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市规划实务真题【第一题】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5分)某东南沿海城市,县域内用地平坦,东南部沿海地区建港条件良好,结合其优势设置了港城一座。
县城位于县域西侧,县域内有多个重点镇及一般镇,目前县域城镇化率为51%,2018年县域人口100万,近年来全县人口呈净流出趋势,为促进县域发展,规划确定了港城与县城间的县域发展主轴线。
规划至2035年总人口达到120万人,县城人口90万人。
提问:请分析该县域体系规划都主要问题及原因。
【答案】1.等级结构:①人口预测:规模预测不科学,全县人口呈净流出趋势,而人口从100万(2018年)增长到规划期末的120万,显然脱离实际。
城镇化率由51%(2018年)增长到75%(2035年)(90/120=75%)不切实际,增长过快。
②城镇等级:城镇的构成为1个港城、1个县城、5个重点镇、6个一般镇,等级结构不合理,重点镇过多。
③职能分工:3个重点镇远离县域发展主轴不合理,不适合作为重点镇。
2. 空间布局①交通:连接港城与县城的公路级别较低,应用高速公路进行连接。
公路网规划不合理,与临县连接过多,浪费投资。
②基础设施:县城附近铁路客运站选址不合理,位于公路之间且距离县城较远,使用不便。
③产业:产业发展目标不清晰,发展化工产业(工业)及大型畜禽场(农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3. 环境保护①化工产业园紧邻水域不合理,破坏生态环境。
②在水源地范围内建设大型畜禽场不合理,易对水源造成污染。
【第二题】县城城市总体用地规划(15分)某县县城总体用地规划设计为“两片区五组团”结构,分别包括东片区、西片区、旅游度假组团、职教服务组团、高铁组团、南部工业组团和西部工业组团。
规划期末县城人口达到32万人,总面积36平方公里。
提问:从城市空间布局、用地布局、交通组织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分析主要问题及理由答案】1.城市空间结构:①整体布局分散、且各组团功能单一,导致交通线过长,导致空间配置效率低下。
②工业用地过多,超过30%,,与该县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不符。
③居住用地集中于东片区、西片区,其它个组团未布局居住用地,生活极为不便。
④人均用地113平米/人过大,不符合规范。
2. 用地布局①在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范围内设置工业用地不合规,破坏其整体风貌。
②高铁组团、线路及高速公路侵占基本农田违法。
③仓储物流用地布置于中心区不合理,污染环境同时造成生活不便。
④西部工业区位于主城区的上风向不合理,易形成对东片区、西片区的环境污染。
⑤西部工业区紧邻主城区的居住用地缺少防护绿化带隔离。
⑥旅游度假组团部分建设在国家级风景名胜保护区保护线内部不合规。
3. 交通系统①省道穿越城区不合理,割裂城市组团。
②该城市设置高铁站不合理,造成基本建设投资的浪费。
③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无连接,穿境而过不合理。
④组团间城市交通联系过少。
⑤各组团功能单一,尤其是工业组团与居住组团间,会产生钟摆式交通。
4. 资源环境①工业用地与水源地、湿地公园紧邻,造成水源及生态环境的污染②西部工业区紧邻水源地,易造成对水源地的污染。
③南片区工业园靠近湿地公园,影响生态环境。
【第三题】北方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5分)北方地区某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居住区占地面积23公顷,用地性质为居住与商业混合用地。
小区西侧与北侧为城市主干道,南侧为城市次干道,小区中部为城市支路。
距离小区600米处,有中学一所,幼儿园一所。
小区地下车库出入口位于南侧,满足停车位数量要求。
小区内建筑层高均为3米,住宅均满足日照间距要求。
提问:该居住区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哪些?【答案】1.布局结构①商业配套问题:整个居住区内仅有商业服务网点,缺乏商业配套。
②幼儿园问题:居住区内应配建幼儿园,区外幼儿园距离小区600米,超出了幼儿园的服务半径。
③小学问题:小学布置在主干到交叉口处不合理,环境吵杂且不安全,不利于学生上学及家长接送;小学为东西朝向布局,教学用房日照不满足规范;小学主入口开于主干道上不合理,④加油加气站问题:加油加气站距离小学及住宅过近不合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⑤缺少垃圾收集点、公厕等环境卫生服务设施。
2.建筑选型中心住宅高度大于80,不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3.道路交通①西侧城市主干道开口过多,对城市交通干扰严重且不安全。
②地下车库出入口仅西侧片区有两个,位置不合理,且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东侧片区的使用③东侧沿街商业超150应设穿过式消防车道。
住宅区内多栋建筑消防车道设置不满足规范。
4.绿化景观居住区内活动场地日照不满足要求【第四题】A组团交通体系规划(10分)某沿江(长江)城市沿长江跨河向东发展,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轴线上,A组团主要为居住功能。
A组团内路网按照300m x400m左右路网进行设置。
南侧沿河规划为滨水景观带,A组团内设置轨道线路站点及公交首末站各一座。
