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学校:武汉大学申请方向:EE Master申请结果CMU ECE, UT-Austin ECE, Umich ECE, Cornell ECE, UCSD ECE, Duke ECE, USC EE (有一些在选校单上的学校因为ddl比较晚,在2月份拿到别的学校的AD后就没有申请了。

)一、与GGU结缘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是很早就定下了出国读研的目标。

可我身边同专业出国的学长学姐太少了,每当我想向他们了解一些信息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总是要我去报一个留学中介。

那时的我只知道出国要考TOEFL/GRE,对这两项考试的备考也一无所知。

出国读研的准备工作一直拖到了大二下学期,我尝试着去给自己报了一次托福,由于报名的时候填写了个人信息,电话号码曝光给了很多留学中介,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可以接到各种机构的电话。

在电话中,我尝试着问了他们关于出国这一块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最后总会被高昂的中介费吓到,于是我下定了自己DIY的决心,不再看任何留学机构的广告。

直到大二暑假,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旅游,通过她认识了GGU的一位老师。

我从这位老师那里了解到了GGU这几年来非凡的申请战绩,其中有背景特别厉害的学生申请到top项目的案例,也有很多小弱在他们的帮助下逆袭拿到top项目的案例。

带着一份好奇心,我走进了GGU宇宙中心办公室与一位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

接待我的老师十分nice,对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毫无保留地做了解答,让我感受到了GGU的专业与细心。

整个咨询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对申请美研的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出国要考TOEFL/GRE的伪DIY出国者啦hhh。

回来后,我就直奔GGU武汉的办公室与温柔可爱的cc姐又进行了一次咨询,初步确定了要申请的专业以及申请前该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报名了GGU性价比超高的A项目。

二、关于三维1、GPAGPA可以说是三维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学习能力。

作为本科生,最首要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因此招生委员会在审材料的时候,是一定会关注你的GPA的。

一旦某个学校的某个项目申请人数过多,招生委员会看不过来材料想省点事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硬指标先筛掉一些人,特别是对于master的申请者。

教育部去年出台的新规定要求国内学校真实、完整地记载、出具学生学业成绩,也意味着未来的出国党们,必须自大一入学起就做好自己未来几年的学业规划,认真对待学习考试,重视每门课程的绩点,防止后期无法补救。

我个人觉得大家只要坚持做到每堂课前按时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把课后习题仔细研究研究,考试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2、TOEFL&GRETOEFL对于理工科的申请者而言100就够了(要求口语和写作分数的学校相对来说会多一点,当然也有学校对四个单项的分数都有要求)。

当然近几年特别火热的CS专业最好考到105+(我有同学在今年申请季的时候给Cornell CS 的小秘发过邮件问申请master项目的语言要求,对方回复的是托福不到105他们不会审材料)。

GRE的话,我个人觉得申请理工科其三个单项的重要性是Q>AW>V. Q的话,中国学生一般要考到166+才比较有竞争力(中国学生数学好,在外国人眼中的期望分数高)。

AW的话,以前大家都没怎么重视,觉得考到一个及格的分数3.0就够了。

但是现在来看,AW3.0在18%的位置,这个百分比并没有什么竞争力。

而且现在有一些学校的EECS项目会明确说明卡AW3.5。

我第一次考GRE的分数是V152+Q170+AW3.0,虽然V,Q都够用了,但后面还是觉得这个AW的百分比略低,就又报考了几次把AW考到了4.0。

V的话,我觉得理工科的申请者考到153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如果实在是时间上来不及了,150+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三、关于海外暑研海外暑研总的来说分为两种吧,第一种是官方暑研,一般需要通过官方途径进行申请,像Stanford UGVR,UCLA CSST等。

但这类暑期科研项目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也只针对部分学校,同时如果项目中没有和你的科研方向match的教授的话,也很难入选。

第二种是自联暑研,一般都是通过直接发邮件套磁的形式跟教授确定去做暑研的时间和内容,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同学寻找暑研的方式。

在具体操作层面,官方暑研需要你根据他们的具体要求提供材料(包括成绩单、语言能力的证明、CV、PS以及推荐信等);而自联暑研往往比较随意,主要准备好CV和联系邮件。

自联暑研的申请一般集中在申请那一年的3月份,差不多是大家大三过完寒假回到学校的时候。

但由于现在申请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大家准备的也越来越早,我建议想要申请海外暑研的同学们寒假的时候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暑研的申请材料。

申请暑研最重要的就是CV和套辞信了,CV需要简洁突出重点:教育背景紧接着重点突出你的research experience,包括本科在组里做的大小项目,各种沾边工作(甚至可以包括学年论文和大作业),突出工作细节和意义,而不是记流水账。

关于邮件,建议越简洁越好,突出你自己的重点,然后表达强烈兴趣,最后指向CV。

重点要落到research:你想来做什么以及你对于能/想做的东西是否有扎实的学术背景。

邮件里还有一点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尽可能的告诉对方,你是自己支付费用的,不需要他为你的参与承担经济上的支出。

另外不要盲目地套辞,要结合自己的背景与能力选择合适的组,如果一开始就从专排第一的学校往下套(除非你是清北的超级大神),很可能你发了很多很多封邮件后得不到一个教授的回复。

