~5厘米坚 固无损的竹子,截成 6~10厘米不同长度磨 光而成。 优点:取材容易, 制作简便,轻巧价廉, 不易摔碎。 缺点:易燥裂而漏气。
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中 央呈球形,罐口厚实平滑。 分大、中、小3型。 优点:质地透明,能直 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 等情况,吸附力大。 缺点:容易破碎。
1.闪火法
用镊子挟住95%乙醇 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部 绕1~2圈,迅速退出后拔 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受 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 为安全,临床最为常用。
2.抽气法
(1)连体抽气罐:将连体抽 罐扣在施术部位,用抽气筒将 罐内空气抽出,产生负压,吸 附于皮肤。适用于任何部位的 拔罐。 (2)分体抽气罐: 将抽气 唧筒与罐的活塞嘴对接,连续 抽拉唧筒至适宜的负压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