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

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25分)阅读改变人生!轻轻地翻动书页,聆听阳光的絮语,欣赏落叶的轻舞;体悟浓郁的亲情,享受真挚的友谊;,。

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尺幅之中,畅游三山五岳;片刻之间,淘尽千年cāng sāng。

善于读书者,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而且能够用书籍jiàyù生命,成就人生的精彩。

有书的日子,犹如置身于 A (五花八门∕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荡lián yī;而无书的生活,则仿佛走进了精神的荒漠,枯燥乏味,了无情趣。

让我们手不释卷,感受白纸黑字之间的无穷韵味;含英咀华,细细品尝弥漫着油墨清香的精彩华章!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在A处横线上。

(1分)A3.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2分),。

4.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修改意见:5.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将举行“名著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9分)①初二(21)班吉诗语同学平时酷爱玄幻小说,他认为那些名著都是老掉牙的东西,才不需要看呢。

对此,作为同学的你,该如何去劝说呢?(2分)②参加“品读经典人物”主题活动,请你从《水浒传》里武松、林冲、鲁智深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列举该人物的一个典型故事,并由此谈谈你对其性格特点的认识。

(3分)③学校“江海小记者站”编辑部将开展“我读《水浒》”征文活动,假如你是“江海小记者站”编辑部主编,请你向全校学生写一则征文启事,并要求征文最迟于7月1日交到编辑部。

(字数不超过80个字)(4分)6.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③,小桥流水人家。

④,各领风骚数百年。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⑥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以象征的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

二(6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7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7.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是,诗中一、二两句运用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惜别深情的。

(3分)8.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陆时雍这句话的理解。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20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①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②后,俸去书来,落落③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④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注释】①随园主人:作者。

②通籍:做官。

③落落:堆积。

④公:同人共用。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划分两处)(4分)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6分)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②假.诸人而后见也③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④家贫难致.⑤若不相类.⑥生固.幸而遇予乎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12.【甲】段中作者宋濂和【乙】段中黄生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相同情况是什么?请你简要回答。

(2分)1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从以上两段文字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

(16分)门外那对老人牛凯①一天,全家正在吃饭,突然有人敲门。

开门见是一对老年夫妇,大概都有六十多岁。

穿着物业的衣服。

我以为来收物业费,刚要解释,那大婶忙举起手中的水桶,说想来接桶水。

我说没问题,伸手想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

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

我推辞了半天,他才放开手。

②接好两桶水,我顺便让他们提过去。

他们租的房其实是间储藏室,从虚掩的门看进去,也就十几平方米,里面除了一张床便没了多大地方。

老人连连称谢,甚至又把我送了回来。

③小区里住的大都是以前单位的同事,我们彼此都很熟悉,孩子们也都能玩在一起,每天放学后,院子里便成了他们的天堂。

老人的房门始终开着,每当干完活他们便拿张小凳出来看着孩子们玩,一有车来,便站起来把嬉闹的孩子喊走,等车过去再慢悠悠坐下。

日子久了,我们也都熟悉起来。

有时遇到谁家有事,便让他们给看着孩子,每当这时,老人都格外高兴,直到家长回来把孩子领走,他们才如完成任务般轻松愉悦。

④每到夏日晚饭后,人们都喜欢在院子里乘凉,也有好事者支张桌子,几个人甩把扑克。

他们也凑上来看,让他们打,他们总是推辞,说看看就行,一副很知足的样子。

一天晚上,忽听见院子里传来二胡婉转悠扬的声音。

我出去一看,竟是那位老人坐在门口,正入神地拉着。

看得出他在有意识地控制,所以声音不大,但他拉得不错,一曲凄婉的《二泉映月》竟驱散了些夏夜的燥热。

渐渐地,不少人围了过来。

老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便停了手。

我们让他再拉几首,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

看天色有些晚,他说今天不拉了,有上早班的还要休息,人们这才散去。

⑥一天,我记得钥匙好像丢在了外面,便去老人处问,正看到他们在吃饭。

房子本来就小,面前的小凳上放着个方便袋,里面装着好像是点儿凉皮,两人正头碰头地就着馒头吃。

见我过来,他们都有些吃惊,忙站起来把我往里让,其实里面早没了地方。

我忙说明来意,他们立刻都认真回忆起来,甚至要放下馒头马上去找。

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⑦晚上,老人竟真找到了钥匙。

后来才知道,他们几乎把那天晚上在那待过的人都问了一遍。

找到钥匙,老人甚至比我还高兴,在我道谢时,他却急红了脸,说平时我们都很照顾他们,以后有啥事尽管说。

⑧两位老人起床很早,我们每次上下班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时是点头一笑,有时是几句寒暄,这时候,我的心情就格外轻松。

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

(选自《杂文报》,文章有改动)14.文章围绕“那对老人”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4分)15.文章第①段对老人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16.文章第④段写老人二胡拉得不错,当大家让他再拉几首时,他为什么先“犹豫了一下”,然后“又拉了起来呢”?(4分)17.文章结尾说;“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

”这些“东西”具体指什么?(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17分)一棵小桃树①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却没写出一个字来。

只是自个儿忏悔,又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

②今天下雨,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淋湿我的头发,一边还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

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

我闭了柴门,倚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撼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它瘦了许多,昨日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太小了,才开了一次花。

我再也不忍看了,我万般无奈。

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矜持,原来也是个孱头。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市集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只桃子。

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都认真起来,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④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

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它,它是从土里长出来了。

⑤它长得很委屈,是弯弯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行。

”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⑥因为它长的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

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天花市一盛,附近的人多来观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去,天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来,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

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⑦它长得不慢,一个春天长上两尺来高,我十分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⑧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

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去想了。

⑨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

【A】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

心境似蒙上了一层暮气。

就在这时候,奶奶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家,家里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

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

它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这些年来,它是怎样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市早不陈列了,花盆一垒一垒地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撂在这里,而漂流异乡,又漠漠地忘却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

⑩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而一夜之间竟全开了呢。

可是总嫌我的小桃树没有那“灼灼其华”的盛况。

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太淡了,寻瓣儿单薄得似纸,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红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姑娘,苍白的脸,偏又苦涩的笑着。

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