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lan的基础知识解析

Wlan的基础知识解析


Wlan的组网方式
Wlan的组网方式常见的主要是如下三种: 1。Ad-hoc方式 2。infrastructure 方式 3。WDS 无线分布系统
Wlan的组网方式
Ad-Hoc(点对点)模式:ad-hoc模式就和 以前的直连双绞线概念一样,是P2P的连接。 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最简单的莫过于 两台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实施无线互联, 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Internet就可以共享带 宽。Ad-Hoc结构是一种省去了无线AP而搭建 起的对等网络结构,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的 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无线互联。 其原理是网络中的一台电脑主机建立点对 点连接相当于虚拟AP,而其它电脑就可以直 接通过这个点对点连接进行网络互联与共享。
Wlan的扩频和调制方式
无线局域网络在性能和能力上的差异,主 要是取决于所采用的是FHSS还是DSSS来实 现、以及所采用的调制方式。 FHSS技术IEEE 802.11草案规定要使用 GFSK。至于DSSS则使用可变相位调变 (如: PSK、QPSK、DQPSK),可以得到最高的可靠 性以及比较高的数据速率性能。
目前厂商在设计无线局域网络产品时,有相 当多种存取设计方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窄频微波(Narrowband Microwave)技术、 展频(Spread Spectrum)技术及红外线 (Infrared)技术 展频(Spread Spectrum)技术主要又分为跳频 技术(FHSS)及直接序列(DSSS)和现在比较 流行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
Wlan的组网方式
infrastructure”模式:所谓infrastructure 是在一种整合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架构的应用 模式,与ad- hoc不同的是配备无线网卡的电 脑必须通过ap来进行无线通讯,设置后,无 线网络。通过这种架构模式,即可实现网络 资源的共享。 “infrastructure”模式其实还可以分为 “无线AP+无线网卡”模式和“无线路由器+ 无线网卡”模式两种。
Wlan的组网方式
WDS 无线分布系统 最简单地说:无线分布式系统(WDS)的无线中继 模式,就是在WDS上可以让无线AP之间通过无线进 行桥接(中继),在这同时并不影响其无线AP覆 盖的功能。 无线分布系统 (WDS) 通过无线接口在两个 AP 设备之间创建一个链路。此链路可以将来自一个 不具有以太网连接的 AP 的通信量中继至另一具 有以太网连接的 AP。WDS最多允许在访问点之间 配置四个点对点链路。
Wlan的扩频和调制方式
OFDM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 OFDM是MCM(Multi-Carrier Modulation, 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 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 上进行窄带调制和传输。
Wlan的扩频和调制方式
802.11 FHSS DSSS 802.11b DSSS CCK 802.11a/g OFDM QPSK/16QAM/64QAM
Wlan的基础知识
wlan简介
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的 缩写,无线局域网。 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 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技术,取代 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 的局域网络 。
Wlan的扩频和调制方式
频道分布
802.11b 和 802.11g 将2.4 GHz 的频段区分为 14个重复,标记的频道,每个频道的中心频率相 差 5 兆赫兹(MHz).一般常常被误认的是频道1,6 和11(还有有些地区的频道14)是互不重迭所以 利用这些不重迭的频道,多组无线网络的互相涵 盖,互不影响,这种看法太过简单。802.11b和 802.11g并没有规范每个频道的频宽,规范的是中 心频率和频谱屏蔽(spectral mask)。802.11b 的频谱屏蔽需求为:在中心频率±11 MHz处,至 少衰减30 dB,±22 MHz 处要衰减50 dB.
802.11发展史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IEEE 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 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 (outdoor)信道(5GHz频段)。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安全方面的补充。(WPA2)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IEEE 802.11l,预留及准备不使用。 IEEE 802.11m,维护标准;互斥及极限。 IEEE 802.11n,更高传输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IEEE 802.11k,该协议规范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络频谱测量规范。该规范的制订 体现了无线局域网络对频谱资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无线帧的分类
1。控制帧 2。管理帧 3。数据帧
无线帧的类
管理帧,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Beacon Probe Auth/deauth Associate/reassoc Action
帧结构
802.11n协议中的主要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