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改良与栽培技术
陇东学院 农科院旱农所 平凉农科所 宁县农机中心 环县农技中心 农科院小麦所
抗寒、抗旱、稳产 抗旱、抗锈、稳产 抗旱、高产 抗寒、抗旱、丰产 抗寒、抗旱 抗锈、高产
天水农科所 抗锈、抗寒、抗旱
临洮农校 定西旱农中心 静宁农机中心
高产、抗寒 抗旱、高产 高产、抗旱、抗寒
h
10
四、品种改良技术
方法
国内
ck 193.15 34
千粒重 g
39.2 34.3
41.5
34.1
株高 Cm
62
穗长 Cm
7.5
65 7.5
70 7.5
0.21
0.29
0.30
0.32
0.34
0.33
0.33
1、抗旱、高产品种。碧蚂1号增产30% 2、抗寒性。碧蚂、甘麦8号。长武 3、抗锈性。庆丰1号、兰天4号。
慢锈品种(咸农4号、里勃留拉)
陇鉴127、兰天10号,
二、冬小麦区域分布
东南部温润川塬沟壑区11 200
陇山东北侧阴湿河谷山地 50 区12
各区域目前利用品种
区域
品种
东南部温润川塬沟壑区11
陇鉴、西峰、平凉、宁麦、兰天
陇山东北侧阴湿河谷山地区12
平凉、兰天、庄浪、静麦
西北部半干旱半湿润河谷残塬山地区13 陇鉴、西峰、环冬、兰天
渭河温暖河谷川道山地区21
天选、兰天、临农
东北部陇山西侧阴湿区22 西南秦岭两侧阴湿河谷高山区23 东南部白龙江温暖河谷山地区31 东北部嘉陵江温润川坝丘陵山地区32 西北部西汉水河谷川坝山地区33 东北干热温润兼种区41 西南冷凉阴湿兼种区42
70
80
90
年左右
221.95 250.98 232.58
242.54
35.70
39.06 29.26
34.52
25.39
25.97
28.8
32.31
30.75
28.81 30.33
34.55
115.1 107.27 87.92
92.33
目前 250 32-35 28-34 35-40 95
收获系数
陇鉴196 13.67 0.12 3.55
高粱 19.43 0.18 4.97
长穗偃麦草 14.88 硬粒小麦 19.7
0.12 0.21
3.27 4.97
h
14
导入品系的性状表现
名称
平均亩产 穗粒
kg
数
2D-2-2 207.05 29
26D-3-1 200.10 32.2
26D-1-1 240.40 27
目前
陇鉴301、西峰27、28、平凉44、宁麦5号、陇育2号、中 梁25-28、兰天系列
品种产量相关性状演变
50
产量 (kg/mu)
186.27
穗数 (万个)
41.20
粒数
(个)
19.5
千粒重 (g)
株高 (cm)
25.2 125.2
60 200.50 38.50
21.2 26.5 124.4
2000
中梁、庄浪、兰天 中梁、兰天、天选 兰天、武都、绵阳 兰天、成良 兰天、中梁 静麦、定西、临农、陇鉴、中梁 临农
h
7
三、当前冬小麦新品种情况
1998-2010年,13年共审定冬小麦品 种95个,国审1个,平均每年审定7个以 上的品种。其中陇东冬麦区35个、陇南 冬麦46个,中部冬麦14个。
新品种分布
甘肃省冬小麦品种改良 Yu 栽培技术
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 李兴茂
内容
一、冬小麦品种演变 二、冬小麦区域分布 三、当前小麦新品种综述 四、品种改良技术 五、品种改良目标 六、冬小麦水、肥需求特点 七、冬小麦栽培技术
h
2
一、冬小麦品种演变
年代 50 60 70
80 90
代表品种 白齐麦、老芒麦、碧玛1、4号、钱交麦、中苏68
陇南农科所
成县种子公司
审定品种数量 4个 2 2 1
3+2
1 4 1 1
主要品种的特点
品种
品种来源
特点
陇育1、3、2、陇育220 陇鉴301、386、101 平凉43、44、45 宁麦5、9号 环冬3、4号 兰天17、23、24、25 兰天18-22、26、27 中梁26、28、29、30 天选46、47 临农9555 定9767 静宁11
西北部半干旱半湿润河谷 200 残塬山地区13
渭河温暖河谷川道山地区 110 21
东北部陇山西侧阴湿区22 60
西南秦岭两侧阴湿河谷高 70 山区23
东南部白龙江温暖河谷山 30 地区31
东北部嘉陵江温润川坝丘 50 陵山地区32
西北部西汉水河谷川坝山 50 地区33
东北干热温润兼种区41
70
h
西南冷凉阴湿兼种区42 630
单位
审定品种数量
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
5个
平凉农科所
7个(水地1个)
陇东学院
14个
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 22个(陇东2个)
天水农科所
10个中梁系,5个 天选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洮农校
4个
庄浪农技中心 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
3(1个水地) 2
定西旱农中心
1
单位 环县农技中心 灵台职中管理站 宁县农技中心
杨招喜 静宁农技中心
管理站 康庄小麦研究所 中农科院植保所
省 内 冬麦
50
60
70
80 近15年 近15年 近13年
引种
43.1 27.3 20.3 17.5
1.2
7.3
3
系统选育 15.8 16.6 13.7 8.0
3.2
10.5
6
杂交育种 37.3 48.1 59.3 68.4 90.4
76.7
89
远缘杂交 3.8
6.9
1.5
1.4
0
0
诱变
1.1
5.2
中墨1号 碧蚂1号—陇东4号、平凉4号 阿桑—天选1、2、3、5号、平凉22、26 咸农4号---平凉27 北京8号—庆选10号 长武112—灵台2号 庆丰1号—环冬2号 兰天7号---环冬3号
h
13
3、转基因育种 陇鉴9821:高粱DNA导入小麦洮157。
转基因品种生理差异
"Photo "
"Cond" "Trmmol"
白齐麦、农大36、农大183、阿勃、阿桑 庆选15、济南2号、西峰4号、平凉21号、西峰9号
天选15、17、咸农4号、山前麦、中梁5号 西峰16、庆丰1、平凉24、晋农134、咸农4号、
清山系、秦麦4号、中梁11、洮157 陇鉴196、兰天4号、西峰系、中梁系、平凉系
2000 年
陇鉴127、兰天10号、平凉42、中梁17、22、23
4.1
1.1
4.5
花培
0
0
0
0
4.1
1
1、引种(美国、前苏联、意大利、罗马尼亚、保 加利亚,土耳其。北京、陕西、山西、四川)
钱交麦、乌克兰83、山前麦、兰引1、2号, 洛夫林、保10
北京8649、中优9507,长武131、134、冬丰 1号、长6878、晋农134、晋太170、绵阳系
h
12
2、系统选育(外引品种、自育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