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说课稿人教版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1、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把握基本史实,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张衡传》是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
这一单元学习的是传记文学,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是本课时的难点。
关于文言字词和常识,可以提前安排,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在课前预习解决,课堂上采用提问、点拨等方式进行强化。
关于人文精神这一点,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加以解决。
教学资源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们做如下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初识张衡1、导入新课1800多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我国东汉就已经将一个人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
此完人就是张衡。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范晔的文字,解读这位全能型人才,看看是什么成就了这位杰出的人物。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心理,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作者与作品简介(可先让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人。
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
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
“前四史”之一。
3、请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要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反复诵读,能够领会文章的要旨。
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4、知识提升——归纳字词(结合学案导学,自学整理,同学之间交流,本环节课前完成,课上检查。
)(1)通假字员径八尺通“圆”形似酒尊通“樽”(2)古今异义寻其方面“方向”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初到任”现为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大将军奇其才(意动用法)(4)文言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果地震陇西(状语后置)讽议(于)左右(状语后置、省略句)视事三年(省略主语)此环节中难点问题可先由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老师课上检查,学生课后再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知识梳理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自学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全文共六段,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1)文学成就(第1段)。
(2)科技成就(第2-4段,第3段过渡)。
(3)治国才能(第5段)。
小结:郭沫若在张衡墓碑上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后世人称张衡为“科圣”。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通过课前预习和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提升学生对张衡的认识。
(二)研读课文,再识张衡1、班固已作《两都赋》,张衡为何还要写《二京赋》?在学生答出“因以讽谏”后,教师总结: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文词中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他仗义执言,指责官僚豪绅们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
2、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原因之一)追问: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结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
) 追问: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原因之二)“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原因之三)小结: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东汉书法家崔瑗给张衡写的墓碑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
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应闲》里说“约己博艺,无坚不钻”。
又说“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可以看出他的治学态度和做人品格,也印证了以上分析的三方面原因。
这一部分的学习和探讨目的在于完成教学目标三,对学生的为人处世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启迪学生学习张衡淡泊名利、勤奋好学的精神。
(三)重点概括,三识张衡1、引导学生读第四段。
问:本段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这段文字写作顺序: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
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小结:史书载从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我国北方共发生大地震26次,张衡研制地动仪,测报地震,正说明了不计名利、为民造福的品格是他在科研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2、读第5、6段,思考: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在第5、6段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1)《思玄赋》的由来。
(2)出任河间相与权奸的斗争。
性格:心思细密、小心谨慎;果敢决绝,聪明机智。
(四)总结要领,拓展延伸讨论两个问题。
1、人物传记的写作要领。
问1:从传记中看张衡一生经历了几位皇帝?这一环节教师提醒学生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学生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
其次引导学生比较材料,不难发现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
经历了三位皇帝:和帝、安帝、顺帝。
也有人说四位,包括章帝。
(板书):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和帝→安帝→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由此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
问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的?叙写张衡的事迹,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由此,可以得出人物传记写法:①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②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2、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
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引导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①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②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
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
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
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
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
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
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天才全才奇才才高气清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横批品才双馨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五)布置作业自我评价1)本文的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促进、辅助、参与的作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师生配合十分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这方面值得继续尝试、探讨。
2)仍要更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复习、巩固、提高。
3)要督促学生多朗读,及时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