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作者:梁艳李爽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01期摘要运用中国11家上市银行2002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探讨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应用推测变分法对银行业竞争程度进行测算,以Z值衡量银行的风险承担,并考虑资本监管及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应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进行考察。

得到的结论表明存款市场的竞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起到抑制作用,而贷款市场竞争加剧将会激励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

关键词银行业竞争;推测变分法;银行风险承担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01-0094-04一、引言银行在社会经济中处于特殊地位,当银行业发生危机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会使整个社会经济发生重大损失。

因此,银行业的风险防范和稳健运行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巴塞尔协议》实施以来,资本监管成为防御银行承担过度风险的最主要手段。

但资本监管抑制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理在学术界仍然没有定论。

而且除资本监管外,包括银行规模、存款保险制度以及特许权价值在内的其他因素都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2006年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将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分别确定为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约束。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加强,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而日趋激烈的竞争势必对银行的绩效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投资策略和风险选择。

因此,银行业的竞争状况将会对银行业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考虑到银行规模等内在因素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同时,也需对除资本监管之外的银行市场的竞争程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加以深入分析。

二、相关文献回顾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Keeley(1990)应用状态偏好模型验证了在竞争加剧从而导致银行特许权价值降低的假设条件下,银行是否会通过增加资产风险和减少资本来增加其违约风险。

Matutes 和Vives (2000)通过一个不完全竞争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竞争的福利影响。

Repullo(2002)构建了一个基于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银行投资模型,认为存款利率可能会增加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但却不能保证无风险资产均衡的长期存在。

Cordella和Yeyati(2002)分析了不同的存款保险和财务信息传播的假设条件下,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认为金融开放非常明显地提高了福利水平。

Niinimaki(2004)分析在银行风险对存款者不可见时,竞争与存款保险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联合影响。

认为银行风险承担的程度取决于竞争发生市场的市场结构。

Boyd和Nicolo(2005)探讨了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

指出当银行市场集中度更高时,银行更倾向于风险投资。

Wagner(2010)探讨了贷款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

认为贷款市场竞争侵蚀了它们的特许权价值,因此增加了其风险承担的激励。

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研究较少,房光友(2005)对银行市场结构与银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认为垄断势力不是导致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必然原因。

雷震,彭欢(2009)以推测变分模型为基础,选取中国30个省份1994年~2006年的数据测算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

吴秋实,李兆君(2010)对银行业竞争、特许权价值与银行风险承担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三、基于推测变分法的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测算1. 模型的构建推测变分模型由Bresnahan和Lau基于古诺模型在1982年提出。

与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和PR模型相比,不仅具有更严谨的理论基础,也更适合中国银行业主要进行存贷款数量竞争而非价格竞争的事实。

该理论认为当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而市场处于总体均衡时,竞争价格与边际收益相等。

因此可以通过判断边际成本与竞争价格的背离程度对市场的竞争状况进行衡量。

而且,推测变分法并不需对边际成本等难以测量的微观变量进行准确衡量,而是通过模型推导将其转换为可获得的宏观变量,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得性。

本文所应用模型的具体设定过程如下:对于银行i,其贷款总量为q ,存款总量为q 。

C(q ,q )表示存款和贷款的管理成本,r l表示贷款利率,r d表示存款利率。

因此银行的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Pi=r lq -r dq -C(q ,q )+rq (1)其约束条件为:q +q =q 。

其中Pi'>0,Pi''>0且q 为同业拆借总量,r为同业拆借利率。

借鉴雷震(2009)的研究,假设该银行的存贷款的管理成本相互独立,则C(q ,q )=C (q )+C(q ),因此,式1可以转化为式2形式:Pi=r lq -r dq -C(q )-C(q )+r(q -q )(2)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求出公式2分别对于q 和q 的一阶导数并求极值,可以得到公式3和公式4:r-r d-λd q -mc =0 (3)λl q +r l-r-mc =0 (4)在市场中存在N个银行的假设条件下,如果λd和λl的值为N,则表示该市场为完全垄断市场,如果λd和λl的值为0,则表示该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

