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作描写为作文增彩【设计意图】动作描写是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
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忙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跃。
反之,有的时候反因详细的介绍,而使人物更死板。
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起;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
每一个动作中清楚地有力地表现出他一点来,他须越来越活泼,越实在。
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
”这告诉我们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有力地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学习重难点】1、对例文进行赏读简评交流。
2、能力迁移。
【教学过程】一.哑巴买刀的故事导入(动作能形象的表现出人的需求、状态)其实动词用得好也能够使我们笔下的文字熠熠生辉。
写作时我们把人物的举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的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如何用好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什么是动作描写?明确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三、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不少学生的作文平淡无味,难以感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中缺乏精彩的动作、细节描写。
学生作文中语句赤裸而不加任何修饰;情节展不开,只是一两句话一笔带过而已。
动作细节描写的好,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烘托环境气氛和揭示文章主题等作用,使文章气韵生动,富有神采。
四、比较语句,体会精彩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原稿:《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如何艰难读者不可知)修改稿:《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师:这段文字选自自清的《背影》,这个片段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爬月台的情景。
同学们,作者在刻画这位父亲形象的时候,主要用了哪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呢?对,是动作描写。
从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生答:父亲对儿子的爱。
)对父亲来说,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吗?不是。
对,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此刻的父亲是多么的(艰难)。
把父爱子、子恋父的真挚的感情生动的反映了出来,引起了读者情感共鸣,使文章具有恒久的魅力。
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就是想要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这个片段就是想通过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爬月台的艰难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作者为了把这抽象的父爱生动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所借助的就是这具体的连续性动作描写。
所以说,精彩的动词不仅能够写出人物动作,也能够传递出人物情感。
五、方法指导❖第一、精心锤炼词语,选用准确的动词1、动作描写要对词语精挑细选,动作描写时,一定要用词准确、精练,以期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动词要很好地为表现人物特点及中心思想服务,否则就会变得罗嗦多余,画蛇添足。
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
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例一: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弯)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爬);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比较换词后的效果,原词更能体现父亲买橘的不易、父爱的深厚。
例二: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看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彩色的翅膀》)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这里战士们的动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而小妹妹却被表现成了个“小馋猫”。
练习:填上准确的动词天哪!要迟到了。
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衣服,上鞋子,几步进卫生间,出牙刷,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几下,下毛巾,在脸上了两把,出屋子去。
过渡: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
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李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小技巧。
第二、选用贴切的词语进行修饰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
选择恰当的修饰语,把动作描绘得更准确、具体、形象。
选修饰词是要注意:1、体会当时的心情(紧张、轻松;喜悦、悲伤;生气、愤怒)2、符合动作的特点(飞快修饰的动作速度得快,蹑手蹑脚修饰的动作一定是轻)示例一:原句: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修改后: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哈气为小燕子取暖。
练习: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
请对它进行修改,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真实。
我走进了办公室。
(提示:我是怎样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或心情?)示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老师的办公室。
练习2、在下面文段括号中加入适当的修饰词。
天哪!要迟到了。
我开被子,下床来,(慌慌张张地)过衣服,上鞋子,几步进卫生间,出牙刷,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几下,下毛巾,在脸上了两把,(火烧火燎地)出屋子去。
过渡语:在动作描写中,除了在动词前加适当的修饰语外,我们在描写的时候还可以恰当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这样会使笔下的更文字生动第三:巧用形象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神韵(比拟、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在动作描写时,可以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刻画出细节的神韵。
展示:我战战兢兢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说的非常好!”老师向我递过一个赞许的眼神,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又像沙漠里的一汪泉水,清澈、清凉,滋润我干涸的心,更像黑夜里拉开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整个心房.这个眼神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关爱\勇敢和自信,嗅着这样的味道,我回敬老师`一个微笑。
示例: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
“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巴尔扎克《高老头》师:也许很多孩子没读过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不要紧,从这段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高老头出现在我们面前?(生答)除了精彩的动作描写,还用了什么方法?(生答:比喻)作者用了一个“扑”的动作还嫌不过瘾,又紧跟在后面补了个比喻句来表现这一动作,把(要争夺宝匣的高老头)比作(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的老虎),使老头儿吝啬的本性生动地被暴露出来。
(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嗜财如命)所以,运用修辞手法也是使动作描写出彩的一个重要方法。
练习:为下面一段文字加上一两句形象的修辞句,比比谁填的最好。
•天哪!要迟到了。
我(蹬)开被子,()下床来,慌慌张张地过衣服,()上鞋子,几步进卫生间,出牙刷,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几下,下毛巾,在脸上()了两把,火烧火燎地()出屋子去。
第四、和其他描写方法相结合,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1、她骂他混蛋。
(展开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示例: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语言)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动作)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神态)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心理)我们再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动作群的人物描写句子:唉,又考砸了!”她接过那张“鲜血淋漓”的试卷,眉头紧锁,深深地长叹一声,便把沮丧的脸塞进书堆,伤心地趴在书桌上,默默地对视着那不争气的分数。
一会儿,她直起身子,把试卷摊开,看了几眼,又快速地把试卷合上,狠狠地扔进抽屉里。
只见她又一次把头藏进书堆,肩膀微微颤动,却听不见她的哭声,这就是她的性格——要强。
又一会儿,她又一次抬起头,拭干泪,弯腰找出试卷,小心地把试卷抚平,认真地思考更正起来。
问题:请问这段文字写得好吗?好在哪里?明确: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刻画出一个因考试失败而伤心的性格好强的女中学生的形象。
所以,不管是用一个动词还是一系列的动词进行人物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出人物特有的个性和心理,我们在具体运用中要灵活掌握。
比较:天啊!快迟到啦。
我急忙下床,穿上衣服和鞋子,刷了牙,洗了脸,上学去了。
改句:天哪!要迟到了。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冲进卫生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刷几下,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火烧火燎地跑出屋子去。
练习1: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修改后: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
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
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明确:细节描写能让文章内容更为之充实。
如果细节是一个动作过程,可以将其分解成一连串细微动作,运用最为精炼传神的句子最为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