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安徽新华学院大气监测设计方案课程名称环境监测院(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0环境工程姓名李丕显学号1042254114起止日期 5.22—5.31 指导教师潘争伟目录1、设计的目的和务 (1)1.1、目的 (1)1.2、任务 (1)2、校园大气环境现状查 (1)2.1、校园地理位置 (1)2.2、校园污染源调查 (1)3、校园采样点的设 (2)3.1、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2)3.2、采样点布设情况表 (2)3.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2)4、监测项目和法 (3)4.1、SO2的测定 (3)4.2、NO2的测定 (6)4.3、PM10的测定 (8)5、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10)5.1、各监测项目的数据统计 (10)5.2、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11)5.2.1 各监测项目日均浓度 (11)5.2.2 API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关 (11)5.2.3 API指数和空气质量的等级系 (11)5.2.4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12)5.2.5 API值和空气质量等级评价 (12)6、质量保证 (15)6.1、质量保证的意义 (15)6.2、连续采样质量保证 (15)6.3、间断采样质量保证 (16)7、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议 (16)7.1、气体的治理 (16)7.1.1. SO2的防治 (16)7.1.2.NO2的防治 (17)7.1.3. PM10的防治 (18)7.2、校园生态环境的保护 (18)8、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分析与价 (18)8.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18)8.2、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18)9.新华学院综价 (19)10、参考文献 (19)1、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目的此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校园空气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了解校园的大气以及大气状况观察分析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分布,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加深我们对大气污染检测的基本理论了解。

熟悉大气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原理、方法、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和操作动手的能力,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治理工程所必需的监测方案的能力,控制和改善校园大气质量,为学生和老师的生活与学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师生健康,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1-2、任务进行学校大气环境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并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2、校园大气环境现状调查2-1、校园地理位置安徽新华学院地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坐落于合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大蜀山森林公园南麓,学院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

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安徽省唯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

学院由安徽新华集团于2000年投资创办,并鲜明地提出了“新华教育,兴教报国”的办学宗旨。

2-2、校园污染源调查新华学院在校人数为2万人,食堂有5个,还有一些开水锅炉。

其次还有校外的餐厅,居民区,施工工程,及来往的车辆等,这些都会对学校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其中食堂和开水锅炉还有施工工程建设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SO2而驾校和校外的车辆则主要会带来一些氮氧化合污染物。

3、校园采样点的布设3-1、采样点的布设原则[1](1)在污染源比较集中地地方、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量点作为对照;(2)污染源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3)采样点的会走位应该视野应该比较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的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4)各个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其获得的监测数据只有可比性;(5)采样的高度根据检测母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该将采样器或者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的高度,即在采样口应在离地面 1.5m-2m 处。

综上所述,在校园中布点应根据污染物类型,数量,位置,排放浓度以及校园地形,功能区以及人口密集现象,地形及其他客观原因确定布点位置和数目。

据校园污染源的特点,建议使用功能区布点法。

3-2、采样点布设情况表检测项目SO2NO2PM10检测地点学生公寓 1 1 1图书馆 1 1 1实验楼 1 1 1西门 1 1 13-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频率:连续采样5天,每天采样3次;时间:5月22~31日,每天早上9:00,11:00和 15:00。

4、监测项目和方法项目采样方法流量时间分析方法SO2液体吸收法0.5L/min45min 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NO2液体吸收法0.3L/min45min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PM10滤膜富集法100L/min45min 重量法4-1、二氧化硫(SO2)的测定[2]4-1-1 原理(四氯汞钾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中的SO2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该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与SO2浓度成正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最大吸收峰于575nm处),反应式如下:HgCl2 +2KCl =K2[Hg(Cl)4][HgCl4]2- +SO2+H2O =[HgCl2SO3]2-+2H++2Cl-[HgCl2SO3]2-+HCHO+2H+=HgCl2+羟基甲基硫酸盐酸副玫瑰苯胺+羟基甲基硫酸=紫色络合物+H2O+3H++3Cl-(俗称品红)4-1-2 仪器(1)多孔玻板吸收管普通型,内装10ml吸收液,用于1h采样。

