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渝东北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民建万州区委胡帮勇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渝东北被划分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
结合渝东北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市委四届三次会议精神,渝东北可将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将生态产业链的思想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着力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确保国家生态战略的成功实施,而且有利于渝东北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实现。
经过多年发展,渝东北乡村旅游呈现了积极发展的势头,经济收益、经营规模、从业人员人数、从业人员素质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和提高。
但客观来看,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形式单一,特色不突出,影响力不大。
存在着服务项目雷同、娱乐项目单调,整体服务缺乏亮点的问题。
对比成都三圣乡的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花乡农居及荷塘月色等休闲度假园各具特色的经营,渝东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则没有较好的产业支撑,虽然有一些特色蔬菜、水果和种植养殖基地,但影响力不够,而且乡村旅游没有很好地与当地的特色
1
农业或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一股合力。
在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上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的特点,缺乏自身的特色服务内容和品牌,基本上是照搬城市休闲会所的模式,没有准确的发展定位,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农户任意发展,长期以往便无法达到突出区域品牌、宏扬地区特色的目的。
第二,缺乏管理标准,经营不规范。
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户绝大部分都是本地农户,投资金额、市场远见、经营思路都受到极大程度的制约和限制,因此,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的经营指导,市场行业标准、卫生规范标准、服务项目规范等都极需提高。
第三,环保意识不强,影响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得力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垃圾集中处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环卫清洁工人配备不足而使部分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清理,三是乡村清洁能源工程作用需进一步发挥作用,四是人为的建设改造对环境破坏严重。
针对渝东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大力促进渝东北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一、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农业与旅游业互动模式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互利行为,使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联动模式。
一是发展观光农业。
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优美的田园风光及独特的农业生产过程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观赏、购物和游玩。
具体包括传统农业观光型、传统农业观光型
2
和主题农业园型。
二是发展休闲度假。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参与性旅游活动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陶冶身心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旅游类型。
在产品设计上突出强调产品的创新性、参与性和知识性,注重个性化的服务。
具体包括务农参与型、传统农家乐型、农场庄园型、乡村俱乐部型和民俗风情型。
三是发展科普教育。
科技教育模式的两大功能是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主要由科普示范、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三大部分构成。
科普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借助典型的农业模式来向游客介绍最新的农业成果,传授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
该模式在开发时应当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引进。
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在参观游览现代农业模式的同时达到学习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的目的,从而实现农业旅游与科普教育两者的有效结合。
二、探索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管理经营模式
探索出适合渝东北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的管理方式,力争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的规划,使渝东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第一,在管理方式上,政府驱动、部门联动、村民主体、协会管理、公司运作多管齐下。
以村民为主体,由专业乡村旅游协会进行经营管理,整合土地资源,集中管理,统一开发、经营,进行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
由政府牵头,成立由旅游、农业、安监、卫生、环保、财政、交通、城管、工商、建设、规划、文化等部门为成员的乡村
3
旅游与休闲农业领导小组,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同时,实行区、乡级两级管理模式,乡镇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明确责任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在经营模式上,积极发展村委会参与管理的经营模式和公司参与管理的经营模式。
村委会参与组织管理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以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管理并获益为核心,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集观光、度假、求知、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地域的乡村旅游开发管理形式。
公司参与管理的经营模式有主要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和股份制合作经营两种方式。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环保意识
渝东北地区为国家贫困地区,劳动力充裕,但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严重制约着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政府应统筹发展当地职业教育及培训,实行农、林、牧、旅游、中医、物流、金融、商务等高校、科研院所对口帮扶和支教长效机制,在对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技术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培训方案,采取居民乐于接受的教育和培训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知识普及与指导,提高居民素质和实用技能,增强农户环保
4
意识,以增强旅游扶贫地区居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旅游扶贫的步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