提问:试指出A组团交通体系规划存在主要问题及理由。
【答案】1.A组团周边道路为高速公路及快速路,造成组团用地与城市其他部分割裂,连接困难。
2.轨道交通布置于组团中心不合理,分割了组团的用地。
3.轨道交通站点与公交首末站距离过远,不便换乘4.城市道路分割了南侧沿河滨水景观带与A组团用地,不利于景观资源利用。
5.A组团南侧沿河临江漫步道布置位置不合理,应布置于西南侧沿江景观带。
【第五题】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规划(15分)如图所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现状图和规划图。
该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内有文物保护建筑一处,若干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为了提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内居民生活环境,促进街区保护利用和发展,增设了必要的基础设施。
保护规划旨在保护整体格局、风貌及历史文化街区特色。
政府拟根据实际需求在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内增加居住.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
提问:保护规划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及原因?【答案】1.道路规划问题:规划道路横穿整个历史城区核心保护区违法,严重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格局。
2.地铁线路规划问题:规划地铁沿线部分穿越建设控制地带、核心保护区,对历史文化街区造成严重影响。
3.加油站选址问题:加油站应选址在城市道路旁的独立地带,与周边建筑保持安全距离,而图中加油站位于用地东城建设控制地带,且紧邻核心保护区,不仅破坏整体建筑风貌,且使用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4.文物保护单位拆除问题:文物保护建筑被拆除违法。
5.商业设施问题:新建商业设施尺度过大,对历史街区的肌理造成破坏,影响整体风貌。
6.文化设施问题: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内设置文化设施会对街区保护造成影响,应设于核心保护区外。
【第六题】市级博物馆规划条件确定(15分)某市拟建设市级博物馆,选址北侧为文物保护单位,该用地处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以内,西侧为河流及山景公园,东侧为小学校,小学校北侧为居住区,南侧为商业,市政配套设施满足要求,具体详见图示。
提问:根据周边环境条件,说明选址意见书的规划条件主要应考虑哪些方面及理由。
【答案】1.用地情况:该用地性质是否满足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要求,用地面积是否足够,是否有未来扩建的余地。
2.开发强度:拟建博物馆的建筑高度应符合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也应符合其控制要求。
3.建筑退让与间距:建筑退让间距及日照方面满足周边环境的要求(与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退线,沿河绿化带退绿线,道路红线退线等)。
4.交通组织:博物馆出入口位置与小学的出入口相协调,基地内停车数量满足要求。
5.城市设计:拟建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应满足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整体风格要求。
6.公共安全:用地要满足防洪、消防方面的要求7.其他:拟建博物馆布局不应遮挡周边建筑对观景亭视廊,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关系。
【第七题】临时厂房违法建设处罚(15分)因市政工程需要,建设单位需建设800平米的临时工厂,经批准,允许临时工程使用期限为两年。
建成后经实测临时建筑面积为900平米,市政施工提前一年完成,因临时工程未到期,建设单位将其租赁商场,租期两年,开业不久被查处并确定为违法,并被告知限期拆除并罚款。
建设单位以租赁未到期为由,逾期未拆,也未缴纳罚款。
问题:1.建设单位哪些行为违反了城乡规划法?2.应由哪个部门进行违法查处?3.建设单位逾期未拆理由是否充分,为什么?4.应该如何处理?【答案】1. 临建要求800㎡,实际建900㎡,且擅自改变临时建筑的用途为商场,则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属于违证性质的违法建设;临建要求使用期限2年,在1年后转租期2年,且临时建筑物超过批准期限2年不拆除的,属于逾期性质的违法建设行为。
2. 应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违法查处。
3. 不充分。
临时建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属于逾期性质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拆除。
4.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因此,应由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