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硬笔书法教程

教师硬笔书法教程


4.卧钩。 卧钩也称心字钩, 书写时顺锋轻下笔, 右下斜势作横弯状, 行笔由轻渐重, 由斜渐平 至 钩 出 前 微 微 上 翘, 然 后 蓄 笔 向 左 上 作 斜 向 包 裹, 使 出 锋 钩 与 横 弯 呈 对 称 状, 如“ 心” 、 “ 必” 、 “ 思” 、 “ 宓” 等字 。
5.仰钩。 仰钩的书写方法与斜钩相同, 因其起笔至收笔往往属多画 连接组成为一画, 故收笔时的钩宜相对作仰状, 钩的方向几乎呈垂直 向上略向左偏, 不宜过分向左斜。 如 “ 飞” 、“ 风” 、 “ 气” 、 “ 氖” 等
6.高钩。 高钩之形如同 “ 白鹅浮绿水” , 又称 “ 浮鹅钩” ,写方法 为: (1) 右斜下起笔稍顿, 折锋向内略弯; (2) 竖画与横弯相交处宜圆润自然不可显方折; (3) 横弯段要平中见曲, 显示力度; 18 (4) 行至钩处, 要驻笔 蓄力 蓄 墨, 然 后垂 直 向上“ 九”、 翻 笔 出 锋, 如 “ 几” 、 “ 毛”、“ 乙” 等字 。
4.短竖。 如 “ 王” 、 “ 土” 、 “ 正” 、 “ 坚” 等字的竖画, 书写方法如垂露, 短促有力为其要则, 收笔时也不必像垂露那样明 显。
四、 撇的分类及其书写方法 撇画是向左下斜伸的笔画, 多与捺画搭配形成字之两翼, 支撑着字的 平衡。 由于撇画在字 中的位置不同, 书写方法也异。 1.长撇。 (1) 侧势斜落笔, 顿笔左下转锋 ( 靠指的转动) ; (2) 左下斜伸舒展而出, 边行笔边提笔出锋收笔; (3) 笔势略向上微曲, 注意力送笔 端, 势 尽收笔, 切不可偏锋快 速 送笔 而 显轻 率 之举,如 “ 人” 、 “ 右” 、 “ 久” 、 “ 孝” 字的 撇画 。
5.两个横画以上,须相互平行,且相互间距离基本相等。
三、 竖的分类及其书写方法 竖画要直, 与横画一样, 为一字之骨干, 相当于人之纵轴或躯体。 书圣 王羲之曾说: “ 竖如林中乔木, 须正直、 挺拔” , 故富有弹性和力感为其 书写要则。 通常使用的竖画有垂露、 悬针、 弧竖和短竖四种。 1.垂露。 垂露竖, 顾名思义竖画之末端如清晨草禾之露珠欲滴 , 书写 方法为:(1) 笔尖右下露锋入纸, 欲竖先横之意;(2) 笔尖向左转向 直下;(3) 至收笔时笔尖略提起向左上略示回锋 ( 不必像毛笔那样明 显) ;(4) 再向右下顿笔收锋, 即显 “ 无垂不缩” ;(5) 此画不可 太垂直, 宜向左略斜以顾右。
6.长点。 长点又称斜点, 形如反捺, 只是比反捺短一点 。 其书写方 法为: (1) 向右取势, 顺锋斜下笔; (2) 由轻渐重, 右下行笔; (3) 至一定长度 ( 按字灵活掌握) 顿笔回锋收笔。 值得提出的是, 点在汉字笔画组合中虽然分量小, 但应用广泛, 且 起着 “ 目中传情” 之美, 其书写难度在于它的变化组合, 书写时既要 各尽其态, 又要相互照应, 以求气势相连, 需在临习中不断悟出其妙。
代书家赵孟齛所说 “ 用笔千古不易” 就是这个道理。 每一点又有不
同类型, 书写方法也不尽一致, 现分述如下。
