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全素清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多年来一直任教高年级的语文。

我深刻的认识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艰难性。

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参加某一次活动,或记述熟悉的某一个人,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容易完成作文。

其中,生动幽默的导言或猜谜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又热又渴。

可是行李里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分呢?唐僧提议谁把苹果的特点说得详细具体,这苹果就归谁。

(出示一个苹果)问:“同学们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这样,学生就会置自己于这个特定的情境,他们的兴趣很自然得到激发。

其次在作文命题上,除做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具有启发性外,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规律。

如写同一假日等街景,可分别出《欢乐的人们》、《美丽的街灯》等小题目,让学生克服“无从写起”的困难。

2、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讲评课力求生动、新奇、多样,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一是生动。

坚持让学生从范例中体会写作规律。

对学生习作中那些夸大其词的描
写、啼笑皆非的想象、张冠李戴的用词等比较普遍典型的错误,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

二是新奇。

注意选择那些充满情趣、富有特色又符合教学要求的文章或习作,力求激发学生的悟性,从中得到启迪。

我曾给学生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登载的《我的妈妈》,这篇短文一改只写妈妈“好”的老套子,写了妈妈生活中的一些“缺点”。

文章出自孩子的眼光,写得十分诙谐有趣。

这篇范文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选材一定要新颖,要写得生动,有特点。

三是多样。

讲评形式多样,可以避免学生因单调重复产生厌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注重综合讲评、重点讲评、个别讲评的差异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评,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弱点和兴奋点。

3、教学相长,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要建立良好的师声关系。

这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

要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

可以给学生出《老师,请您到我家》、《给老师一封信》、《和老师说悄悄话》等作文题目,既让学生练习写作又拉近师生距离。

二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作文审题训练时,有时可以把命题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有时则把审题的目的、范围、要求、重点、体裁等几个要素在课堂上分析讲解,然后拟一命题让学生当堂练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争论。

三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写作起着鼓励、指导和修正的作用。

老师要及时批改作文,让学生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
价,有时哪怕小小的肯定,几个重点符号都能使学生兴奋,产生对作文的热情。

四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讲评并展出,或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为他们提供发挥写作能力展现的机会,并让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写这篇作文的体会。

身边同学的成功,给大家带来喜悦,带来鞭策,也带来写作的欲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