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可编辑版】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可编辑版】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市、xx县委《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遵党办发〔201X〕13号)精神,加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档升级和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步伐,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强基”即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

“固本”即围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到201X 年末,省定一类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3万元,省定二类贫困村和其他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5万元。

到2018年末,力争全镇省定一类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超过5万元,省定二类贫困村和其他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8万元;至少5个村超过20万元,2个村超过50万元,1个村超过100万元。

二、主要发展模式(一)培育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鼓励村级组织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兴办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借鉴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与经验,或在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业主自愿的基础上,可采取村级集体资金参股的方式合作经营。

采取“支部+公司(协会)+农户”、“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以土地使用权、资产、知识产权等资源形式参股,壮大村级合作经济,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

到 2018年底,全镇90%的行政村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技术协会,其中市级以上标准示范社2个,示范性家庭农场1个。

二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村级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引进公司、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出资发展辣椒、蔬菜、畜牧、茶叶、中药材、烤烟、干鲜果、优质水稻、高粱等优势农业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

(二)发展村级服务经济。

鼓励村级组织利用当地地理、文化、旅游、人才、闲置民居等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建筑施工、材料运输、家政服务、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

鼓励村级组织设立公共服务平台(中心),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原料供应、技术指导、品牌注册、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物业管理、宣传推介等有偿服务,形成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三)盘活集体资产资源。

鼓励村级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滩涂、水库、办公用房、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闲置厂房)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四)发展村级物业实体。

在区位优势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鼓励村级组织统筹建设(或购置)仓储物流设施、标准厂房、门面、酒店等集体物业项目,条件成熟的社区(居),可发展经营物业管理等,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五)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

坚持把股份合作制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突破,创新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

在不改变集体资金实际控股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专业技术和社会能人进入村集体经济,形成完善的股份制运营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民主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三、扶持政策(一)资金扶持。

1.镇财政201X年、201X年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201X年起每年安排10万元用作奖励。

扶持和奖励主要针对有稳定性、长期性收入的实体项目。

运作方式:村级向镇申报项目,镇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原则上全镇每年申报1-2个村(社区)〕,由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后,镇财政所将审批的项目补助资金划拨到村(社区),由村(社区)与镇财政所签订还款计划,镇财政所按计划收回还款。

还款计划根据项目产生效益的周期制定,待产生效益后逐年还款。

镇级扶持资金的核算方式,原则上以村级申报的集体经济项目所需贷款资金的利息核定,扶持资金可直接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也可作为贷款贴息。

镇级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另行制定。

镇里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牵头单位:镇财政所;责任单位:村(社区)〕2.认真组织开展村级集体资源、资金、资产情况的清查工作,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颁证,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已确权颁证的集体资产为抵押的放贷力度。

每个村(社区)要建立“三资”台账。

要深化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实行“一村一账户”制度,提升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牵头单位:镇财政所;责任单位:村(社区)〕(二)技术扶持。

镇级成立专家技术指导队,根据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需求,落实对应的技术指导人员。

〔牵头单位:镇组织办;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经发办、水利站、交管站、工商分局、卫生院等、村(社区)〕(三)项目审批。

经发办、农业服务中心、工商分局、国土、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等部门要帮助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一站式服务和项目代办制。

〔牵头单位:经发办;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工商分局、国土、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村(社区)〕(四)项目扶持。

经发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村建、水利、林业、交管、供电等部门要将项目资金更多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要优先立项和扶持。

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农田水利、土地整理、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绿化、农村社会事业等国家专项投资项目,项目资金规模在200万元以下,凡技术不复杂、群众能够自建的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交由村(居)民委员会成立理事会组织村(居)民自建,减少项目投资成本,引导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经发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工商分局、国土所、水利站、交管站、林业站、供电所、村(社区)〕(五)融资扶持。

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增加信贷额度,放宽抵押政策,降低信贷门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融资渠道,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同时,村支两委要配合抓好信用村建设。

〔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信用社,农行、各村(社区)〕(六)土地政策。

1.建立镇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和程序,以村级集体所有者为主体,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对村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施招、拍、挂,在取得土地手续后,可以租赁或入股,土地出让收益由村级组织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牵头单位:镇国土所;责任单位:村建中心、各村(社区)〕2.优化村级留用地政策,允许集体土地征用时将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一次性留给被征地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费用由镇或村级承担,通过开发经营,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城镇化建设中,要规划预留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土地,住建、规划、村建中心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牵头单位:村建中心;责任单位:国土所〕3.若需利用闲置的村级小学、教学点的校舍、土地等国有资产的,由所在村报镇同意后,由镇向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xx县教科局提出申请,委托所在村进行管理和使用,对危房确需拆除的,严格按程序报批备案。

〔牵头单位:财政所;责任单位:中心学校、村建中心〕4.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将位于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废弃工矿或企业占地)复垦为耕地。

复垦耕地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当地城镇建设,节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县级统筹使用,由县政府向镇(乡)支付指标收购费用后,镇人民政府按所获收购费用的30%比例返还指标产生的村(社区),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牵头单位:国土所;责任单位:村建中心、各村(社区)〕(七)结对帮扶。

深化领导帮村制度,镇机关部门包村帮扶、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指导等结对帮扶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并将结对帮扶情况纳入挂帮单位(部门)及个人考核内容。

扎实推行“村企结对帮扶”活动,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开展项目合作、产品配套、资产出租、农副产品配送、技术支持等,实现双赢。

〔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各机关部门、各村(社区)〕(八)奖励政策。

1.在村级集体企业新增税金中,镇级留存部分的50%分别奖给村级集体。

村级集体新办企业三年内的所得税,镇留存部分全部奖励给村级集体。

村级集体发展效益农业、开发“四荒”资源等项目获得的收入,以及集体从事种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将含村级集体经济成分的企业上缴的税收地方留存部分,按集体经济所占比例奖励到村级集体。

〔牵头单位:财政所;责任单位:工商分局、各村(社区)〕2.对集体经济发展好、增速快、后劲大的村(社区),镇级适时进行一次性奖励。

坚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奖励政策由村支两委结合实际制定后,报镇党委审核把关。

按照年集体经济经营性纯利润实行阶梯性比例作为村级班子奖励资金〔个人奖励金额不超过所在村(社区)农民年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且奖励总额不得超过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纯利润的30%〕,由村级集体收入列支。

〔牵头单位:财政所;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附送:实施五项民心工程,深入实践群众路线实施五项民心工程,深入实践群众路线实施五项民心工程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实施五项民心工程,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为主题,分阶段、分层次推动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一、在学习阶段,采取加减乘除法。

加,就是加班加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实践,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文件。

由于我局工作实际,一大部分人都要下乡开展工作,人员到齐学习的情况很难保证。

因此,我局打破常规,采取加班加点的方式,一有空闲,便组织人员进行学习。

活动开展以来,除正常的集中学习外,我局先后利用周末学习2次,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达到了统一。

减,就是减掉一切不必要的繁杂事务,减掉一切不必要的迎来送往,静下心来,认真开展学习。

尽管不必要的事务可以减,但是,面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等有关问题,我们力求做到内容不减,形式多样。

既采取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又采取集中讨论、观看讲座等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内容生动。

这一做法,普遍得到职工的欢迎。

乘,就是学习讨论相结合,取得级的效果。

在每一学习过程中,我局都安排集中讨论时间。

每次讨论,我局都组织相应的议题,每个职工按照议题,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进行发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