(2)气泡吸收管直筒型,内装50ml吸收液,用于24h采样。

(3)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1L/min,流量稳定。

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5%。

(4)具塞比色管 10ml,体积刻度应校准。

(5)分光光度计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550nm下,测定吸光度。

4-1-3 试剂(1)四氯汞钾吸收液(0.04mol/L);(2)甲醛溶液(2.0g/L);(3)氨基磺酸铵溶液(6.0g/L);(4)盐酸副玫瑰苯胺储备液(0.2%);(5)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0.016%);(6)碘储备液(0.10mol/L);(7)碘使用液(0.05mol/L);(8)淀粉指示剂(5.0g/L);(9)碘酸钾标准溶液(0.1000mol/L);(10)硫代硫酸钠储备液(0.1mol/L);(11)硫代硫酸钠使用液(0.05mol/L);(12)二氧化硫标准溶液(2.0μg/mL);。

(13)磷酸溶液(3mol/L);(14)亚硝酸钠标准溶液(2.0μg/mL);。

4-1-4测定步骤⑴标准曲线的绘制:取8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下列参数和方法配制标准色列。

色列管编号加入溶液0 1 2 3 4 5 6 7 2.0μg/mL亚硫酸钠标0 0.60 1.00 1.40 1.60 1.80 2.20 2.70准使用液(mL)四氯汞钾吸收液(mL) 5.00 4.40 4.00 3.60 3.40 3.20 2.80 2.30 二氧化硫含量(μg)0 1.20 2.00 2.80 3.20 3.60 4.40 5.40 在以上各比色管中加入6.0g/L氨基磺酸铵溶液0.50mL,摇匀。

再加2.0g/L 甲醛溶液0.50mL及0.016%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 1.50mL,摇匀。

当室温为15~20℃时,显色30min;室温为20~25℃时,显色20min;室温为25~30℃时,显色15min。

用1cm比色皿,于575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试剂空白值不应大于0.050吸光度。

以吸光度﹙扣除试剂空白值)对二氧化硫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各点的SO2含量与其吸光度的比值,取各点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计算因子(Bs)。

⑵采样:量取5mL四氯汞钾吸收液于多孔玻璃吸收管内,通过塑料管连接在采样器上,在各采样点以0.5L/min流量采气30~45min.采样完毕,封闭进出口,带回实验室供测定。

⑶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吸收液放置20min后,转入10mL比色管中,用少许水洗涤吸收管并转入比色管中,使其总体积为5mL,再加入0.50mL 6g/L的氨基磺酸铵溶液,0.50mL及2.0g/L甲醛溶液及1.50mL 0.016%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摇匀,放置10min,以消除NOx的干扰。

以下步骤同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下列计算空气中SO2浓度(c):C(SO2,mg/m3)=n sV BAA∙-)(0式中: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sB--计算因子(μg/吸光度);nV--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注:在测定每批样品时,至少要加入一个已知SO2浓度的控制样品同时测定,以保证计算因子的可靠性。

)4-2、二氧化氮(NO2)的测定[3]4-2-1 原理(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用冰乙酸、对双氨基苯磺酸和盐酸乙二胺配成吸收液,大气中NO2被氧化成HNO3和HNO2。

在冰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气体样品中NO2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其吸收显色反应式如下:2NO 2+H 2O=HNO 2+HNO 3对氨基苯磺酸+HNO 2+CH 3COOH +盐酸奈乙二胺 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因为NO 2(气)不是全部转化为NO 2-(液),故在计算结果时应除以转换系数(称为Saltzman 实验系数,用标准气体通过实验测定)。

按照氧化NO 所用氧化剂不同,本次监测采用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4-2-2 仪器:(1)多孔玻板吸收管(棕色);(2)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升/分; (3)分光光度计。

4-2-3试剂:(1)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储备液; (2)吸收液;(3)亚硝酸钠标准储备液; (4)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

4-2-4 测定步骤⑴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10mL 具塞比色管,按下列参数和方法配制NO 2-标准溶液色列NO 2所配制的标准色列管号溶液 0 1 2 3 4 5 6NO 2-标准使用液(ml ) 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吸收原液(ml )4.004.004.004.004.004.004.00重氮反应偶合水(ml )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0.40将各管溶液混匀,于暗处放置20min (室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 以上),用1cm 比色皿于波长54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扣除试剂空白溶液吸光度后,在标准曲线计算软件上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