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1.企业简介
该厂是冶金行业烧结厂之一,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主要生产用于高炉炼铁的烧结矿。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厂现有90m2烧结机5台、75m2烧结机3台,职工近1300人,年生产能力达720万吨左右。
由于烧结生产过程中产生并排放一定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该厂先后投人大量资金,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环保治理。
目前全厂共有电除尘器16台、多管除尘器16台和一座每小时处理能力为400t的污水处理站,使厂区环境质量得到较好改善。
由于环境治理、生产管理、环保管理工作比较出色,该厂在同行业中技术经济指标、环保指标处于先进水平。
随着全国及同行业中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不断开展,该厂领导认识到了清洁生产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加清洁生产审核试点活动。
2清洁生产审核过程
从1999年9月到2000年11月,在国家和行业清洁生产专家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审核七个步骤,对烧结生产工艺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实施了清洁生产方案,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践证明,清洁生产对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清洁生产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经营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惟一途径。
2.1 筹划和组织
该企业按审核要求首先组建了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厂长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有:厂长助理、生产科长、环保科长、技术科长、机动科长、计财科长、烧结车间主任、修理车间主任。
在厂领导小组之下设审核工作小组,组长由生产科长担任,副组长由环保科长、技术科长担任,组员有厂级环保专业员、技术工艺专业员、生产专业员、机动设备专业员、车间技术员等。
为确保小组在管理职能和技术力量的权威性,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责任分工。
为了培养工作组成员的审核工作能力,清洁生产专家在企业管理者和审核小组成员中进行了专门培训,提高了他们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克服了各种障碍,掌握了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和程序。
同时,审核小组通过黑板报、例会、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清洁生产意识,从而为顺利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2 清洁生产评估
通过对企业生产状况、管理水平及整个生产过程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根据企业各部门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情况、废弃物的排放情况及存在的清洁生产机会,清洁生产专家和审核小组成员筛选出减少烧结机头烟尘排放,减少烧结机尾、冷却段、筛分粉尘排放,烧结机余热利用五个备选审核重点。
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从废弃物产生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量、污染物处置费用、清洁生产潜力、改善企业形象六个方面,对五个备选审核重点分别进行打分,最终确定减少烧结机头烟尘、S02排放和烧结机余热利用为本轮的审核重点,并设置了审核重点的清洁生产目标,重点控制烟尘、SO2排放量,近期削减30%,远期削减50%;节约能源方面,近期减少公司蒸汽消耗20%,远期减少90%。
清洁生产专家和审核小组还注重边审核边实施的原则,通过在全厂范围内散发清洁生产建议表,征集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并组织实施这些无低费方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加强设备检修维护,杜绝用油设备滴油、漏油现象;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杜绝因操
作问题引起的烟囱冒烟等。
审核小组对无低费方案的实施及时总结和宣传,以激励全体员工参与清洁生产工作,增加对清洁生产的信心。
烧结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七个单元操作:配料、混合、烧结、冷却、热交换、筛分、成品。
除计划大、中修停产外,生产连续稳定进行。
为此,本轮审核输入、输出物流的数据主要依据该厂车间生产实测数据,结合理论计算和类比相关资料确定。
数据确定后,绘制审核重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工艺物料流程及平衡图、烧结余热回收利用能量平衡图,见图5-1~图5-3。
针对物料平衡结果,审核小组从影响生产过程的八个方面对废弃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1。
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清洁生产书案。
表5-1烧结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
2.3 方案产生、筛选和可行性分析
根据评估阶段对废弃物产生原因的分析,本轮审核共提出清洁生产方案19个,其中A类无低费方案8个,B类中费方案9个,C类高费方案2个。
所有方案中A类方案全部实施,C
类方案因投资较大,技术不成熟,暂不予考虑。
通过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对B类方案进行筛选,选出9、11号方案首先予以实施,见表5-2、表5-3。
表5-2 清洁生产方案汇总
可行性分析:为在预定条件下达到投资目标,对筛选出来的中费清洁生产方案需要进行技术、环境、经济可行性分析和评估。
本轮审核中,可行性分析的最终结果见表5-4。
表5-4 可行性分析结果
2.4 方案实施
首先,成立了由厂主管部门负责的工作组,制定方案9、11的实施计划,方案14因场地原因不具备实施条件。
该厂自筹资金对方案9、11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2.5 持续清洁生产
为了持续清洁生产,以现有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和环保科为基础,作为持续推行清洁生产的常设机构,负责日常的清洁生产和环保工作,直接由主管厂长领导。
为使清洁生产有计划、有组织地持续进行,审核小组制订了清洁生产计划,见表5-5。
此外,还把清洁生产纳入到日常生产管理中,检验清洁生产的成效。
表5-5 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3 清洁生产审核成效
作为一种新的环境保护概念,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全过程中,它从末端治理的被动反应转变为主动行动。
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如原材料和能源的替代,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加强管理等。
与传统的末端治理不同,清洁生产强调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为确保清洁生产的顺利实施并获得最大的成效,号召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高员工清洁生产意识十分必要。
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此外,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重要,这些都会对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该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审核前,该厂存在部分设备维护保养差,物耗、能耗高,员工素质能力不高,污染相对严重,对清洁生产的认识不足等问题。
通过清洁生产培训及审核,企业管理者、审核小组成员及员工对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效益、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和程序都有了更加深入了解。
本轮清洁生产审核中,审核小组共提出清洁生产方案19个,其中无低费方案八个,中费方案五个组织了实施。
两个高费方案待完善和条件成熟后再予以实施。
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企业审核前后取得的清洁生产成效见表5-6、表5-7。
表5-6 清洁生产前后污染物外排及能源消耗情况对比
表5-7清洁生产前后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注:利用系数指烧结机每小时每平方米产矿量即烧结机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