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方案设计(大全)
卡车
(0.20×700 (0.15×7000 000)= 00)=105000 140000
在途 存货
(0.30×30 ICDT/3 ×700000 65 ×21)/365 =363465
(0.30×30 ×100000) =900000
(0.30×30× 700000 ×14)/365= 241644
仓库 存货
(0.30×30. I(C+R) 1×100000) 2/Q =903000
3
考虑竞争因素的选择方法
当运输方式的选择直接涉及竞争优势时, 应该采用这种方法
3
考虑竞争因素的选择方法
【例】某制造商分别从两个供应商购买了共
3000个配件,每个配件单价100元。目前这3000个配
件是由两个供应商平均提供的,如供应商缩短运达时
生产过程服务的运输
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 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
– 一般运输——孤立地采用不同运输工具或采用同类运输工具但没有形成
有机协作关系的运输
– 联合运输——使用同一运送凭证,由不同运输方式或不同运输企业进行
有机衔接以接运货物,利用每种运输手段的优势以充分发挥不同运输工具 效率的一种运输形式
• 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载分类
多式联运
– 根据实际运输要求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 – 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 – 广泛应用于国际货物运输中的多式联运为国际多式联运
• 散装运输——用专用设备将不带包装的货物直接由生产厂方送至用户
使用的运输方式
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2、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R×D
ICDT/36
5
ICQ/2
I(C+R)Q /2
总成本
每种运输方式的总成本为: RD+ICDT/365+ICQ/2+I(C+R)Q/2.
成本 类型
运输
计算方 法
R×D
2 运输服务方案
铁路 (0.10×700 000)= 70000 驮背运输
成本比较选择法
航空 (1.4×7000 00)= 980000
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对其他环节费用的影响进行
综合分析。
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 4、选择运输方式的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
单一运输方式的选择 多式联运方式的选择
(二)定量分析法
综合评价选择法 成本比较选择法 考虑竞争因素的选择方法
4、选择运输方式的方法
1 单一运输方式的选择
单一运输方式的选择,就是选择一种运输方式提供运输服 务。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基本运输方式各有自 身的优点与不足,可以根据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优势、特点, 结合运输需求进行恰当的选择。
接库存成本之间的平衡程度进行选择。
也就是说,运输的速度和可靠性会影响托运人
或买方的库存水平。
如果选择速度慢、可靠性差的运输服务,运输
过程中就会需要更多的库存,这样,就会抵消选择
低水平运输服务降低的成本了。
2 成本比较选择法 【步骤】
1.确定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的集合 2.估计每个备选方案的运输方式的运输费用
技术经济特征 运输速度 详 述 物流运输的产品是货物的空间位移,以什么样的速度 实现它们的位移是物流运输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决 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各种运输方式 载体能达到的最高技术速度。
运输工具的容 由于技术及经济的原因,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都 量及线路的运 有其适当的容量范围,从而决定了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 输能力 运输成本 物流运输成本主要由四项内容构成:基础设施成本, 转运设备成本,营运成本和作业成本。 运输的经济性与运输距离有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运输 方式的运输距离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差异。 运输业是污染环境的主要产业部门,运输业产生环境 污染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位置的移动 (2)交通设施的建设(3)载运的客体。
第三章 物流运输方案设计
物流运输方案设计的内容
• 物流运输方案设计是指针对顾客的运输需
求,运用系统理论和运输管理的原理和方 法,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承
运人
探测顾客需求 了解 购买欲望
FABE
迎合需求 确认需求
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1、运输方式的类型
运输成本核算 (元) 净利润 (元)
铁路 卡车 航空
1500
1500+3×150=
1950
1500+5×150=
2250
30000.00 39000.00 45000.00
3750.00 11700.00 23287.50
26250.00 27300.00 21712.50
如果制造商对能提供更好运输服务的供应商给予更
• 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分类
– 铁路运输 – 道路运输 – 水路运输 – 航空运输 – 管道运输
