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队核心价值观教育讲课教案

部队核心价值观教育讲课教案

部队核心价值观教育讲课教案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志们,去年8月17日有关媒体报道,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很多家庭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从平房住进了楼房,从骑自行车到开上了小轿车等等,在感受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面对冲击和考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我们广大官兵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就围绕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强化官兵精神支柱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强化官兵精神支柱的现实意义《辞海》里,精神的含义是指人的意志、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

精神的内涵其实就是理想信念,它是一个民族、一个政治集团和个人走向成功的思想基础。

具体的讲,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弘扬民族精神。

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所谓民族精神,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告诉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千百年来中华亿万儿女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为了民族的昌盛、国家的繁荣不懈奋斗,不惜献出热血和生命。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从容气魄,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气概,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千古绝唱等等,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由此我联想到曾经有一则报道说:在国外有一对新婚夫妇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幼儿园老师领着一群孩子,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老师哭,孩子哭,大人小孩哭成一团,三五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竟然会在烈士墓前流泪……大家试想一下,一个人在最美好的新婚时刻会想到向无名烈士墓献花、三五岁的孩子刚刚懂事就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泪,这样的民族精神素养该是何等的强大?现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民族崛起仅仅意味着物质发达和经济腾飞而不包括精神凝聚与思想升华吗?而我们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把《狼牙山五壮士》从小学课本中撤出;也有海外评论我们的留学生数学、外语好,可就是对长城、黄河、孔子、屈原了解不够,前年新闻媒体曝光山西“黑砖窑”的事件,更是令人发指……一座不垮的大厦,一定要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要有强大的精神。

军人常常被誉为民族的脊梁,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只有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断激励自己、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精华,才能与全国人民一道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尽心竭力!(二)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需要强化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表现为军人在战斗中或完成重大任务中的积极态度,是英勇作战动力源泉。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让我们一块来看四组数据:第一组,红军长征,辗转25000余里,跨越了14个省份,翻越了20多座高山险峰,渡过了30多条激流险滩,进行了300次大小战役,红军在绝境中求生存,成功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第二组,抗日战争,日寇和伪军的数量、装备占绝对优势,我在缺粮饷、少弹药的情况下,先后作战万多次,毙、伤、俘日军万余人、伪军118万人,人民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第三组,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拥有800多万军队,装备了大量美式装备,而我军只有120万人,装备落后,力量对比悬殊,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正规军554万人,非正规军252万人。

第四组,抗美援朝,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历时43昼夜,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近200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对面积仅为平方公里的上甘岭进行疯狂的进攻,但始终攻不下我们2个连守卫的阵地。

这些有力的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军的战斗精神。

83年来,我军就是凭着这样一股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战友们,长城巍峨,凭借军魂维系;柱石坚固,有赖精神永存。

我们要时刻牢记军人的神圣使命,始终发扬政治特别坚定、军事特别过硬、反应特别迅捷、作风特别顽强的战斗精神,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发扬拼搏精神。

拼搏精神是指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是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所具有的精神。

照片上的这个人我想大家不应该陌生,他就是“幸福的西西玛”,刚入伍时,由于身体瘦小,军事训练成绩一直上不去,五公里越野全营倒数第三,400米障碍上不了壕沟。

为了练出真本领,他悄悄缝了一个6公斤重的“沙背心”,经常天不亮就起床,穿上“沙背心”练长跑,一穿就是4年;经常拖着轮胎练耐力,跟着吉普车练冲刺。

经过艰苦磨炼,他以16分30秒的成绩打破了五公里越野的全师纪录,多次被师团树为训练标兵,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这就是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渭南罗夫河决口抢险、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广大官兵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续几昼夜奋战在救灾一线,实在困得不行就躺在地上打个盹,马上又投入工作……这些感人的场面告诉我们面对上级赋予的每一项任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坚定必胜的信心,发扬顽强的作风,在困境面前不却步,在压力之下不逃脱,拼搏进取,奋发图强,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广大官兵成长进步需要保持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是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陕西总队宝鸡支队班长降巴真追,入伍9年来,遇到过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也遇到过生活习惯上的不适,甚至还有家乡人民的误解,但他没有灰心丧气,立足本职岗位奋斗不息,为民族团结不懈努力。

