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词讲稿

李清照词讲稿

李清照词讲稿先补充讲解一个诗词鉴赏方法:双重语境(时代大环境+作者小环境)李清照:①中国第一女词人。

李清照确实堪称旷世才女。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②美满爱情。

《金石录后序》两人共同的爱好,是喜欢搜集古董,搜集古玩、书画、金石、玉器、碑帖等。

南逃时,装了几十车,后来不断辗转,加上赵明诚病逝,最后只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

经过一场战乱,国家人事全非,家庭也人事全非。

老家有十几间空房,;“赌书消得泼茶香”。

烹一壶好茶,说一句典故,一起猜出自何书何卷何册,李清照记忆力比赵明诚好,经常赢,赢了后往往大笑,茶都洒在身上。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李清照的集子里有一张画像,上面是赵明诚的题词。

这么一位才学高、品格高的女子,也不必再求什么人间的名利富贵,跟她一同去隐居吧。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

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

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

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

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

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

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

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

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

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

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

“云髻斜簪”,丰神如画。

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

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③显贵家世(读书环境):父李格非(礼部员外郎、文学家、欧苏朋友)母亲(状元王拱辰之女)丈夫赵明诚(太学生),赵父赵挺之(宋徽宗时宰相)。

④截然不同的前后半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幸运幸福——芳馨俊逸、敏锐细腻(其作品很女性化,但是没有脂粉气,而是表现出一种俊逸之气,是精神性灵上的敏锐聪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 ǎn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⑴蹴(cù):踩,踏。

这里指荡(秋千)。

⑵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⑶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⑷袜刬(chǎn):即划袜。

未穿鞋子。

只穿着袜子行走。

⑸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补注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解说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

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

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志趣相投,生活美满,故而少女、少妇的她都是快乐而幸福的,她前期作品多写少女、少妇的生活情趣,即使有寂寞忧愁,大都是些闺怨离愁、闲愁,早期典型的作品如《如梦令》后期的李清照——金入侵宋朝,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后期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典型的作品即《声声慢》孤寂悲凉——沉郁悲哀、豪键飘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全篇象征手法。

天上是茫茫云海,地上是茫茫晓雾。

银河未隐,云涛流动,白云仿佛在银河中舞动的白帆。

词一开端,便自不凡,飞扬健举,高远开阔,是一种灵魂的追寻翔举的象喻。

天帝之所是最崇高美好的地方,假托天人殷勤相问,询问归处,其实正是作者心灵的追寻中的自问自语。

长路的追寻与迟暮的悲慨,正是千古才人志士的共同志意与共同悲哀。

晚年之作,回顾一生有什么获得,什么成就呢?一个女子经历国变家变种种灾难,迟暮之年,一无所有。

谩:徒有,徒有惊人语。

第一层:自信。

对自己成就的信心。

第二层:无奈悲慨。

徒有惊人之语,于国事有何补?与家事又有何补?然而,作者并没有在悲慨中消极悲观沉沦绝望,而是拼命振起,要像那凌风而上的鹏鸟,追求高飞,永不停歇。

“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

自己也如同在星河之侧飞舞着的一个“蓬舟”,象喻着心灵的追寻,三山就是心目中最美好高远的境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虽在迟暮之年,也依然不肯罢休,不肯废弃的追寻境界。

这首词无论是意象还是情感都是非常高远的。

如果只知道《声声慢》的叠词名句,不过是一些皮毛认识而已,不是“真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日:“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

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愁”:寂寞孤独之愁。

对比反衬:佳节的美好寓意与寂寞孤独。

“佳节”前,是白天的寂寞。

永昼,整整一天,天色都笼罩在黯淡阴沉之中,阴沉、凝重、压抑,心情也惆怅、百无聊赖。

香烟袅袅消磨了长昼。

“佳节”后是夜晚的寂寞。

“凉”字,心境的孤寂。

身体之凉,内心凄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用的陶渊明的典故,暗示菊花。

说自己在种满菊花的地方拿着酒杯,一直看花看到黄昏后。

“把酒”的“把”字用得很好。

陶渊明《停云》“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小序里说自己“思亲友也”,写自己的寂寞,无人饮酒。

“抚”把玩的意思,且是“独抚”,一个人安静地靠在东边地窗下,手中抚摸着盛着春酒的酒杯。

“把酒”,李清照也是把玩酒杯很久很久了,当然也是有一番思念与孤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