一、 点的分类及其书写方法 “ 点” 是汉字基本笔画的基础, 又是一 个字的眉目, 古有落笔成点, 引点成线之 说。 根据点的形态不同, 又可分为右点、 方点、 直点、 挑点、 钩点、 长点等。 1.右点。 右点也称侧点, 虽是一点, 绝非笔尖直下形成的圆点, 它有头有尾, 有背有腹,要写出头尖尾丰的特点 。 其具 体写法为: (1) 取侧势, 虚下笔, 顺锋轻落笔; (2) 右下行笔, 边行边重按; (3) 左回锋轻提收笔, 力求尾丰腹平。 2.方点。 右点有时也可写成方点, 即可 体现点画的力度之美, 又可避免重复之嫌, 如左右(上下) 相邻两字首笔若均为右点, 则第二字首点可变化为方点 。 其具体写法 为: (1) 侧锋 “ 切笔” 入纸, 宜轻; (2) 急转中锋直下 ( 似写竖) ; (3) 速止笔。 3.直点。 在汉字结构中, 直点有时也可 写成左点 ( 与右点对应) , 如宝盖第二 点, 平宝盖第一点。 具体写法如方点, 只 是行笔向左斜且长一点而已。 如写成左点, 其写法又与右点对应。
6.曲撇。 事实上, 凡撇皆有曲意, 只是此类撇画相对长撇较短, 相对竖撇转弯而已, 如“ 风” 、 “ 九” 、 “ 几” 、 “ 成” 等 字。
五、 捺的分类及其书写方法 在汉字结构中有撇就有捺 ( 不全 是) , 有捺必有撇, 两 画相衡保持 字之中心不偏。 书 写时, 钢笔书法不像毛笔书法 那样强调 “ 三折其锋” 或 “ 一波三折” , 但也要按此路线 起伏有变, 伸展有节, 圆润洒脱。 常用的有长捺、 短捺、 平 捺、 曲捺、 反捺。 除反捺如长点等同, 只是略长于长点而已, 余四种捺画在下笔、 行笔和收笔均遵照同样的原则和方法 : 1.顺锋右侧势下笔; 2.由左上向右下呈 45°下行 (长、 短捺先左上这一弯曲, 第一波省去为空行, 而曲捺较明显); 3.行笔时力度渐次加重, 使笔画由细渐粗, 至捺脚处最 重; 4.顿笔蓄势以收笔, 注意要渐提笔平势徐徐出锋, 捺脚不 可翘起或向下。
六、 钩的分类及其书写方法 所谓钩画, 是附于其他笔画末端而表现其形态。 无论是横钩、 竖 钩、 弯钩、 卧钩、 高钩、斜钩和抑钩, 均须先顿笔再出锋, 且不同的 钩出锋方向不同。 1.横钩。 横钩是在横画收笔处向左下斜角约 45°伸出一个钩。 要 求在钩出之前必须顿笔蓄势, 看准角度轻轻提笔撇出小钩 ( 犹如鹰视 其胸状) , 同时横面不宜过平。
4.大弯撇。 大弯撇书写方法仍同长撇, 但必须写成竖撇的形式, 只 是竖与撇的过渡阶段更长, 弧度更大, 如 “ 史” 、 “ 更” 、 “ 春” 、 “ 丈” 等字的长撇 。
5.平撇。 如 “ 乎” 、 “ 反” 、 “ 毛” 、 “ 乏” 等字首笔, 书 写方法也如长、 短撇, 只是切锋下笔后向正左方平势撇 ( 微向下斜) , 锋尖不要下, 也不要上翘 。
2.悬针。 悬针竖, 顾名思义犹如针之倒悬, 其运笔方法上部与垂露竖相 同, 当笔下行至末端时, 要边行笔边出锋。 此画应正直劲健, 不可歪斜, 不可轻率迅速收笔, 也不可太长, 多见于末笔竖, 如 “ 华 丰 半” 、 “ 年” 等 。
3.弧竖。 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此画, 但在书法艺术变化的过程中, 便于自 然处出与 收 笔 皆 如 垂 露, 只 是 画 之 中 间 略 微 弯 曲, 如“ 列 ” 、“ 修” 、 “ 函” 、 “ 幽” 等字。
4.挑点。 如三点水末点, 类似写 “ 挑” 画, 只是不像 “ 挑” 画长 。
