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观后感]今天我们在音乐厅看了电影<看上去很美>,这个电影我觉得不好看,里面有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不过有个叫方抢抢的小男孩应该是主角。
但他很不乖,不听老师的话,经常被老师批评。
他还尿床不会自己脱衣服,最后他还偷偷的跑出了幼儿园,这很危险。
我觉得这个小男孩也很可怜,也许他不喜欢那个幼儿园,所以他总捣乱。
但我们不能像他一样动不动就哭,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
[篇二: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暑假的时候,好友回来了,她是我一起学习生活了十年之久的好友,现在却由于不同的求学之路去了南方。
我们好久不见,在一起到家后就经常一起讨论我们的改变我们的大学生活。
她是学幼儿教育的,我们就打着观察她未来学生之名一起看了<看上去很美>。
这个电影我以前听说过,报纸的评论好像不怎么乐观,不过……。
一路看下去,真得很美。
那些幼稚可爱的孩子,天真纯洁的面孔,真挚无邪的眼神——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个真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孩子的世界本来就应该是那样的一个世界。
孩子们放肆地哭,放肆地笑,放肆地闹,那些欢乐无声地回荡在耳边。
可惜的是,那并不完全是一个儿童的世界,也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由的世界。
孩子要在成人的教育引导下成长,而自由也是在相对的纪律约束下驰骋。
于是,有了成人的束缚,一切都变得怪异了。
所以,也只能说“看”上去很美。
影片是从方qiāngqiāng童稚的哭闹开始,从此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集体世界——幼儿园,那个以集体主义束缚了个性与自由的地方:方qiāngqiāng,原本有一根独特的小辫子,可是一入园就被李老师以为他好为由,用无情的大剪刀“咔嚓咔嚓”两下给消灭了;园里的男孩女孩们都是统一着装,统一发式,一点点不一样的因素都并不存在。
不对,或许总还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平静的外表下,大家内心深处肯定有不一样的思想:南燕稳重一点点,北燕稚嫩一点点,若海骄纵一点点——细细看来,这些本来就是儿童天性,哪有个性可言?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就为了每天五朵小红花吗?为拿五朵红花,方qiāngqiāng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努力学习,并遵守着幼儿园的纪律:自己穿脱衣服,晨起拉大便,饭前洗手,不要尿床……他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生理的、心理的,力所能及的、力所不能及的,只为那一朵红艳艳的小纸花,他倾其所有。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如愿:老师依旧不怎么喜欢总有点小麻烦的他。
于是,他愤怒了,野性回归,真正地叛逆起来:捣乱,恶作剧,打架,发泄自己的不解与不满!最后,他宁愿睡在幼儿园外的大石头上,也不愿回应老师同学的呼喊。
其实,片中的幼儿园,明明就是成人社会的一个精简缩影:纪律、约束、奖惩,就是成人社会的运作规程。
叛逆,并不是孩子的专利,成人也一样野性。
当单纯的心态无法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的时候,一切就都变的复杂了。
看上去,真得很美。
孩子的世界。
成人的世界。
而自然界也是如此之美,但却不仅仅是看上去美,那是真正的美!想起<童年>那首歌,童年的我们盼望着长大,盼望着成熟;却不知道那个看起来很美的成人世界,在我们真正长大的时候,竟也是也是如此烦恼!而我们现在就出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矛盾着在留恋着一起骑单车呼啸而过的日子,又贪恋着未来的成功要舍弃一些东西,非常苦恼。
我和好友在看到那些貌似熟悉的画面,不由的笑了笑。
——记起冰心的诗篇:“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回忆时,童年留给我们的全都是美。
[篇三:看上去很美——观后感]<看上去很美>,是王朔的小说。
<看上去很美>描写的是一个名叫“方qiāngqiāng“的儿童,从“文革“前至“文革“初期的成长过程。
四岁小男孩方qiāngqiāng在进入幼儿园后的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的心路过程。
这部作品通过方qiāngqiāng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的经历,表现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强力塑造。
本来,“幼儿园”这个词所唤起的应该是我们斑斓的童年回忆,轻快、欢乐、无忧应该是回忆中的主旋律。
然而,在看过小说之后,我的心情,一如扔掉那些花花草草时的心情,沉重、内疚兼而有之。
方qiāngqiāng小心的试探着用自己的方法突破孤立,寻找尊重和理解。
他煽动班里的人说李老师是魔鬼,从夺qiāng的经历中发现暴力的力量组成混世集团,石破天惊地喊出:在沉重的故事中,只有一个片断,节奏是明快的。
方qiāngqiāng和一个小女孩跑出了幼儿园,他们开心地笑着,自由地跑着,像两只刚刚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小鸟,无所拘束,神情自然。
这些情节无一例外地加重了故事的悲怆感。
墙里墙外,为何仿佛两个世界?此方qiāngqiāng和彼方qiāngqiāng,为何恍若两人?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为何会想到用如此多的心机来对抗成人所构筑的规矩城堡?问题就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
在老师们教育孩子们怎么举手,何时洗手之类的生活要求时,看上去是要让孩子们生活得有方有圆,貌似很美!但浮现在我眼前的却是<摩登时代>里卓别林的形象。
而老师们也无非是把孩子们视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而已!不但扼杀孩子的活泼本性,而且压制他们的差异化个性。
这些老师是很多中国老师和家长的形象代表,他们从不讲为什么,只是告诉孩子需要怎么做;他们从来都用心垢深厚的成人眼睛去看孩子的世界;用世俗无奈的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行为。
他们的言谈举止很生动地向孩子们灌输着一种思想:“大人们的做法总是对的”、“服从来自于权威而非道理”!这使得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向往权威,对等级权威心领神会。
而一些禀性聪慧,但能力不足的孩子,如方qiāngqiāng,就会将煽动、暴力和粗口视为最佳的树立权威的方法。
这大概也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弊病。
