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隔离开关第一节隔离开关(一)1、适用范围1.1GW.GW4-110,55,55/27.5,27.5THB5-LG-100,55,55/27.5,27.5,20THBS-LG-27.5TUS-LUG-55/27.5JW1-35GQH-552、检修周期2.1 巡视检查:日常2.2 定期检查:1年2.3 中修:5-10年2.4 大修:15-20年3、检修项目及标准3.1巡视检查3.1.1隔开各部分无油垢,无锈蚀、无脱漆、无伤损。
3.1.2支持绝缘子无裂纹,无破损,无爬闪痕迹。
3.1.3引线与接线端子连接牢固,无断线,断股。
3.1.4隔开分、合闸到位,分、合闸止钉间隙合适,各相同期性良好。
3.1.5接地线接触良好。
3.2定期检查3.2.1清扫隔离开关各部分,要求各部分无尘,无垢。
3.2.2检查支持绝缘子有无裂纹、破损及爬闪痕迹,瓷釉剥离不得大于300平方毫米。
3.2.3检查引线是否断线断股,引线与接线端子压接是否牢固,并紧固接线座螺丝。
3.2.4检查触头是否灼伤,若有应用细锉打磨,若有锈蚀情况,用细砂纸除去锈蚀和氧化层,使触头接触面光滑,处理干净后涂中性凡士林。
3.2.5检查套操作机构和传动机构是否牢固,各部位的销子、螺丝是否脱落和缺少,应补齐完好,转动部分应灵活,定位器作用可靠,并注润滑油于各传动部分。
3.2.6检查接地线接触良好。
3.2.7调整触头,使触头接触良好,用0.05塞规检查,线接触应塞不进去,并有一定的压力。
3.2.8中间触头接触对称,上下差不大于5毫米,合闸到终点,间隙调到为7-12毫米(GW110、55),为16-21毫米(GW55/27.5-27.5)。
3.2.9三极、两极隔离开关,三相不同期接触不应大于10毫米,反之应调整。
3.2.10 分闸情况下,分闸角度应满足90±10在合闸情况下,两动刀杆成一直线,并保证分合闸止钉间隙为1-3毫米。
3.3中修3.3.1小修的全部要求3.3.2解体顺序3.3.2.1拆下交叉连杆和传动杆。
3.3.2.2松开支持绝缘子法兰与出线顶帽的固定螺丝,取下六个动刀杆。
3.3.2.3把固定绝缘子的下面法兰松开,轻取支持绝缘子。
3.3.2.4拆下底座下面转动轴的固定装置,拔出传动板。
3.3.3工艺要求3.3.3.1清扫绝缘子和主刀闸的灰尘和污垢,要求清洁干净。
3.3.3.2检查刀杆是否损伤和变形,若有变形应扭直,有断裂者则更换。
3.3.3.3对触指和圆柱形触头的烧伤痕迹,用细锉打磨,使接触面光滑,具有金属光泽,用汽油清洁后涂一层中性凡士林,若烧伤过甚无法修理者应更换。
3.3.3.4打开出现顶帽,检查锥形滚动触头,弹簧,导电杆和其它零件有无异状,用汽油清洁后涂一层中性凡士林,按原样装配好,使接触座转动灵活,并检查刀杆与顶帽连接是否牢固。
3.3.3.5检查支持绝缘子是否破损、裂纹,若有应更换,当轴面脱落超过200平方毫米时,应涂环氧树脂补救,检查绝缘子与法兰浇注是否牢固,否则应进行处理。
3.3.3.6将轴承套内的轴承取出,把轴承座内的污垢清洁干净,并检查轴承是否破损,对不符合要求的轴承应更换相同型号的轴承,把清洁干净的轴承填好润滑剂(中性凡士林),装入轴套内。
3.3.3.7检查转动板转动轴有无异状并洗净污垢。
3.3.4装配的注意事项3.3.4.1按分解程序相反进行装配。
3.3.4.2转动轴装入轴承座后,要求转动灵活。
3.3.4.3各连接部分应连接牢固,不松动。
3.3.4.4装配绝缘子时,注意不得碰坏。
3.3.4.5调整两触头相互对齐,如垫厚度不超过3毫米,触头插入后最小间隙不小于3毫米。