在公式3和4中,mc 和mc 分别表示存贷款的边际成本,对市场中的N家银行求和,可以得到公式5和6:r-r d-θ d Q d- mc =0 (5)θ l Q l+r l-r- mc =0 (6)其中,θ d= ,θ l= ,因此,当θ d或θ l的值为0时,该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当θ d或θ l 的值为1时,该市场为完全垄断市场;否则为垄断竞争市场。

本文假设存贷款管理的边际成本分别为存贷款总量的一次函数,因此满足mc =a +b q ,mc =a +b q 。

将边际成本函数对N家银行求和并除以N得到平均边际成本函数如公式7和公式8:MC =A + Q d (7)MC =A + Q l (8)将公式7和8分别代入到公式5和6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r-r d-θ d Q d-A - Q d =0 (9)θ l Q l+r l-r-A - Q l=0 (10)为得到和的值,需要对存款总量和贷款总量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根据现有研究经验,存款量主要受到存款利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贷款总量则受到贷款利率、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的影响。

据此建立计量模型:Q d=φ +φ r d+φ income+φ gdp+φ consume+μd(11)Q l=φ +φ r l+φ gdp+φ hou+φ invest+φ consume+μl(12)其中,Q d为存款总量,r d为存款利率,以一年期存款利率表示。

income为居民人均收入,gdp表示宏观经济发展情况,consume表示消费水平,Q l为贷款总量,r l为贷款利率,以一年期贷款利率表示。

invest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hou为房地产投资情况。

μl和μd为随机扰动项。

2. 模型拟合与数据说明本文选取中国29个省份或地区2002年到2009年的季度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于中经网。

应用面板数据分别估计得到2002年到2009年的相关参数,进而估计得出存款市场竞争程度参数θ d和贷款市场竞争程度参数θ l。

得到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中国银行业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都处于垄断竞争状态,且存款市场的竞争程度高于贷款市场的竞争程度。

其中,2008年和2009年的竞争程度最强。

四、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1. 变量说明与模型构建本文应用Z值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行衡量,Z值是对银行破产概率的测算方法,其表达式为:Z=(ROA+CAR)/σ(ROA)式中ROA为总资产收益率,CAR为资本资产比率,σ(ROA)为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

除银行业存贷款市场的竞争程度外,根据现有研究,银行规模、宏观经济状况、银行自身财务状况及资本充足状况也会影响到银行的风险决策,因此,本文所建立的计量模型为:ln(Z )=Φ0+Φ1ln(θ )+Φ2ln(θ )+Φ3ln(gdpt)+Φ4ln(SCAL )+Φ5ln(LEV )+Φ6ln(CAP )+μ (13)其中,θ 为t时期存款市场的竞争程度,θ 为t时期贷款市场的竞争程度。

gdpt表示时期t 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用人均GDP进行衡量。

SCAL 为银行i在时期t的规模,以总资产进行衡量。

LEV 为银行i在时期t财务状况,以杠杆比率进行衡量。

CAP 银行i在时期t的资本充足情况,以银行i的资本充足率进行衡量。

μ 为随机扰动项。

2. 模型拟合与检验本文选取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在内的11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数据来源于各银行报表、《金融统计年鉴》(2002-2009)及Bankscop数据库。

对各个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应用Eviews6.1进行混合模型估计、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并进行F检验与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表明随机效应模型更为适合,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存款市场的竞争程度、GDP、银行规模与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的Z值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能够抑制银行的风险行为;贷款市场竞争程度和杠杆比率与银行的Z值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贷款市场竞争和杠杆比率提高能够对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正向激励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 研究结论通过推测变分模型的测算和实证检验,本文得到如下结论:首先,中国银行业2002年到2009年均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存款市场的竞争程度强于贷款市场。

其中2002年到2004年竞争呈现减弱态势,而2004年之后竞争程度逐渐加剧但并不明显。

直到2008年和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业受到剧烈的冲击,经营状况更加艰难,为能够持续经营,各银行致力于从低迷的存贷款市场中占有资源,引发了激烈的竞争。

其次,存款市场的激烈竞争对银行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存款市场竞争将会导致银行吸收资金的困难,为了保证资金来源,银行将致力于较低的风险水平和良好的资产状况,从而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降低。

再次,贷款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贷款市场的激烈竞争会造成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为了保证营业收入银行会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造成银行稳定性降低。

2. 政策建议银行的风险决策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也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如下:加强存款市场的竞争,充分发挥存款者的市场约束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