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卫生法律法规第2版课件
第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卫生法律法规第2版课件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 理制度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的调查不予配合、或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
(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 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5)拒不履行其他应急处理职责的。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 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 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 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 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 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 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 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分类、分级
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 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 的突发公共事件。
特征:(1)突发性 (2)公共属性 (3)危害的严重性 (4)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机构体系 及职责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1.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2.省(市)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3.市(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机构或卫生行政主管部 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 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 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 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课堂练习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 政部门的职责 ( D )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1)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规的 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瞒、缓报、谎 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2)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规的 规定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 、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的;
第10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郑州市卫生学校 刘 苏 制作
第10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 理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学习目标
1.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分级分类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的相关机构以及各机构的职责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及应急措施 4.违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法律责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
(一)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 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单位。
(2) 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 作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课堂练习
4.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 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 A )
A.30分钟 B.2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5.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 B ) A.同级卫生部门 B.同级政府 C.上级政府 D.下级政府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 B ) A.国务院 B.卫生部门 C.中央宣传部 D.省政府
(二)做好应急准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2.医疗卫生部门应急准备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 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保 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 储备。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立法
• 2003年5月9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条例》
• 2006年2月26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预案》
•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成立专家组织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职责
1.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 2.资源储备 3.财政支持 4.国际交流与合作 5.补助和抚恤 6.建立应急处理责任制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制度
(一)制定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的含义 又称为应急计划,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一)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2.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区)
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部
国务院
立即报告
1小时
省级人民政府
2
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事件报告
黄色预警
省级突发卫生 事件应急预案 转入准备状态
事件评估 橙色预警
省级突发卫生 事件应急预案
(一)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 制度
3.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 报告。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控制情况,及 时报告事件的进程,内容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和事件分类信 息两部分。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 5.信息监控、分析与反馈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原则和机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统一领导、分 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 则。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动员机制
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提高全民危机意识机制和能力建设 机制;二是社会成员参与机制,就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包括信息报告、应急准 备、开展自救与互救、协助维护秩序、服从指挥和安排、 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等。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1)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 谎报的。
(2)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4)拒绝接诊病人的。 (5)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二)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信息系统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 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 存、分析、传输有关突 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 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 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 情报合作。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分类、分级
分类:重大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传染病; 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药物反应; 重大食物中毒;重大环境污染; 急性职业中毒;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 重大动物疫情; 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
(1)应急物资供应措施
(2)现场控制措施
(3)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4)疫区控制措施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二)法律责任
1.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
依法给予其主要领导人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 病传播、流行或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者 ,应依法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2.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 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 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 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启动
全国突发卫生 事件应急预案 转入准备状态
红色预警
全国突发卫生 事件应急预案
启动
成立突发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指挥部
调配应急人员、 开展流行病
物资
学调查
划定控 制 报信息
进行事 件评估
启动其它治疗、预 防及相关措施
采取控 制措施
追踪调 查
应急处理预案结束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 应急处理制度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举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