5.钩点。 钩点又称仰点, 此画略似挑点, 只是比挑点要柔和, 但出锋仍短促有力, 与右下笔画呼应, 笔断意连 。 其写法为: (1) 右下取势, 虚下笔 “ 由轻渐重” , 随即摁实; (2) 略顿笔, 顺势向右上方轻轻挑笔出锋, 宜短促有力, 如 “ 兴” 、 “ 心” 字当中点等。
第二节
楷书的点画和用笔
同毛笔书法 一 样, 硬 笔楷 书也 需 着 力于 八种 基 本 点 画 的 练 习, 即 点、 横、 竖、 撇、 捺、钩、 挑、 折, 参见 “ 永字八法” 对应图。
图 3 -1
12
点画书写得好坏, 直接影响字的表现效果, 犹如建房的好坏, 一 砖一瓦都得上乘之料。 因此, 练习书法切不可轻看这一点基本功。 元
2.竖钩。 竖钩又分为左竖钩和右竖钩, 两者又根据不同的字其钩的 角度与大小不同 。
3.斜钩。 斜钩也称戈钩, 由于在字之笔画搭配时几乎都与斜角度最 大的横画相遇故写得宜长、 弧度要自然、 钩的 方 向 要 向 左 上, 不 可 垂 直 向 上 更 不 要 向 右 上 翻 笔 成 钩, 如 “ 戈” 、“ 式” 、 “ 我” 、 “ 裁” 等字 。
2.短撇。 短撇与长撇只是长短不同, 书写方法相似。 但要写得短促、 果断而不草率。 如“ 白” 、 “ 自” 等字的首笔, “ 你” 字的第三笔.
3 .竖撇。 竖撇的起笔、 行笔、 收笔皆如同长撇, 但顾名思义, 先竖 后撇, 只是竖与撇之间衔接自然, 不留痕迹, 即竖与撇之间无明显界 线, 如 “ 月” 、 “ 丹” 、 “ 舟” 、 “ 周” 等字 。
7.弯钩。 弯钩又称左曲钩, 反犬字旁的字和 “ 象” 、 “ 豕” 、 “ 家” 等字的弯钩均属此类, 书写方法为: (1) 轻落笔右下再弯至左下呈弧状; (2) 笔力由轻渐重, 至起笔锋尖的垂线下处止笔蓄势, 随即左斜上 方钩出, “ 钩” 的弧度与“弯” 的弧度对称。 此钩较其他钩稍长而圆 满, 如 “豕”、 “了”、 “象” 等字 。
市三小学校本培训系列之教师硬笔书法培训
教师硬笔书法培训教程
编辑:李枫
七台河市第三小学校本教材
第一章 硬笔书法的楷书练习
第一节 楷书的概念及特点
一、 楷书的概念
楷书, 又叫真书、 正书, 也叫楷体、 真体、 正体。 称为楷, 有 字中楷模之意; 称为正, 意为各种字法中的正宗。 初学书法一般皆以 楷书打基础, 而楷书中则先学唐楷, 然后学魏碑, 以求从严谨的唐楷 中解放出来。 在硬笔书法的楷书字帖中, 值得推荐的是田英章、 吴玉 生、 卢中南、 周鉴明等名家所书的字帖。 他们的楷书大都出自欧询、 赵孟頫的书法风格。 二、 楷书的特点 掌握楷书的特点, 必须从笔画、 结字、 章法三大要素中领悟。 “ 横平竖直” 一直被认为是楷书用笔之要, 既横要平 ( 但不是水平、 直平) 、 竖要直 ( 但不是全都是垂直) , 这里最讲究的是 “ 平衡” , 注重 “ 落笔轻、 着纸重、 取势远、 出锋疾” 的运笔规则, 使每一笔画 富有生命力, 给人以丰富生动的生命体验。 结构端庄工整、 欹中求正、 对称均衡是楷书的第二特点。 优美的点画如 若没有精美的结构组合, 仍然是一盘散乱的珍珠。 那么怎么组合呢? 独体 字和合体字又分别怎样结合呢? 总的原则就是对称均衡、 端正工整、 符合 黄金分割率等。 至于上紧下松、 左紧右松、 中间紧外围松等都是这些原则 的派生。 楷书结体上这些特点不仅是毛笔书法应遵循的规则, 也同样适用 于硬笔书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