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 主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 主课件

那是去年初冬,同学们都穿上了棉衣,只有王凤 还没穿上,整天冻得脸色发青,哆哆嗦嗦.郭蕾看了 就来气:“该死的! 怎么不穿棉衣呢?”“还没做好 呢,我妈病了……”王凤低着头小声地说。“得了得 了,怎么不早说,我还有一套闲着呢,你等着。”还 没等王凤反应过来,她就跑回家去了,不一会儿,就 把自己的新棉衣拿来了.她把棉衣往王凤的怀里一
厕所,其他人一看,也不埋怨了,拿着工具也跟 着进了厕所。
她的一身“辣”气,风风火火的精神一直都 没变,只是她的那颗心却变得更加善良,她像明 星一样更加耀眼,她用她的善良、大气,让我永 远记住了她,那个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小辣 椒”——郭蕾。
二、写作实践(二)
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 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 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 向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 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思路的开 展。
心里却无法平静:我只顾着自己快乐,竟 没有顾及家里人的感受,我真是自私啊。
这一次晚回家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父母 对于我的爱。对不起,爸爸妈妈,我让你 们担心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犯这种错误来 让你们担心了。
三、写作实践(三)
人物采访,是访问者请被访问者就某些问 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往往通过直接对话 来取得直接材料。你也来做一次小记者吧。
写作指导:
• (1)文中记事要交代清几个问题:这一天为 什么回家晚了?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我 心里是怎样想的?
• (2)在文章记事的顺序安排上,可采用时间 的先后顺序,也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写, 中间还可插叙相关的事件。
• (3)在详略的安排上,可根据表达的中心, 重点写回家晚的原因或回家后的情况怎样。
务”的,上来拦截,俱被撞得东倒西歪,再也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这位仁兄,还是乐善好施的主呢。一次,我和他乘车到离校八九里远的 庄子园去游玩。在那里,一个双腿残疾的老乞丐,领着一个盲童正跪着行乞 ,样子十分可怜。于是“周大师”动了恻隐之心,动员我倾囊相助,他也尽 其所有。结果,我们回去时没钱买车票,只得步行。在炎炎烈日下,走了一 个多钟头,累得我们气喘如牛,满脸臭汗。可“周大师”并不后悔,说什么 既欣赏了路边的景色,又进行了减肥锻炼,一举两得。
2.注意理清顺序。 (1)时间顺序:事情是按怎样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发展。 (2)空间顺序:是以怎样的空间顺序观察物体的,是先
看到上面还是下面,前面还是后面。我们都要按照 一定的顺序来写,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内部的规律或人们认识事物 的过程来安排写作内容。
3.列好提纲。 列提纲是在审题、立意、选材后,把作文条理化
吴爷爷告诉我们,那时他们还利用周末慰问 炼钢工人,体验打铁,还找猪草,识植物,勤工 俭学纳鞋底,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那时写作用 毛笔,而且是竖着写的,到四年级改成横行写, 直到六年级才批准用钢笔写.让我们惊讶的是, 吴爷爷六年级的数学老师竟是江泽民主席的七婶! 吴爷爷还骄傲地说,他们能在自然课上做许多有 趣的东西,有小蒸汽机、活动幻灯片等等.大家 都羡慕不已。
我从惊讶中回过神来,问吴爷爷:“吴爷爷,请 问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
吴爷爷语重心长地说:“最主要是多观察、
多思考、多问‘为什么’。”然后,他为我们举 了一个例子:如果有一块倾斜的木板,将一个东 西从上而下滚下来,其中蕴含着哪些原理?大家 有的说要看风向;有的说要看物体的重量;还有 的说要看角度……最后,吴爷爷笑眯眯地揭晓了 答案——摩擦力。一听这个名词,大家都恍然大 悟了。吴爷爷又和蔼地说:“看东西不能只看它 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周大师二三事
“周大师”是我的一位同学。此人姓周名强,长得肥头大耳 ,大眼睛,高鼻梁,厚嘴唇,脸色红润,颇有官相,于是,聪 明之士便慷慨地赠其一雅号“周大师”。不久,全班皆知,广 为流传。
关于他,可有不少“典故”广为流传。 一日,语文老师突发奇招,让全班同学逐一读书。轮到“周 大师”时,起初他读得断断续续,勉强凑合,有的同学捂着嘴 “嗤嗤”想笑,怎奈没人响应,也只得作罢。可“周大师”实在 不争气,越读越乱,似初唱卡拉OK的人跟不上伴奏带的节拍。 明明是“饭是不能不吃的”,到他嘴里却成了“饭是不能吃 ……”“的”字还未出口,已被全班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所淹没 。“周大师”愣愣地站着,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青一会儿紫。 幸亏老师“拔刀相助”,这场“笑剧”才算草草收场。
• (1)选定所写的人物后,确定文章的中心; 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先写 什么,后写什么。
• (2)按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件事的主 要内容,有详略之分的,在提纲上注明详 略。
• (3)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 的形式。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 及时修改。
1.文题展示 以《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佳作示例
