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智能方案

人工智能方案

Wiener( 维 纳 ) , 美 国 数 学 家 。 他 于 1948 年 发 表 的 控 制 论 (Cybernetics或动物与机器中的控制与通信)论文,不但开创 了近代控制论,而且为人工智能的行为主义学派树立了信息的 里程碑。
Shannon(香农),美国数学家。他于1948年发表了《通讯的 数学理论》,这是一个标志,代表了一门新学科—信息论—的 诞生。信息论对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心理学又是人工 智能研究的重要支柱。
然后,让询问者仅根据通过这个仪器提问收到的答 案辨别出哪个是计算机,哪个是人。如果询问者不能 区别出机器和人,那么根据图灵的理论, 就可以认为 这个机器是智能的。
一台机器要通过图灵测试,它需要有下面 的能力:
1. 自然语言处理: 实现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进行交 流;
2. 知识表示: 存储它知道的或听到的、看到的; 3. 自动推理:能根据存储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出
2. 这项实验使我们免于受到诸如以下目前无法回答的 问题的牵制:计算机使用的内部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或者机器是否是否真的意识到其动作。
3. 通过使询问者只关注回答问题的内容,消除了有利 于生物体的偏置。
人工智能(AI)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 前沿学科,它由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 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 发展起来。
1950年10月,图灵发表了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 论文,在计算机科学界引起巨大震撼,为人工智能的创立 奠定了基础。
人工智能的孕育期
McCulloch,美国神经生理学家。他和Pitts一起,在1943 年建成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数学模型。McCulloch和Pitts的理论 开创了微观人工智能,即用模拟人脑来实现智能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1 什么是人工智能 1.2 人工智能的发展 1.3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 1.4 人工智能研究的应用领域
【现工智现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
称AI),一般认为起源于美国1956年夏季的达特茅 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 John McCarthy第一次提 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
人工智能的摇篮期
自这次会议之后的10多年间,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 引人注目的成就。
1956年,NeweIl和Simon等人首先取得突破,他们编制的程 序Logic Theorist证明了《数学原理》第二章中的38条定理。 后来经过改进,又于1963年证明了该章中的全部52条定理。这 一工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计算机模拟人的高级 思维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
新的结论;
4. 机器学习:能适应新的环境,并能检测和推断新 的模式;
5. 计算机视觉:可以感知物体; 6. 机器人技术:可以操纵和移动物体。
图灵测试的重要特征:
1. 它给出了一个客观的智能概念,也就是根据对一系 列特定问题的反应来决定是否是智能体的行为。这 为判断智能提供了一个标准,从而避免了有关部门 智能:“真正”特征的必然争论。
人工智能研究的近期目标:是使现有的计算机 不仅能做一般的数值计算及非数值信息的数据处理, 而且能运用知识处理问题,能模拟人类的部分智能 行为。
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关于智能的理论和 让智能机器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人工智能体)。
人工智能的孕育期
图灵于6年提出了一种理想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后 世通称之为图灵机。现已公认,所有可计算函数都能用图 灵机计算,这就是所谓Church--Turing论题。Turing的这 项工作为后来出现的电子计算机建立了理论根据。
【图灵测试】
1950年, 阿兰•图灵(Alan Turing)提出图灵测 试,为智能提供一个满足可操作要求的定义。图 灵测试用人类的表现来衡量假设的智能机器的表 现,这无疑是评价智能行为的最好且唯一的标准。
图灵测试的基本过程
图灵称为“模仿游戏”的测试是这样进行的: 将一 个人与一台机器置于一间房间中,而与另外一个人分 隔开来,并把后一个人称为询问者。询问者不能直接 见到屋中任一方,也不能与他们说话,因此,他不知 道到底哪一个实体是机器,只可以通过一个类似终端 的文本设备与他们联系。
约翰•麦卡锡 (John McCarthy)
人工智能之父
首次提出AI的概念 LISP语言的发明人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记为AI) 是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及新思想、新理论、新 技术不断涌现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学科,也是一 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哲学、认知心理学和 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 科。
从1957年开始,Newell,Shaw和Simon等人就开始研究一种 不依赖于具体领域的通用解题程序,称为GPS(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的研究前后持续了10年,最后的版本发表于1969 年。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智能、人工智能的基 本概念,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 研究途径及应用领域进行简要的讨论。
人工 人工智能的一个比较流行的定义,也是该
领域较早的定义,是由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麦 卡锡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上提出的:“人 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人所 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总体来讲,目前对 人工智能的定义大多可划分为四类,即机器 “类人思维”、“类人行为”、“理性思维” 和“理性行为”。
人工智能的摇篮期
1956年夏季,人工智能(AI)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 生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世界上第一次人工智能大会。经 McCarthy提议,在会上正式决定使用人工智能一词来概括 这个研究方向。
McCarthy——人工智能之父 会议参加者:
Minsky(哈佛大学数学神经学家) Rochester (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负责人) Shannon(香农)(贝尔实验室信息部数学研究员) T. Moore(摩尔)和A. Samuel(塞缪尔) (IBM公司) A.Newell(艾伦.纽厄尔) H.A.Simon(西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