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音乐的中美文化差异

影视音乐的中美文化差异

自影视音乐上的中美文化差异中国的文化更悠久同时也更保守,相对缺乏活力与创造性,且受到儒家正统
思想的限制。

美国则不同,他们因为没文化底蕴,因而好学,思维活跃,创新,
无所约束。

神话体系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多以神仙、妖魔为角色,西方魔幻故事中大多是精灵、矮
人、魔法师、骑士之类的。

中国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传说故
事当中的神仙妖魔的道行用时间来计算,年龄越大,其能力也越强,这种差异在
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影子。

这样子就让中国人民有一种不思进取的思想。

西方巫
师的成长则是靠自己不断的实践学习,只与你的资质及勤奋程度有关。

这就断就
了中国人与外国人观念的不同。

题材
像西方的动画片,大都满含着称王称霸的野心,适合儿童,或是男孩热血的性格特征。

而中国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
太狼,猪猪侠等都类似天真美好的童话故事,
好人永远会战胜坏人,只能适当开发童智,永
远只适合和平国家的低幼龄儿童。

更重要的
是,离不了中国的神话故事、古代历史,或是
其他国与现实的东西缺乏动画片所需要的想象能力。

很多题材会被认定为‛反动‛‚不健康‛,有些甚至被
说成主题灰暗而不准发表,当然更不可以有抨击社会的内容,这样就给动漫创作
很大的限制,少了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中国的比较著名的动画都是以神话传说
为背景,但美国的大多把现代人的思想向往和梦想等做为背景,更加资料化、多
元化。

伦理型文化与功利型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的总体取向是重义轻利。

作为支配几千年中国
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其基本主张是‚重
义轻利‛、‚见利思义‛、‚以义制利‛,提倡义利发
生矛盾时,应当舍生取义。

从而导致科学在古代中国失去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社会地位。

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丧失对理性和自然的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道德与理性的分离,使中国传统出现反理性的倾向,从而阻碍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发育。

功利主义始终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起主导作用。

毫无疑问,这种功利主义对于催生后世资本主义萌芽取着催化剂地作用,这也导致西方社会重理性而轻情感,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

和谐型文化与抗争型文化
根据中西方文化的具体形态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两者分别归结为和谐型文化与抗争型文化。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溶的天人合一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


中国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作为想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

对于自然,由于‚天道远,人道迩‛。

过于执迷于对虚幻天道的探求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徒劳的。

我们只须向内心诉求,人心中就蕴涵着自然的普遍法则,尽心就能知性,知性则知天,‚万物皆备于我矣‛。

所以,中国古代文化更多的是重人事而轻天道,重道德而轻知识。

在处理在人与人关系问题上,中国的文化自古至今就一直重群体轻个体,重和谐轻抗争,强调宗法性、纪律性。

它对人进行规劝与约束,束缚人的自由意志及创造精神,漠视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文化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观念、顺从诚敬意识等,寻觅的是一种中庸的、调和的处理途径。

中国文化的那种和谐观念,同时也体现和培育了国民顺从、屈服、保守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精神,鲜有抗争意识和反叛勇气。

‚中国人普遍信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观念,从而也造成了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

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家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自然,探求自然的奥秘和征服与主宰自然,做自然的主人。

赫拉克利特窥出‚和谐来自斗争‛。

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便是人与自然孑然分立的鲜明写照。

尽管到苏格拉底那里,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但西方文化对自然的探索与征服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西方商业社会海上航运的冒险生涯,以及在其中不可避免地遇到难以把握的自然规律使西方人时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人们正是在对诡异的自然现象的惊异和困惑中开始哲学探索的。

古希腊的哲学从开始就主要是一种自然哲学,把自然作为人们思考和探索的对象。

在天人相分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支配下,自古以来西方社会就把自然与人区分并对立起来,自然仅是被人认识、利用、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积极进取,追求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

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重视私有财产的获取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

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
片面掘进的思维方式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去达到目的、争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具有刚硬的文化品格。

音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观念和流行音乐个性存在矛盾。

中国哲学理念中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治‛抑制了流行音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影响,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轨迹。

这种文化气质不仅影响着传统社会体制的构建和保持,同样也渗透到现代文化中,影响着国人对于现代文化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而美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自我实现成
就了其流行音乐的辉煌。

美国文化的形成时间
短,受现代文明和社会变化的影响巨大,在国
与国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忧患意
识,这种追赶和后来居上的文化心理催促着个
人的奋进,形成了以实现目标来证明自我的人
生价值理念。

这样的文化氛围使美国青年人不
知单单满足于成为流行音乐的看客,他们希望
这种陪伴其成长的音乐中能够出现自己的身
影,甚至由自己来主宰流行音乐的潮流。

在这
样的精神力量支配下,无数举世闻名的流行音
乐巨星在美国的土地上诞生。

R&B音乐风格的
代表人物‚吹牛老爹‛和‚亚瑟小子‛,擅长
hip-hop风格的席亚拉和bow-wow,开创蓝调
音乐热潮的Brian MC-night……
其文化内涵的核心精神着眼于社会个体的饿能动性,尊重个人的社会价值。

这些重要的社会观念恰恰契合和流行音乐的发展气质和动能,使其流行音乐的发展如鱼得水,创造性地开拓了诸多的流行音乐新体裁和风格,并在积累的流行音乐市场竞争中始终充满活力和领导力。

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

对于西方文化,我们首先要肯定其在人文方面的发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它有一种独特的大帝国风范,是比较温润的东方文化所欠缺的。

还有的是它们敢于揭露社会积弊的精神,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其在社会伦理方面的涉猎比较不足,‚金钱之上,追求享乐‛的思想过于深刻,导致对伦理方面的忽视。

对于中方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它的稳重、内敛、平和,其注重社会伦理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极具东方特色。

但是缺乏一份‚热血‛,时代的进步始终需要一种上进的、积极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思想,过于内敛就会被人欺辱!但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也不必过于根究各种文化的优劣,取长补短才是正道,‚闭关守国‛只能导致落后,固守一种文化而不知发展创新也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我们深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除了可以进一步了
解文化内涵,更重要的应该是了解自己的优缺,从而完善自己,在新时代中不断前进!
参考资料:1)百度知道:从西方电影音乐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百度知道: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中西文化差异
3)道客巴巴:文化视角下的中美流行音乐差异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