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
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会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方法合理、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指导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重视作文修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五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素材;观察能力;写作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但是对学生而言,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难,学生难作文或作文水平不高是较为普遍现象。
他们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
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
那么,教师要如何完善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可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感情、发挥个性的写作氛围,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提倡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想大胆写作、有感而发、随情而抒,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没有了约束和禁锢,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够完全体现出来,自主表达的空间也随之拓展,同时,一篇篇精彩的佳作亦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学会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否则只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1.写作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会出现表达不具体、不贴切,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进行表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语言的缺乏。
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才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因此学生要尝试不同的积累语言的方法:(1)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2)增加课外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3)从人际交往中积累语言。
2.写作素材的积累。
生活是素材的宝库,创作的源泉。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现在小学生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他们的课余生活也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多机会到全国各地旅游,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们有条件去尝试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他们也有可能接触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认识来自不同地方、国家的朋友。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宝贵的素材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阅历。
这些记录可以是日记、周记、札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长篇大论,关键是要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方法合理、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写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
径,是写作的基础。
那么,要怎样去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呢?学生要观察的事物很多,有人、动物、植物、建筑物,只要是能映入眼帘的事物均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
我们可以从有目的性、随意性和无意识观察这几个方面去培养。
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就是将一件物体在学生面前展示,指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动静等各方面去观察。
比如,要指导学生写一篇状物文章,题目是《我的文具盒》。
这就要求学生各自拿出独具特色的文具盒,或者教师展示出一个特别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文具盒,然后按文具盒的特征提示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个文具盒总体形状怎样?有多高?有多宽?有多长?面上有哪些图案?
用了什么颜色?内部结构有几层?每一层是怎样的?各层有什么用?这个文具盒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如果要观察人,要着重观察人物的外貌、行动,仔细听其语言,体会其心理活动;观察事物,要重点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观察环境,要重点观察一定环境中的各种陈设、建筑位置、轮廓构造;观察景物,要重点观察景物的特征,如颜色、状态、大小和变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观察什么事物,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要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去欣赏,用不同的叙述顺序进行描写。
教师只提供必需的材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力争使他们写出文章的新面貌、新风格、新形象。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观察生活不能单纯依靠感觉,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介入。
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做到有随意性和无意识
地观察。
要“观”而且要“察”,既要有感官的索取,又要有心灵的伴随。
这样,经过不断的训练,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其素质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四、指导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小学生初学作文,就像蹒跚学步一样,需要有人搀扶,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样走。
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师不能只讲概念术语,那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只会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给小学生讲授作文,一次讲明一个道理即可,抓住写作规律中的某一点讲通透、讲明白,再配以具体习作,用写作实践证明所讲道理的正确性。
以后再循序渐进,逐步讲明白各种写作方法。
比如讲授写人的作文。
一开始,先要让学生知道写人都有哪些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
先训练学生练习一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是指对五官、头发、衣着等的描写,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写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让别人看过作文后,能感觉如见其人。
当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之后,再逐步深入,告诉他们写人最重要的不是写外貌,要使人有血有肉,鲜活生动,更重要的是写出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写出他的性格。
要想写好性格,就要写他做过的事。
一个人做的事情很多,可是由于作文篇幅有限,如果都写,面面俱到只会沦为面面不到,所以,只选取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集中体现人物的性格。
这样,在一次次的讲解、一次次的练习中,学生对作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强,逐渐掌握写作的
方法和技巧。
五、重视作文修改,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进行细致、认真的修改,它包括中心思想的修改、文章结构的修改以及语言文字的修改等诸多方面。
作文修改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可以采取集体修改的方法,与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目的和要求;可以讲评学生作文,从不足之处得出写作应当注意的经验;也可以组织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
通过修改,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明显提高,他们对作文课的兴趣以及参与度也会明显增强。
总之,搞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