3.3.5固定接地线3.3.5.1检查隔离开关底座与固定接地线有无脱焊,断裂,有问题时修补。
3.3.5.2接地线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0。
3.3.6铁杆涂漆3.3.6.1修后的开关要重新涂漆。
3.3.6.2锈蚀部位应先除锈,用红丹漆打底,再刷灰色调和漆。
3.3.6.3顶帽刷红色调和漆。
3.3.6.4接地线涂黑色调和漆。
3.3.7调整3.3.7.1分合闸角度的调整3.3.7.1.1将每相置于合闸位置,使两刀杆成一条直线,按比例调好交叉连杆长度,调好合闸止钉间隙。
3.3.7.1.2将开关置于分位,角度应为90±10如不符合时可调整分闸止钉和交叉连杆,交叉连杆增大,分闸角度亦增大,反之减少。
3.3.7.1.3当两刀杆分闸角度一边大,一边小时,需反复调整交叉连杆和止钉。
3.3.7.2同期调整使开关缓缓合闸,监视主刀闸合闸状态,其中某一刀闸刚一接触,立即停止操作,测量其它极触头接触距离,如不符合要求。
按下述调整3.3.7.2.1松动极间连动杆(纵向水平拉杆)(三极,二极机构不联动)3.3.7.2.2将一极合闸位置调好,再将第二极已合闸位置与调好位置的一极呈一直线装好连杆,使一、二极联动,以第一极为准,调整连动杆和交叉连杆,使一、二极同期,按同样的方法调整第三极与一、二极同期。
3.4大修除中修全部项目和要求外,要更换易损的零部件,如触头,螺丝,螺母,轴销,垫圈,弹簧等,解体检修操作机构,清洁更新滚动轴承,更换不合格的引线和绝缘子,检修机构及支持装置,并全面涂漆,水泥支柱应无裂纹,分化,倾斜,否则应用水泥填补和调整。
3.5 JW19-35G快速合闸开关补充规定,参照执行3.1-3.4所述内容的同时增加如下检查。
3.5.1检查开关合闸位置是否正常,闸刀分闸时有无弹出现象(跳高触头)如不合适。
可调整拉杆10的长度(见图)3.5.2静触头与闸刀的最短距离R应不小于:JW1-35G为300毫米。
若不满足要求可调整机构与开关本体间的连杆长短。
3.5.3检查各固定连接是否牢固,测量回路电阻值,其值应不大于300微欧,保证各部分均可靠接触。
3.5.4测量开关的合闸时间,其值应小于0.25秒,若不能满足时可调整弹簧后面的调节螺钉。
3.5.5运行时,每次合闸后应检查动触头是否烧伤,一般轻微烧伤,用砂布或锉刀修理平整,可继续工作,若烧伤过于严重,则拆换动静触头。
3.5.6缓冲器端部的橡皮头是一个薄弱环节,发现不良及时更换。
第二节隔离开关(二)1. 适用范围:FTr-1B型隔离开关(德雷西尔)2. 检修周期:2.1巡视检查:日常2.2定期检查:1年2.3临时检修:故障或缺陷后2.4大修:10年或1000次操作3. 检修项目及标准:3.1巡视检查:3.1.1外观应无异常,运行时无异音、无异味。
3.1.2分合闸显示与运行状态应一致。
3.1.3主回路端子部无过热而引起的变色或烧红现象。
3.1.4机构无显著锈蚀和损伤现象,螺栓、螺母无松动。
3.2定期检查:3.2.1检查清理表面的油污、粉尘等。
3.2.2检查绝缘件。
3.2.3用汽油或清洗剂去除触头表面污垢后,在此上面涂抹一薄层润滑油。
3.2.4检查所有的支承和关节是否灵活,并涂润滑油。
3.2.5检查所有丝扣坚固件,特别是操作曲柄的夹紧螺栓。
3.2.6 检查传动、操动机构无异常。
3.2.7 检查开关手动、电动分合是否正常。
3.3临时检修除定期检查所有要求外,还要进行以下项目:3.3.1检查更换其它不合格的零部件。
3.4大修3.4.1对隔离开关进行全部解体检修,并检查更换所有不合格的零部件,应由厂家技术人员配合进行大修工作。