貌似拯救冥顽不化孩子的可爱园丁,却是在真真切切地充当着“个性杀手”!“纯真杀手”和“创新杀手”!也在为未来的社会塑造着一批又一批试图用特殊行为引起他人注意的问题孩子!所以,看上去很苦,很委屈的时候,是我们最真实最美的时候;而等生活过的看上去很美,很坚强的时候,心里却其实早就很苦很累了。
所以,小的时候盼着长大,真的长大了却总幻想着能不能回去小的时候了。
人生是场戏。
戏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虽然是小孩子演的,但不是演给小孩看的,它揭示的是儿童眼中成人世界的灰暗角落。
在不断的笑声中,在那份赋有淡淡忧伤的追忆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回想着自己的童年。
“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
”另一款宣传海报上,方qiāngqiāng在蓝天白云间快乐地飞翔……[篇四:<看上去很美>观后感]今天培训的内容是看电影<看上去很美>,起初以为很轻松,但随着影片一分一秒的放映,我的心情也渐渐沉重起来。
这部描写幼儿园生活的影片给我感触很深,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最后孤独的离开了大家,这真是教育的失败。
影片中的主人公方qiāngqiāng也曾经努力过,也真心希望能得到一朵小红花,经常对着小红花评比栏发呆。
但是老师就是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而最具有喜剧化的是:方qiāngqiāng唯一的一朵小红花居然是因为某个领导来幼儿园看孩子时不经意的一句话。
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这显然是愚昧的。
教师完全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居然规定孩子必须在统一的时间内大小便,而且影片中老师给孩子洗屁股那么的机械化,在老师眼里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甚至有点叛逆,但是他却非常善良,他愿意把珍贵的小红花送给别的小朋友,就是希望别人能够开心。
而这些老师都没有发现,在当时,“听话”好像是评价孩子的标准,老师希望利用手里的小红花把孩子一个个都教育的循规蹈矩,老老实实。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很多孩子学会了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开始揣摩教师的心理,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大多是一个模子的。
方qiāngqiāng正是适应不了这种生活才会与老师做对。
虽然这是几十年前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也还留有它的影子。
在影片中方qiāngqiāng一步步的从一个善良的孩子变成一个会欺负人,会抢小朋友东西,甚至散播谣言说老师是妖怪的坏孩子,还骂了一直对他很好的唐老师,其实他已经分不清是非了,他想吸引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但做出来的事情却使大家更不喜欢他。
他太寂寞了,他渴求大家的爱,但结果却越走越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反思。
我们平时在教育中经常会故意孤立某些有坏习惯的孩子,其实这种做法容易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创伤,效果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以上是<看上去很美>影片的大概内容,我说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里面的孩子们都挺可怜的,那么小就得按照一种规定来生活,童年应该是很幸福的,很美好的,很自由的,可是那些孩子都没有,一直都是按照大人的规定来生活。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
”教师也要学会接纳幼儿,这虽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但教师的克制与忍耐往往会给幼儿提供更大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机会。
教师要学会很好地把握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做幼儿发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与孩子们真诚沟通,平等相处.共同成长。
[篇五:看上去很美观后感]昨日看了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
看过之后,不禁又一次为王朔早期作品中的睿智、灵性,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赞叹不已。
<看上去很美>可能是王朔早期作品中最后一部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作品讲述了四岁小男孩方qiāngqiāng在进入幼儿园后的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的心路过程,而由一个小演员来表演,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部作品通过方qiāngqiāng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的经历,表现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强力塑造,表达了作者浓厚的人本主义情结,其中不乏尖锐的隐喻。
四岁的方qiāngqiāng一直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由于生活的变故,不得不来到了幼儿园。
面对陌生的环境,他最初的反映是恐惧,不停哭闹。
老师以不哭闹为条件,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而此时的方qiāngqiāng并不理解小红花就是能够为个体带来利益的社会评价、社会肯定,根本不予理睬。
生活进入轨道后,在小红花榜前,老师宣布小红花得主时,方qiāngqiāng稚嫩地质问:为什么我没有小红花。
老师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服、按时大便、饭前洗手才能有小红花。
方qiāngqiāng答:没有人告诉我,不算。
这是方qiāngqiāng最初的呐喊,虽然稚嫩,但他内心的本能已经在告诉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
方qiāngqiāng为小红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认真的大便,但却没有能够得到小红花,因为他既不会自己穿衣服,还总是尿床。
某日,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在规定时间以外来接孩子,巧的是这位爸爸是后勤部副部长(军队幼儿园),幼儿园的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