的一个手段。因为我们思维的条理性还不是很强, 所以就很有必要在作文之前,把自己想写的事情列 好提纲,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也就有条理, 同时还可以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写下去了。
一、写作实践(一)
同学当中,总有那么几个个性十足的人 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取他的两三 件事,写出他的个性吧。
写作导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 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
• 读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无论是长 还是短,我们都会感觉是顺着一条线 在走,到达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中去, 这就是行文思路。今天,我们就来进 行文章思路方面的探讨。
请同学们阅读《思路要清晰》,交流 读后心得。
1.整体构思,确定中心。
看到题目要求后,要先想清楚文章 要写的中心是什么。确定了中心后, 自己写作的时候就会比较明确。此外, 还必须想一想该选哪些材料来突出这 个中心,这些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 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做到 心中有数。
吴爷爷还回忆起1958年扬州创“六五城市”,老师组织 学生去老人的家里打扫卫生,锻炼动手能力。那时,如果很 干净,就贴红色的纸,上面标“很清洁”;如果还可以,就 贴粉红色的纸,标着“清洁”;如果没有达到
标准,就贴黄色的纸,上面写鼓励的“尚清洁”。 “这可真有意思! 激起人们的上进心!”我暗暗 想着。吴爷爷接着说,他们打扫的那户人家每次 都是“很清洁”,老人很感谢他们,还请他们吃 梨呢! 说完,吴爷爷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仿佛 又回到了儿时无忧无虑的生活。
来到了楼下,恐惧消失了,但心情却没有半点放松。爸爸 会怎样呢?是一脸愤怒的表情?还是在等着我,要扬起大手 掌打我呢?我真想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那样我就会 拔下一根毫毛,让它变成我,去见爸爸。幻想终究不能成为 现实,我必须要独立面对。心想爸爸要是打我就打吧,也算 是给自己一个教训。
我敲了门,爸爸开了门,他一怔随后就一下子将我搂在怀 里:“宝贝,你上哪去了?担心死爸爸、妈妈了。妈妈出去 找你,现在还没有回来呢。”我支支唔唔地回答:“我去同 学家写作业并且玩了一小会儿。”爸爸说:“以后要晚回家 一定要告诉我们,不要让家里人为你担心好吗?”爸爸语气 中透着担心,神情焦急而严肃,却并没有严厉批评我,而我
范文:
这天,我回家晚了
那一次的回忆至今我还牢牢记在心里,因为,这天 我回家晚了。我为我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
这天下午放学,小伊对我说:“我家里没人,我有 些害怕,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吗?”接受到朋友的邀请 我的心里高兴极了,但是仍很犹豫——我的脑海里闪过 爸爸平时一而再、再而三叮嘱的话:“放学后不能在外 面玩,一定要回家!”但我看到小伊正用期待的目光望 着我,我的心便软了下来,就陪她写一会吧,就一会, 爸爸要是知道我是为了帮助同学,一定不会批评我的。
学生交流采访注意事项及写作要求。
本次采访要求的是对不熟悉的人的一次 访问,所以,首先要确定访问的对象,然后, 做好准备,最后鼓励自己大胆地去采访,完 成这次活动。作文时,不要只是一个谈话的 记录,仍然要注意抓住人物特点,有序地去 记叙事件,并表达你对这次访问的认午,我们一行六人怀着激动而又忐 忑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扬大附中采访已退 休的特级物理教师——吴育杭老师。 吴老师还没到,大家都十分紧张,尤其是作 为“献花手”的我,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过了 一会儿,吴老师来了。他身穿一身黑色西装,稍 稍有一些驼背,头发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脸上挂着一丝慈祥的笑容.我立刻平静下来。 吴老师将我们带到一间教室。我瞅准时机,将 鲜花献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并说:“吴 爷爷,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 我们的采访。”吴爷爷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 大家团团围住吴老师,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范文:
郭蕾二三事
她不是太阳,只是众多星辰中的一颗,可她依然 发光发热,为天空增添一份美丽;她不是大海,只是 山涧中的一条小溪,可她依然欢快地流淌,为幽美的 山谷增添一份生气。她就是我的同学——郭蕾。
郭蕾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对 你大吵大闹。有时我们都说,她都对不起她这个文静 的名字。但是,她可是个热心肠。
一进小伊的家,那摆设得整整齐齐的书,映进了我 的眼帘,在书架的旁边还有个玩具海绵宝宝。小伊告诉 我,那个海绵宝宝一看见亮光会说话。她答应我,写完 作业就让我玩上一会。我和她写完作业一看表已经8点 了,啊!这么晚了爸爸会说我吗?唉,反正都晚了,何 不在这里玩个够呢,玩一会海绵宝宝再说,我玩呀 玩……
我走出小伊家,星星已挂满了天空,道路上一片漆黑,树 这时也发出怪叫,那边的草丛中好像有一个东西,会不会 是……我不敢再想,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加快了,我只想赶快 到家。
别看“周大师”课文读得不怎么样,在足球场上,他可是骁勇的战将。 他踢球有“两手”,第一手是开球,只见他的脚向球轻轻一“碰”,那球就 如同出膛的炮弹,直捣对方球门。第二手是足球战术中的“合理冲撞”。别 人如果同他抢球,被他一撞,轻者人仰马翻,重者卧地不起。因此,“周大 师”一上场,对方队员见他如见凶神恶煞,唯恐避之不及。有几个“不识时
写到这,我的眼前再次浮现起“周大师”那肥头大耳,大眼睛,高鼻梁, 厚嘴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