3.4.2主触头在涂银层磨损后,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最小接触电阻。
更换过程如下:拧松2个M10×35固定螺栓,拆下旧触头,换上新触头。
用50 Nm力矩紧固,紧固时应保证动触头端头与静触头中部的止挡接触。
调节“合闸”调节螺丝使动触头嵌入静触头的触指深度不超过35+2㎜。
调整完毕后,上紧止挡螺栓。
第三节隔离开关(三)1. 适用范围:D200-071231M/N,D300-121231M/N(ARVER德国)2. 检修周期:2.1巡视检查:日常2.2定期检查:1年2.3临时检修:故障或缺陷后2.4大修:10年或2000次操作3. 检修项目及标准:3.1巡视检查:3.1.1外观应无异常,运行时无异音、无异味。
3.1.2分合闸显示与运行状态应一致。
3.1.3主回路端子部无过热而引起的变色或烧红现象。
3.1.4机构无显著锈蚀和损伤现象,螺栓、螺母无松动。
3.2定期检查:3.2.1检查并清洁绝缘子。
3.2.2检查隔离开关漆面,有锈蚀的进行补漆。
3.2.3对主触头进行清洁和润滑。
3.2.4检查所有旋转极柱轴承底座部的排泄孔和操作机构的通风孔保持畅通。
3.2.5检查所有丝扣坚固件。
3.2.6 检查传动、操动机构无异常。
3.2.7 检查开关手动、电动分合是否正常。
3.3临时检修除定期检查所有要求外,还要进行以下项目:3.3.1检查更换其它不合格的零部件。
3.4大修3.4.1隔离开关极柱安装a统并使用润滑剂(润滑剂型号:BR2Plus(二硫化钼润滑剂))。
b开关极柱闭合在合闸位置。
c隔离开关极柱置位于支撑件上并确保操作极柱(主传动极柱)的正确位置。
d架找平(校准机架水平):e柱之间距离保持相等f行校准直线并列布置,最大平行水平直线度的偏差为3㎜g性直线布置,最大横向直线度的偏差为3㎜h持机架顶部平面为水平状态,最大高度偏差为3㎜,(额定电压等级72.5KV的为2㎜),需要时可使用垫片,调整水平度。
i螺栓,垫片和螺帽紧固机架与支撑件,并同时重复检查相邻极柱的调整度。
3.4.2操作机构的安装图6中所示了操作机构安装在机架下部的标准选择方案,同样适用于电动和手动操作机构;a 将底座(30)紧固在机架(1)孔内(19),底座支撑着操作传动杆的延伸轴承座。
b 将操作机构紧固在自己的支撑件上。
注意:操作机构安装在开关下部,机构操作管必须被截断至合适长度。
被截断的操作管的截面处需进行冷镀锌的表面保护处理。
c将操作机构定位在合闸位置,转动操作管直到机构摇臂(4.1)同样也定位在合闸位置。
在操作机构管被连接到操作机构前,应按下列顺序将推力轴承装配在操作管上:d 放置推力垫圈e 放置推力轴承环f通过管接头(26)将机构操作管(25)连接到操作机构上g按照规定力矩紧固螺栓。
确保图6中所给的直线水平尺寸。
h保证操作传动杆轴(27)与机构操作管为直线水平位置,并与机架上部表面右侧形成角度。
如需要可通过放入垫片来调整操作机构的位置。
3.4.3操作连接件a隔离开关的机构连杆(9)安装在操作杆上(9.1)。
b对角连杆(10)已在工厂组装和预调试完毕。
它的设定不能改变。
c相位连杆(11)安装在多极隔离开关的极柱上,连接头是分别包装。
3.4.4机构连杆的调整机构连杆的调整目的(图7和图8)是保证操作极柱上主回路的分闸或合闸位置准确到达未端位置而且处于死点的联锁装置也到达未端位置。
为了达到此目的,应调整在机构摇臂(4.1)内的偏心轴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