海外暑研最重要的是能否拿到教授的强推而不是你去了哪个学校暑研。

建议大家选择套词的学校的时候,先暂时忘记宗排与专排,重点是找到与自己的背景match的组。

我在大三下的时候自己申请海外暑期科研,在发了50多封邮件后,套到了Rice,UCDavis,HKU的EE的暑研。

最后因为J签的流程太复杂加上时间有限就没有去,选择了留在国内进行暑研。

关于海外暑研是否必须有,我觉得之前看到的一篇GGUer申请总结里面写的一段话很有道理,那位同学在没有海外经历的情况下申请到了MIT的EECS PhD。

摘录如下:关于海外暑期科研,我想说2点,首先要明确,暑期科研之于申请的最主要目的是拿到强推。

我认为暑研与否关键在于所在的实验室能否提供自己兴趣方向的强力推荐信:如果能,可以选择不暑研而拿本实验导师的强推(我自己是申请网络优化,实验室导师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且有认识的资源,所以我没有申请暑研);如果不能,则必须要进行海外暑研,可以参与学校官方的暑研合作项目(而不是去上课的项目),最好在12月之前就开始联系兴趣方向的导师。

当然,对于还不确定是否出国深造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暑研感受国内外科研的差异,从而进行选择。

所以最后没有找到海外暑期科研的各位同学也不要灰心,在国内好好跟着老师做,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出好的成果也是很棒的。

四、关于世毕盟A项目课程刚来GGU的时候,我没有考语言,也没有科研,只有一个勉强看得过去的GPA。

我一开始对自己半DIY申请一点信心都没有,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写出能打动招生官的文书。

但cc姐告诉我,她们指导过的很多A项目学生也拿到了特别厉害的录取,她坚信以我的努力跟着她们一步步走下去是完全可以hold住的,于是我就放心地选择了A项目。

后来所经历的一切真的让我觉得报A项目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世毕盟A项目最核心的理念是老师传授给学生方法,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它最大的亮点是由世毕盟讲师每年在GGU各地办公室亲自讲授的一整套申请课程,里面有很多关于申请的经典案例的分析。

虽然后期课程的PPT和录屏会发给每一位学员,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去现场听课,这样听课效率会高很多,也可以与世毕盟讲师在现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记得申请季的时候,有几位培训师小姐姐发了这样一条票圈:Mentor说他当年申请的时候世毕盟申请培训课听了6遍!6遍!6遍!!!每次都有新收获!感觉至今没还没听过的你们损失了一个亿,快去好好听课吧!这足以证明GGU 的申请培训课干货满满,事实也确实如此。

世毕盟讲师会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我们分析申请中的每一个因素,一步步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背景,课程中还不时地穿插一些互动环节,整个课程听下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反而是回味无穷。

我的文书动笔的时间比较晚,我清楚地记得我是11月18日那天下午开始动笔写文书的。

但当我开始敲第一个词的时候,我心里已经非常清楚文书的结构和要点了。

最大的原因,我觉得是我在9月底的时候把之前所有的申请培训课的录屏和PPT重新看了2遍,还反复研读了夏老师发给我的几篇与EECS有关的优秀文书,之后我平时走路吃饭都会在心里构思文书的内容。

所以当我把自己写完的第一稿文书给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看时,他觉得我的第一版SOP写的比他预期中要好hhh(虽然还是比较糙),这让我挺有成就感的,毕竟一年前的我完全不懂写文书的要点,如果真的让我纯DIY,恐怕今年的申请结果会跪的很惨。

在这里我真心建议每一位GGU的学员多多地参与到申请中来,无论你是A项目还是B项目,毕竟申请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段科研或实习中到底做了什么,当你看到由自己亲自打磨出来的CV,PS时,你会非常有成就感。

另外,把整个申请的流程走一遍,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提高了自己对于申请的认知,当以后有学弟学妹来请教你时,你也能给出他们一些中肯的建议。

不要害怕去看英文的网站填写英文的表格,将来去了国外,大家必然要面对各种英文的材料与网申页面,求职期间也要靠自己来制作个人简历,所以经历一次完整的申请流程也相当于是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未来求职前的培训。

五、关于选校和选项目在选校和选项目这一块,有几点我想特别地强调一下。

今年申请季的时候,身边很多出国的朋友都和我交流过,我结合自己和他人的经历总结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建议吧:1、多和培训师以及mentor沟通GGU的培训师们和mentor们都有着丰富的指导学生申请的经验,他们给出的选校建议一定要认真对待,毕竟每位培训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在不失学的前提下拿到更好的录取对自己选校的定位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彩票是一定要买的(万一圆梦了呢),保底学校也必须有(不然明年三月份大家都有了好的录取后你还在苦苦地等待)。

EE master的话,每个学校的ddl都不一样,大致集中在12.1, 12.15, 1.1, 1.15, 2.15以后这些时间点(越好的项目ddl越早)。

建议大家把ddl 2.15以前的学校都集中在12.15前交完网申,有些ddl 在3.1以后的学校可以先不交,因为2月份的时候部分学校的结果会出来,如果拿到了满意的录取的话,后面的那些学校就可以不申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