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分析

对理想的追求!
岁月褶皱肌肤,暮气却能褶皱灵魂。烦恼、恐惧,乃 至自疑,均可摧垮精神,伤害元气。
人人心中都有一部无限电台,只要能从他人或造物主 那里收到美好、希望、欢畅、勇敢和力量的信息,我们便 拥有青春。
一旦天线跨塌,精神便会遭到愤世和悲观的冰霜镇压。 此时,即使20岁的人也会觉得老了。然而,只要高竖天身体健康与否,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 键。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心理解构
(一) 课程目标的结构分析:包括社会发展目标、学科目标、身心发展目标 (二) 新课程中的社会发展目标:课程必须反映和体现当前社会和未来社会 的要求 (三) 新课程中的身心发展目标:包括学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四) 新课程中的学科知识目标:体现了学科领域的综合化和学科知识的实 践化的特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序幕已经拉开,教师如何 回应新课程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自己的 作用?新课程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的前提下,也潜在 地规定了教师的基本素养结构,而在教师的整体素质 中,心理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核心内容。那么,新课 程对教师的心理素质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教师如何 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今天 我们要探讨的中心议题。也是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前 应该了解的内容。
(三) 教师的意志的发展
1、 教师良好意志力的表现 (1)明确的目的性与坚定性 (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 (3)自制力
2、 教师意志发展的优化
(1) 树立远大志向 (2) 从小事做起 (3) 严格制度与纪律 (4) 坚持体育锻炼 (5) 注意因人而异
3、教师意志发展训练
意志坚强性训练:决不放弃、再试一次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心理素质 (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具体理念:课程目标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课程 学习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改革、课程管理改革
(二)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新变化带来新要求,教师
必须具有全新的意识 (三) 新课程视域下的教师心理素质
1、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从心理学界定过来的一个概念,心理学中认为,素质是指人 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客观基础。人的发展,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一个 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阶段新质的出现,都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基础而促成其 在新的水平上生长,人的可教育性,就是在不断提高基础水平的嬗变中体现 出来的。因此,素质是一个人身上处在发展中的“基础条件”。个体的素质 结构,主要包括生理、心理两大基本要素,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身心既美 且善”,还是现代社会提出的“个体和谐发展”,都将个体素质结构定位于 身心两个基本方面。
三、新课程的学习理论
(一) 信息加工学习论
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习者将来自环境的信息进 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二) 人本主义学习论
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三) 建构主义学习论
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 性。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过 程
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结构,它是个体心理的一种综合性机能状态, 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 定的心理特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 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自身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具体表现 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2、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 (1)心理品质特质层:发展教师的知、情、意、个性 (2)心理适应特质层:教师的现实与需要的问题,主要指教师角色 (3)心理健康特质层:上述两个层次的统整与协调 “性格决定命运”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决定命运的也许并非知识
(二) 教师的情感发展
1、 教师的情感发展特征 (1) 热爱教育事业 (2) 热爱学生
2、 教师情感发展的优化 (1) 乐观向上 (2) 合理宣泄 (3) 幽默诙谐 (4) 学会宽容 (5) 目标升化
3、教师情感发展训练 (1) 情感健康的标准(2) 自我赞美法(3) 自主训练法 (4) 呼吸调节法 (5) 表情调节法
应对挫折训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有战胜挫 折的勇气和信心;改变情景
战胜失败训练:以柔克刚面对失败;变失败为垫脚石;把失败看成对自己的挑 战和考验
(四)教师的个性发展
个性的概念: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的整个 的精神面貌。
教师的个性发展特征
《年轻》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
青春的本质,不是粉面桃腮,不是朱唇红颜,也不是 灵活的关节,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 也是在荡漾在生命甘泉中的一丝清凉。
青春的内涵,是战胜怯懦的勇气,是敢于冒险的精神, 而不是好逸恶劳。许多60岁的人,反比20岁的人更具有上
述品质。年岁虽增,但并不催老;衰老的原因,是放弃了
(四) 现代学习论
认为学习就是在主体认知系统与调控系统的相互影响下,通过新旧 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达到知识建构的过程
四、 教师的心理品质与优化
(一) 教师的认知发展 1、 教师的认知发展特征 (1) 敏锐的观察力 (2) 善于分配的注意力 (3) 良好的记忆力 (4) 丰富的想象力 (5) 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教师认知发展的优化 (1) 丰富知识 (2) 确立科学的价值观 (3) 合理思维 3、 教师认知发展训练 记忆力训练: (1) 保持信心 (2) 集中注意力 (3) 理解后记忆 (4) 探寻规律 (5) 运用联想 (6) 多种感官参与 (7) 不断复习 (8) 掌握记忆方法
注意力训练: (1) 明确学习目标 (2) 学会积极暗示 (3) 建立学习兴趣 (4) 外化心理负担 (5) 保证身体健康 (6) 避免单调 (7) 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 (8) 合理运用“代替法”
(9) 适当运用“渐进注意法” 思想训练:(1) 改变学习和工作的方式 (2) 要有丰富的知识
(3)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