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体桥梁施工测量操作要点

转体桥梁施工测量操作要点

一、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铁路测量手册》
二、适用范围
本标段段所有桥梁工程。

三、桥梁测量工作流程
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预留孔洞位置
四、桥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桩基础
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

3、每次桩位放样不得少于4个桩位,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桩位放样示意图
(二)承台
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深度。

2、开挖
基坑后,及时进行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进行检查。

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座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

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
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座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承台放样示意图
(三)墩台身
1、墩台身放样采用极坐标方法放样,此方法先计算出各墩台桥梁工作线的交点的坐标,用置镜点坐标,再进行坐标反算求得置镜点至各墩台工作线交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2、缓和曲线上墩台工作线交点坐标计算:
如下图所示,A号墩在缓和曲线上,A为工作线交点,A`为桥墩横向轴线与线路中线的交点。

首先计算A`的坐标,计算公式
ZH
为:
式中R—圆曲线半径
L0—缓和曲线半径
L—计算点至ZH(或HZ)的曲长令A`点的切线与X轴的交角为β,则β= π
A点的坐标可按下式求得:
xA=x`A+Δx+Esinβ
yA=y`A+Δy+Ecosβ
3、圆曲线上墩台工作线交点坐标计算
如下图所示,C为工作线交点,C`为交点所对应之线路中线点。

C`至HY弧长S所对的圆心角为θ=π
C的坐标按下式计算:
β
+θ)+m
β
+θ)
4、置镜控制点后,按下列公式进行坐标反算,求得前视方位角及放样距离。

α=arctan( )
S= x2+y2
5、极坐标法放样样工作程序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五、球绞固定
精确定位及调整完成后,对下转盘球铰的中心、标高、平整度进行复查;中心位置利用全站仪检查,标高采用精度0.03㎜的电子水平仪及钢铟尺多点复测,经检查合格后对其进行固定;竖向利用调整螺栓与横梁之间拧紧固定,横向采用在承台上预埋型钢,利用型钢固定。

六、环道安装
在钢撑脚的下方设有环形滑道,环道中心的直径为12m,环道由专业厂家生产,现场采取分节段拼装,在盘下利用调整螺栓调整固定。

转体时保证撑脚可在滑道内滑动,以保持转体结构平稳。

要求整个滑道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其相对高差不大于2mm。

七、桥梁各个部位允许测量误差
设计标准采用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

设计等级:一级。

测量执行标准采用《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桥梁施工放样前,应提前对本工程中所使用的所有仪器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附全站仪及水准仪检测报告)。

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并根据桥梁设计和施工的特点进行放样,在施工放样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规定进行现场施工放样及相关测量,规定如下: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等级:D级GPS。

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等级:四等水准。

桥梁桩基础施工测量允许偏差:顺桥纵轴线方向20mm;垂直桥纵轴线方向40mm。

垫层:轴线位置20mm;顶面高程0mm~-8mm。

承台:轴线位置6mm;顶面高程±8mm。

墩台身:轴线位置4mm;顶面高程±4mm。

墩、台帽或盖梁:轴线位置2mm;顶面高程±2mm。

悬臂施工:轴线位置4mm;顶面高程±8mm,相邻阶段高程:4mm。

上球面各处球面度偏差不大于1mm。

球铰边缘各点高程差不大于1mm。

球铰中心采用“十字放线”法和坐标放样法。

现场精度控制采用“边测边调,现场监督”的控制方法,球铰上、下球面形心轴
与球铰转动中心轴误差不大于2mm。

上下球铰相焊接钢管中心轴与转动轴误差不大于1mm,钢管务必铅垂。

球铰顶口任意两点的高程差不大于1mm。

球铰转动中心务必位于设计位置,其误差:纵、横向误差不大于±1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