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__2020学年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家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1. 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 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 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
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1.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 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 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 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培优补差安排。
1、学困生指导: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的品质。
2、优生指导:指导其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理解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凤山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集体备课计划结合实际,对我校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实行集体备课,并结合三年级的学生情况,特制定该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及特点,特开展集体备课,在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具体目标1、以学生为本。
备课组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业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话、表演及合作交流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发课程资源,以在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全员参加。
2.固定各次备课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
让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时,我们将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同学相伴”安排了《我是独特的》、《不一样的你我他》、《我很诚实》、《我们在一起》等四篇课文。
课文通过各个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了解自身特点和品质,感受自己内心世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通过范例故事,引导学生合理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改正自己、接纳自己,进一步树立自信心。
认识到和不同的人交往是每个人必备的本领。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别人。
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学习、求同存异等方式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
将生活经验与教材范例相结合,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带来的精彩。
同时从不同的群体那里获得认识自己的信息,且能够主动回应。
懂得诚实的内涵,明白诚实就是实话实说、不说谎、不骗人、不虚假。
结合自己的经历,从不同角度回忆同伴交往的快乐往事。
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有自信。
2、了解同伴,尊重和接纳他人。
3、同伴交往快乐美好,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4、形成人际交往中基本的诚实品质。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了解自己的特点。
3、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4、知道什么是诚实;能分辨是非,知道说谎的后果。
5、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难点: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分析自我,相信自我,完善自我。
2、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选择,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好习惯。
3、能分辨是非,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问题。
4、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平等地合作与交流。
能理解他人的需要与心情,学会关爱他人。
课时安排:1、我是独特的2课时2、不一样的你我他2课时3、我很诚实2课时4、同学相伴2课时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安排了《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请到我的家乡来》等三篇课文。
课文通过交流生活所在地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以及社区中的设施、机构、人,使学生从情感上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
更深入地了解社区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体会生活所在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能够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并能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回忆邻里之间相处的事,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体会邻里生活的温情。
既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邻里生活间的温情,也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地处理邻里关系,既不要给邻里制造麻烦,也要学会以合理的方法维护自家的权益。
同时,了解家乡有特色的物产,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了解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乡不仅景美、物美、人更美。
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家乡人”。
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生活的意义,有社区归属感,愿意关心并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2、体会邻里间的温情,做到邻里间交往能讲理、讲礼。
3、了解家乡的自然状况,了解家乡人的贡献,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并且能简单介绍给大家。
2、引导学生们重视邻里关系、学习邻里相处之道。
3、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1、使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
2、培养学生们关爱邻里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课时安排:5、我的家在这里2课时6、我家的好邻居2课时7、请到我家乡来2课时合计:6课时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公共生活”这一主题,紧扣教学目标,教材设计了《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爱心的传递者》三课内容,从公共生活中具体的“物”,过渡到抽象的公共生活规范,最后落脚在充满关爱精神的公共生活上,以递进的方式丰富学生对公共生活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公共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价值,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爱护公共设施;其次,在认识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学习抽象的公共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使学生形成无论在何种生活处境下,都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态度;最后,将本单元内容落脚在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上,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守秩序、懂关爱的公共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1、具有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了解规则的意义。
2、了解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作用,真正做到爱护公共设施。
能够用心地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知道公共设施的作用,学会爱护公共设施。
3、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4、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则。
5、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遵理。
教学难点: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去爱护公共设施。
2、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3、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课时安排:8、大家的“朋友”2课时9、生活离不开规则2课时10、爱心的传递着2课时合计:6课时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交通与通信”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慧眼看交通》《万里一线牵》三课内容。
本单元的逻辑思路是:先从正面介绍交通的发展,再从反面思考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最后引入有关通信的主题。
本单元从学生的出行体验和了解的交通工具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多样的交通方式及其特点。
同时,也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了解本地区的交通发展,并能够体会各类交通行业人员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交通发展,了解交通迅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以及人们采取的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对公共生活中的交通事业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
最后,帮助学生了解通信方式的变迁、通信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养成文明通信的行为习惯,遵守通信中的法律和道德要求。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懂得交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3.初步认识我国的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为了交通的顺畅和良性发展,人们的辛劳付出。
1.认识到交通发展给日常生活及社会带来的问题。
4.了解社会为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形成正确的交通发展观。
5.了解不同的通信种类和方式,感受通信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6.了解通信方式的变迁,体会现代通信的飞速发展。
7.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仪和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交通方式带来的不同体验。
2、思考交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3、知道人们为解决交通发展问题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4、了解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及特点,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1、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3、增强环保意识,低碳、绿色出行。
4、正确运用书信等基本通信方法,注意通信交完中的文明礼仪。
课时安排:11、四通八达的交通 2课时12、慧眼看交通 2课时13、万里一线牵 2课时合计: 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