XX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膺第十三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我们团士官熊攀,为了练就过硬军事技能,训练场上斗严寒、战酷暑,为了掌握动作要领,经常是汗水浸透了衣背。

正是因为平时的严格要求,艰苦奋斗,才能使他在参加总部通信比武中一举荣获个人总成绩第三,荣立个人二等功。

我们在羡慕他们取得荣誉的同时,不免仔细想想,他们其实并没有过人的长处,唯独具有的就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努力奋斗。

所以,一个人能否建功立业,不在于岗位分工,而在于自己如何努力。

这也就验证了奋斗精神是青年官兵成才、成功的不竭动力。

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共同探讨了强化官兵精神支柱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问题的探讨:二、当前官兵精神缺失的具体表现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从整体上看广大官兵是积极向上的。

但由于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官兵精神缺失的现象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忠诚精神有所蜕化。

忠诚是指对特定对象赤诚无私、尽心竭力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操守,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现在有的同志不靠组织靠个人,不信群众信“哥们儿”,导致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偏差。

某部战士小高,为了满足个人不断膨胀的私欲,铤而走险,向境外间谍组织出卖军事秘密,最终被带上了法律的审判台,青海总队事件,两位当事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将枪口对准了人民群众,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教训极为深刻和惨痛。

负责精神有所弱化。

负责精神是指在工作中认真踏实,尽到应尽的责任。

毛泽东就负责精神曾经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现在,我们有的同志对国家大事不够关心,身为军人却总觉得天下太平,上一线打头阵的意识淡漠,只看到新闻中外交场上的频频握手,看不到未来战场的潜在对手,有的同志沉迷于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精力分散,精神恍惚;有的功利思想严重,盯住位置干工作,扳着手指算时间,工作尽责不尽全责,尽心不尽全心;有的同志不顾家庭实际情况,盲目消费;有的同志不考虑个人前途,违规违纪,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极大的伤害。

以上这些都是负责精神弱化的表现。

进取精神有所退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道出了进取精神的重要性。

现在,有的同志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打退堂鼓,不找主观找客观,只会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有的思想不刻苦,工作怕艰苦,没有“见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的拼搏精神;有的不是靠素质立身,凭本事吃饭,而是热衷于拉关系、找门路;还有的追求享受,讲究名牌、档次等等,这些都是进取精神退化的具体体现。

奉献精神有所淡化。

军人是奉献的代名词,当兵的价值就在于奉献。

当前奉献精神在少数官兵头脑中有所淡化。

有的不能正确看待军地出现的反差,与地方老板比收入,与社会人员比享受,听到“商潮”就心动,见到“利益”就思迁;有的过分强调工作的环境,不能正确对待升迁和荣誉;还有的觉得基层辛苦、压力大,心安不下来。

我们支队地处省会城市,很多单位都是操场连着市场,哨楼对着酒楼,驻地周围经常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诱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奉献精神都淡化了,不用敌人的糖衣炮弹,我们都可能自毁长城,何谈保家卫国?!以上我从四个方面谈了一下当前官兵精神缺失的具体表现,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这就是我要讲得第三个问题:三、如何强化官兵的精神支柱思想凝聚力量,行动推动事业。

广大官兵如何利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强化精神支柱,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靠创新理论武装。

思想是精神的支撑,理论是思想的灵魂。

我军在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源于党的创新理论为我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方永刚”这个名字我相信大家绝不陌生,甚至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官兵。

他讲到:“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种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他身患绝症,精神不垮,让我们更加坚信,精神是需要理论来滋养的。

党的创新理论是最好的营养,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金钥匙”,是广大官兵写好当兵史、走好人生路的“方向盘”,不懂党的创新理论,不汲取科学理论的营养,就当不好一个合格兵。

我们中队长期以来开展的“学理论读好书”、“每周要闻述评”和“热点问题大家谈”等育人活动,就是让大家在学习理论、关心时事、明辨是非中不断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

靠人生目标牵引。

1952年,世界上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费罗伦丝,挑战太平洋沿岸一个21英里宽的水域。

15小时后,由于雾大水冷,她坚持不下去了,当她上了救生船之后,发现离目标只剩200米。

她说:“真正令我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和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我看不见目标”。

大家想一想,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认为,这就是人生必须要有目标追求。

如果把人生比作大海中航行的小舟,那么目标就是前进中的灯塔,是照亮人生的火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