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思考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思考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思考
从三聚氰胺“结石宝宝”到《食品安全法》跨越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时三年、经历四审的艰难通过。

中国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各行各业如何进一步加强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等问题依然摆在大家面前。

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从2004 年的个案开始,到现在的安全事件,中国人的餐桌越来越像化工原料堆填场,化工原料在食品中频频使用。

这些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深层的次原因,使有毒食品事件层出不穷呢?
从许多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安全事故是由于添加剂使用过量或超标引发的。

按照国家规定,在国家标准允许的用量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引起安全事故的。

根据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在标准规定的数量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会危害人体,而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添加剂量的增加,过度使用从而引发人体内部损伤,即发生了质变。

从对立统一的规律的角度分析。

食品安全牵连了对立的两种人的利益,即卖主与消费者的利益。

当然消费者的利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正当的利益,也是社会的利益;而卖主则代表了一小撮人的利益,是非正当利益。

同时,在社会分工细化的今天,卖主也有成为消费者的时候,此时卖主的利益又成为正当利益。

所以说食品安全关系着整个社会所有人的利益,统一于社会利益。

同时,作为国家的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从消费者、卖主和监管部门的立场角度分析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消费者维权难。

食品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举证存在困难,经营者往往推卸责任;又因为鉴定费用高,面对高额维权的成本,消费者往往采取自认倒霉的态度;正因为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现有法规的不合理。

惩罚不力导致违法成本过低也是食品安全监管广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违法假一罚十、违法行为处罚标准提到10—20 倍等刚性标准。

但这显然不能体现消费者生命健康足够的尊重,不能震慑食品造假者。

三、政府部门缺位、监管不力。

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

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

四、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容易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五、不健全的信息传播体系。

媒体的报道往往先于相关部门的介入,总是媒体的报道使得公众知道“着火了”,政府有关部门才匆匆赶来“扑火”。

由于媒体报道的不准确性,导致了社会恐慌,造成一定的损失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严重危害国民健康,根据病因寻找医病的良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

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

第二、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同时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反对千篇一律。

因此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出符合中国的惩处方案。

第三、建立新的信息传播模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

媒体大众、卖主、不知情的消费者、国家监管部门在信息的流通中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将食品安全信息通过这些联系最快最准确的到达消费者是新的信息传播模式要解决的问题,事物又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技的日新月异,是我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着改变。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应是双向的、透明的,企业也可以运用自己的发言人或是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危机公关。

设立独立评估机构,媒体不要取代专家的位置对自己不够了解的事进行报道,公众也不要在事故水落石出之前不明就里地恐慌,媒体、公众、政府、企业都做好各自的份内事,耐心等待评估结果。

在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媒体就是一个最佳的信息传播载体,而不是信息的爆料者,也不被公众寄予能力范围之外的期望。

第四、加强行业自律。

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评价客观事物,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少数生产经营者为了自己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置人们的身体健康于不顾,这种价值观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应教育生产经营者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克服个人主义。

最后,关注食品安全,体现人本发展观。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大家观注食品安全问题,无非是从人最本质的利益出发,维护人类的最根本权利——生存权,这符合国家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辩证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黑格尔的名言“存在就是合理”,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原因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暴露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薄弱点,也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出现错误,并逐步完善的,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往复循环,渐进发展的。

我们不要因为现在碰到的问题,而对社会发展报失望的态度。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国家的方方面面,国家、企业和个人要积极投入这场打假的活动中,还给百姓一个健康安心的餐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