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撰写人:张为华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成功=刻苦努力十方法正确+少说废话。
从这个大家公认的公式。
我们可以知道,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
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无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正如英国的著名的美学家博克所说:“有了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在茫茫的书海中采撷到斑斓多姿的贝壳。
否则,就常会像瞎子一样在黑暗中摸索一番之后仍然空手而回。
”地理学科是中学生相对难学的一门自然学科.尤其是地图部分,许多学生觉得难学.其实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地理也就容易多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张为华,目前是学校唯一的地理专业老师,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面临着学校学生数量多、基础不一的情况,教学任务繁重,却没有丝毫的退缩,仍然结合着学生的实际学情开展着教学改革,使得地理的成绩在会考中名列全县前矛。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上饶县七中地理组选取了《关于初中生地理读图方法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
该课题的提出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发展趋势,也符合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实际需要。
经过一年的辛苦研究,虽然我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多么辉煌的成果,但是我将课题的研究内容融于日常的教学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读图方法,同时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地图教学经验,可谓一举两得。
回顾本课题研究历程,总结如下:选题缘由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它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示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
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文结合,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学生地图能力,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会看地图,是生活的必备的能力,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因此,学习地理必须掌握读地图的方法。
但是,读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
在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最大问题:不会读图。
在我参加的多次全县地理会考信息会上,谢慧英老师多次重申:地图仍然是考试中丢分最高的地方。
许多知识都是依附地图而存在。
呼吁各校将读图作为讲课的重点,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因此,我选择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让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课题最初的预设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我校七、八年级学生(2010.9~2011.12),我们的课题是立足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研究,并从中获得研究的过程资料和成果,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八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三研究原则 1、认识规律原则: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
结合我校的“OTS”情感教学,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课题研究阶段步骤(大致分为了四个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落实负责人,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等待申请的批准。
第二阶段为初步实施阶段:拟定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
收集素材、制作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
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①前期分析阶段:对学生进行地图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②教学实施阶段:根据七、八年级学生现状确立课题研究计划,通过多方面具体操作形成培养学生方法的体系,并探索丰富学生方法的途径。
第四阶段为课题结题阶段:进行各类教学素材分类和收集整理,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待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一)准备工作:这一段的准备工作是由地理组进行的,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加强教师在这一课题中的主观重视的意识,并填写了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确定实验年级,找准研究的突破口,教师明确分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为了了解课题研究的进程,于本学期期中考试后进行课题相关适宜交流。
(二)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前期课题活动,课题研究没有太大突破性的进展,也是课题开展的“瓶颈期”。
第二阶段:中期课题活动期中考试前后,我参加了上饶县课题教师培训,让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内涵。
我理解:课题的研究不是看资料有多么丰富、花哨,而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课题真正成为为教学服务的工具。
有了明确的认识,我就开始结合实际制定课题计划,并对课题组内教师进行明确的分工:我负责理论的原则把握和工作计划的制定;组内其他老师负责课题课堂教学实施;我负责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后期课题活动,在中期课题中,我们建立有效的丰富学生读图方法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也亲身品尝到课题研究带来的种种好处。
在进入课题结题阶段,我们依然进行课题研究内容的充实,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因此,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把后期阶段的课题研究重点放在七年级的区域地理的识图上,八年级开始进入会考复习学习。
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根据本人从事地理课堂教学十余载的点点积累,又经过一年时间对地理读图方法的探究,总结出一些对学生读图能力提高有效的方法,现在谈谈我个人常常使用的地理读图方法与实列, 总结如下: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多少与其掌握地理课本知识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学生地理知识的多少又与其学习地理的方法尤其是地理读图方法离不开。
一常用地理读图方法有(一)程序读图法先看一个故事,曾有一位年轻的非地理专业老师,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张老师,在东南亚的地图上怎么找不到新加坡这个国家?我说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国家,没错,你正在找的地图是东南亚的什么地图?是东南亚政区图吗?她说“我找的是东南亚的地形图”。
------经常运用程序读图法可以告知学生什么地图才能找到需要的地理事物或地理信息。
怎样运用程序法阅读地图?一般分三步走: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图表标题说明了图表的属性,是地形图、气候分布图、还是人文图等。
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表标题,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
二看图表图例、注释。
掌握地图三要素(比列尺、方向、图列)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并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图列,有利于提高地理读图能力。
三看图表内容。
看时要细,要详。
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二)地理事物量化读图法量化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广泛运用到生产、科技、军事、教育和学习的不同范畴。
哪怕战争中对战斗规律的分析也不缺乏量化分析,2010年11月04日解放军报记者赵辉撰写了《战斗规律为什么“正确但缺乏实用价值” ——定性基础上的量化研究是战术理论研究的突破口》。
一副地图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能获取不同的地理信息,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主要的地理事物,将需要的地理事物数量化。
该方法在我近一年的教学中探究出来和尝试运用。
列如,八年级下册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图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有:一个行政中心(广州)、一条河流(珠江)、两个水域(珠江口与南海)、二个行政特区(香港与澳门)、二个经济特区(深圳与珠海)、两条重要铁路(京九线与京广线)九种重要的地理事物。
先在八(3)八(18)班运用,八(8)、八(14)没运用,前者教学效果明显,后者教学效果更次之,后来补充告知。
(三) 化整为零法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
要根据整体性,规律性,特殊性,运用化整为零,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
将中国铁路分为两类:三横和五纵.(四) 综合分析法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
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一图多用,多图并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二地理读图方法实列:(一) 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关于经纬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问题,一直以来是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做起来感觉最头疼,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结合例题总结答题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变难为易。
判读方法及步骤如下: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第二步:判断方向方法:要判断A点位于B点的什么方向,则在B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B点的什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