• 按运输的范畴分类
– 干线运输——利用铁路、道路干线和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长距离大
载量的运输
– 支线运输——与运输干线相接的分支线路上的运输 – 二次运输——干、支线运输到站后,站与指定接货地点之间的运输 – 厂内运输——在企业内车间与车间之间、车间与仓库之间进行的直接为
1 综合评价法
【步骤】
1.确定运输方式的评价因素值:F1(经济性)、F2(迅速性)、 F3(安全性)、F4(便利性)
2.确定各评价因素值的权重:γ1、 γ2、 γ3、 γ4
3.确定综合评价值:F= γ1 F1+ γ2 F2+ γ3 F3+ γ4 F4
2 成本比较选择法
通过比较运输服务成本与服务水平导致的相关间
2 成本比较选择法
各运输服务的有关参数
运输方式 运输费率R (元/件) 运达时 间T (天) 每年运 输批次 平均存货量 Q/2(件)
铁路 驮背运输 (公铁联运) 卡车 航空
0.10
0.15
21
14
10
20
100000
50000×0.93
0.20 1.40
5 2
20 40
50000×0.84 25000×0.81
2 成本比较选择法
在途运输的年存货成本为ICDT/365,两端储存点的存货成
本各为ICQ/2,但其中的C值有差别,工厂储存点的C为产品的
价格,购买者储存点的C为产品价格与运费率之和。
运输服务方案比选见下页表。
2 成本比较选择法
成本 类型 计算方 法 运输服务方案 铁路 驮背运输 卡车 航空
运输
在途 存货 工厂 存货 仓库 存货
运输方式 铁路 卡车 航空 运费率(元/件) 2.50 6.00 10.35 运达时间(天) 7 4 2
显然,供应商A只是根据他可能获得的潜 在利润来对运输方式进行选择决策。下页表所 示是供应商A使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可能获得的预 期利润。
3
运输方式 配件销售量 (件) 毛利 (元)
考虑竞争因素的选择方法
– 直达运输——在组织货物运输时,利用一种运输工具从起运站、港一直
运送至到达站、港,中途不经过换载、不入库储存的运输形式
– 中转运输——在组织货物运输时,在货物运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在途中
的车站、港口、仓库进行转运换装的运输形式(包括同种运输工具不同运 输线路的转运换装,不同运输工具之间的转运换装)
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通过上述关于运输服务选择问题的讨论,应该认识到,在考
虑运输服务的直接成本的同时,有必要考虑运输方式对库存成
本和运输绩效对物流渠道成员购买选择的影响。除此之外,还 有其他一些因素需要考虑,其中有些是决策者不能控制的。
决策者不能控制的考虑因素
考虑因素 对彼此成本 的了解 分拨渠道中 有相互竞争 的供应商 对价格的影 响 动态因素 运输方式选 择的间接作 用
(0.30×30 ×700000 ×5)/365= 86301
(0.30×30× 700000 ×2)/365= 34521
(0.30×30× 25000×0.81) =182250 (0.30×31. 4×25000×0 .81) =190755
工厂 存货
ICQ/2
(0.30×30 (0.30×30× ×50000×0. 50000×0.93) 84) =418500 =378000 (0.30×30.1 5×50000×0. 93) =420593 (0.30×30. 2×50000×0 .84) =380520
多份额的交易的承诺实现,则供应商A应当选择卡车运
输。当然,与此同时供应商A要密切注意供应商B可能 做出的竞争反应行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可能削 弱供应商A可能获得的利益,甚至化为泡影。 若都这样做净利润为:30000-1500×6=21000
启示:
选择较快的运输方式,缩短运输时间, 赢得市场份额,增加销售利润, 抵消运输成本的增加, 但是还要考虑考虑竞争因素。
间,则可以多得到交易份额,每缩短一天,可从总交
易量中多得5%的份额,即150个配件。供应商从每个 配件可赚得占配件价格(不包括运输费用)20%利润。 于是供应商A考虑,如将运输方式从铁路转到卡 车运输或航空运输是否有利可图。各种运输方式的运
费率和运达时间如表所示:
3 考虑竞争因素的选择方法 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率和运达时间
经济里程
环境保护
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3、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选择的因素分析
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包括:货物的
特性、可选择的运输工具、运输成本、运输
时间、运输的安全性等。
二、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影响因素 货物的特性 详 述 货物的价值、形状、单件的重量、容积、危险性、 变质性等都是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对于运输工具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运输费用,还 要考虑仓储费用,以及营运特性等。 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费用以及 与运输管理、维持运输中存货有关的总费用。 是指从货源地发货到目的地接受货物之间的时间。 运输时间的度量是货物如何快速地实现发货人和收货人之 间“门到门”的时间,而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如何快速移动、 货物从运输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运输的安全性包括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和运输人员 的安全,以及公共安全。对运输人员和公共安全的考虑也 会影响到货物的安全措施,进而影响到运输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