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头要稳,少用推拉摇移
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
原因是:
1、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
2、为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
3、使新闻节奏明快。
少用推拉摇移,并不是不用,而是要用的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二、镜头要有连贯性,关键环节都要有
电视镜头是电视新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构成一条完整新闻的“零部件”,必须在前期采访拍摄中拍全拍好。
a、镜头内涵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
b、镜头景别要成龙配套。
c、镜头拍摄角度要成龙配套。
三、拍摄镜头要突出特征,角度常新
角度,是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夹角。
拍摄角度的变化影响到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及各方面因素的变化。
不同的拍摄角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能表达不同的情绪及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同关系。
角度具有鲜明的个性,它能够强调、突出、夸张某个事物的表现,也能减弱某个事物的表现。
5、新闻中的运动镜头
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
因为新闻要求单位时间的信息量要大,而运动镜头少则5,6秒,会大大降低新闻的信息携带量和节奏。
少用推拉摇移,并不是不用,而是要用的恰到好处。
例如去参加一网络会议新闻发布会,开会的人一边是真人,另一边是通过网络传输来的视频影像,这个时候从电视屏幕到真人的一个摇会显的非常的有意义。
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所以拍摄之前最好确定移动镜头是否有必要.有很多人把两个没有必要的两个画面用运动镜头联系起来,这就是一种为了运动而运动的做法,当没有明确的意图和感觉的时候,不要随便移动,.随意的运动只会给看到你东西的人留下坏印象。
当开始拍摄运动镜头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λ起落幅要注意稳定,开始运动的时候,注意要有速度的缓冲,不能突然加速,也不能戛然而止。
而且落幅一定要准,不能落幅没到就开始减速,快停的时候发现还没到落幅接着向前摇,更不能摇过了来一个回头摇,总之落幅一定要准。
要摇出感觉就必须长期的练习,寻找节奏和韵律.
λ新闻的运动一般都是比较快的,不像专题那样.注意中途速度控制,严防突快突慢.
λ避免拍摄主体在画面中位置忽左忽右,甚至出画,一般在运动镜头中是由于摄像机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定。
要克服它,除了注意自己的景别不要太小外,还要注意摄像机的速度和拍摄主体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主体的速度变化,给速度变化留提前量。
对于固定镜头则注意采用的景别不要太小。
6、拍摄中的等和抢
当会议的重要流程将要开始,要集中全部精力拍好画面,因为接下来要拍摄的东西如果你没有拍好,基本就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过“挑”,这个技能更多的是应对平稳状态下的会场,当有一些变动发生的时候,我们更多运用的是“等”和“抢”。
λ等是说要有等待的耐心,坐不住的记者,无法捕捉到那些在平静中爆发的精彩瞬间。
去参加佩顿见面会,好多记者都在不停的动,一个记者在拍摄完相关内容后就一直把架子放在某个位置等待,最后互增礼物的时候,他得到了最好的角度.
λ抢。
当等待已久或突然出现的巨大变动在面前出现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捕捉下来,便瞬间变为永恒,不然就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失职。
无论是等和抢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正确判断出事情动态,某人将要做什么,他将要走什么样的路线,只有将这些准确判断,才能在正确的时机,正确的位置拍摄到好的角度.比如去钓鱼台国宾馆,拍摄,当所有的记者都在里面等待吴仪的时候,我们在门口开始等待,在人很少的时候,及时的在最近的距离最早拍摄到了重要的画面.
采访的人需要具备代表性和多面性,很多时候只要采访一下出席的重要人物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一种表明观点的新闻还需要采访相关专家,高级官员,当事人等。
λ注意避开一些人先天的不足,当某个人左脸有一些伤疤的时候,可以拍摄右侧脸,避免一些让人感觉不自然的东西,拍摄耳蜗,主人公的某耳朵上长了一个肉疙瘩,没有避开.
λ要采访的时候,事前一定先选好背景,以免事发的时候慌张.背景选择要注意简洁,如果实在不能避免一些杂乱的背景,千万要注意不要让后面有明显的物体从人的头部冒出来,当两个同是竖直的物体重合的时候,会让人不舒服.在拍摄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人的头上长了一个电线杆或者一堆杂草的现象.所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提醒被摄人换一下位置,如果换不了,自己就改变一个角度去拍.
λ拍摄演讲人的时候,要边听他们说话的意思,边进行拍摄。
只有他说完一句带结束语的话再停机。
这样可以即使了解发生了什么。
我们所拍摄的发布会发部分是商业性质的,决大多时候,都会有一些标志性的时间,如剪彩,赠送礼物等,但是当拍摄政府性质的发布会,一些东西会很隐性,只有你明确的知道对方在讲什么,才能知道到底做了什么。
比如去年去钓鱼台国宾馆拍摄某世界级论坛,当时一些老外用英语说话,大家由于急于摄取画面,都没带翻译耳机,后来好长时间才知道会场里参加会议的两方产身了很大的分歧。
拍摄时候注意水平线与垂直线,避免画面中的人或物一边倒.需要注意的是,,在正面构图的时候可以采用找水平线与寻像器的平行关系,但当采用斜侧面构图的时候,就不能再次依
照水平线,因为这个时候水平线就和寻像器的上下沿有一定的夹角,所以就需要借助场景中的垂直线,使其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
λ当采用斜侧或者侧面构图时,就需要给人的视线方向留出空白,如果把空白留在相反的方向会产生一种面壁思过的感觉.
λ拍摄人的时候,要处理好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面,各种横向的轮廓线等,不要让他们处在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改变的方法是改变机位高度,让横线位于人的肩膀以下,把横线安排在人物的头部或头部以上看起来也不舒服.
λ拍摄人要避免顶天.让他的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适当留出一定的空白,,当正面拍摄的时候,让人的眼睛处于上面三分之一的高度会比较好,如果侧面的话,让他其中一个眼睛横竖三分线的交点会好一些.
λ避免缺边上少沿的现象,这个主要是说,拍摄中全景时,主题的轮廓线的一部分被寻像器的边缘切断,比如拍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少一两个字等.构图应充分注意主体在画面中的外轮廓线,以防止“缺边少沿”。
λ避免分割人物身体.有的时候会出现,一幅图像中中间人的身体是全的,但是两侧的人身体却半拉身子半拉脸.克服这个困难就需要恰当安排好人在画面中的位置,或者把两边的人都带全了,或者把他们全都卡在画外, 绝不能把两旁的人物都“劈开对半”。
λ避免在让人站在阴影与光交错的地方进行采访,使得人黑一块白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