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无创通气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作用[ 摘要] 目的:研究家庭无创通气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伴II 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8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42 例,无创治疗组22 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家庭无创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其用法为:吸气压(IPAP)10 ~20cmH2O,呼气压(EPAP)4~6cmH2O,呼吸频率12~18 次/ 分。
吸氧流量2~8L/min ,每次2~4 小时,每天 3次。
常规治疗组20 例,只常规吸入β 2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物,服用祛痰剂,持续低流量吸氧。
连续治疗 1 月、3 月、6 月及12 月时观察患者的血气分析、 6 分钟步行测验(6MW)T 、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观察治疗12 月时患者年住院次数。
结果:治疗 1 年后,无创治疗组血氧分压增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6MWT增加,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年住院次数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家庭无创通气用法方便,治疗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伴慢性II 型呼吸衰竭患者,患者的血气分析、呼吸状况等得到良好改善,值得推广。
[ 关键词] 无创通气;慢阻肺;IPAP;EPAP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临床则以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1] 。
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
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无创通气技术已渐渐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慢性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
现主要研究家庭无创通气对稳定期慢阻肺伴II 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具体如下:1 基本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08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经治疗后的稳定期慢阻肺合并II 型呼吸衰竭的患者42 例,男35 例,女7 例,年龄平均58.67 ±27.12 岁。
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2 ]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 》中相关的诊断标准。
根据mMRC(Medical Reserve Council) 呼吸困难分级的具体内容[3 ] :0 级,除剧烈运动外,一般不感到呼吸困难; 1 级,平地急行时气短或上坡时气短; 2 级,因气短平地行走时慢于同龄人或以自己的步速平地走时必须停下来喘气;3 级,平地行走100 米或数分钟既有气短; 4 级,因气短而不能离开房间。
其中mMRC0级为轻度,mMRC1级为中度,MRC2-4级为重度。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属于mMRC重度分级。
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无创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其中无创治疗组患者22 例,包括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 4 例;常规治疗组患者20 例,其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3 例。
入组前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 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无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飞利浦伟康公司生产的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型号BIPAP S/T )进行辅助通气,通气模式自主触发/ 时间切换(S/T),吸气压(IPAP)10 ~20cmH2O,呼气压(EPAP)4~6cmH2O,呼吸频率12~18 次/ 分。
吸氧流量2~8L/min ,每次2~4小时,每天 3 次。
常规治疗组:只常规吸入β 2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物,服用祛痰剂,持续低流量吸氧>15 小时/ 天。
1.3 检测指标以及分析方法入组前及治疗后 1 月、3 月、6 月、12 月时于门诊随访,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6 分钟步行测验(6MW)T 、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机评分,治疗12 月时观察年住院次数及病死率。
治疗期间还通过电话随访及联络沟通,随时了解患者的主观反应(呼吸困难缓解程度,精神状态等)、主要生命体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的变化)、面罩情况(是否合适,有无漏气等)、有无并发症发生(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胃胀气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纪录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运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如表 1 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的比较结果组例FVC(L) FEV1(L) PaCO2 (mmHg)别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 6 12 3 6 12 3 6 12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常24 1.36 ± 1.2 1.2 1.2 0.58 ±0.5 0.5 0.4 60.3 ±58. 59. 62规0.25 8±4±0±0.06 3±2±9± 2.3 4±6±.3治±0.1 0.1 0.2 0.1 0.0 0.0 2.8 1.8疗3 3 2 0 8 8 2.组7 无21 1.38 ± 1.3 1.3 1.3 0.62 ±0.6 0.6 0.6 61.4 ±53. 52. 52创0.40 4±2±3± 1.13 1±0±0± 3.3 2±4±.7治±0.1 0.1 0.1 0.1 0.1 0.1 2.6 2.3疗4 8 9 4 25 2.组2 T 0.4182 0.7 1.7 2.1 0.7152 1.7 2.7 3.2 1.1345 7.1 12. 14值686 895 905 234 678 465 068 243 .75 965 P >0.05 >>0.05 >>0.05 <><<<<<值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5 5 5 5 1 1 1 1 01组例PaO2(mmHg) 6MWD(m) mPaP (mmHg)别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 6 12 3 6 12 3 6 12个个个个个个个个个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常24 55.9 ±54. 53. 54. 164±150 138 131 37.6 ±34. 35. 38规±±±4.2 9±9±4±37 2.4 8±5±.3治±2.4 1.83.4 17 25 30 1.7 2.3疗2. 组3 无21 57.3 ±60. 62. 63 167±170 183 219 37.4 ±36. 34. 32创±±4.9 5±4±.3 43 ± 3.3 0±0±.8治±±1.92.0 17 21 48 1.7 2.4疗4.8 2. 组4 T 0.9765 8.1 11. 7.4 0.2435 1.8 6.3 7.5 0.2353 2.0 2.4 7.值034 342 352 793 754 482 267 956 951 342 P >0.05 <>0.05 >>0.05 <<<<<<<值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1 1 5 1 1 5 5 01组例呼吸困难评分(分)辅助呼吸评分(分)年住院次数别数治疗治疗后治疗治疗后治疗治疗前 3 个 6 个12 个 3 个 6 个12 个前前后月月月月月月常24 3.6 ± 3.6 ± 3.7 ± 3.9 ± 4.8 4.8 ± 4.8 ± 4.8 ± 4.1 ± 4.3 ±规±0.3 0.8 0.4 0.5 0.1 0.4 0.5 1.6 1.3治0.4疗组无21 4.0 ± 3.7 ± 3.6 ± 2.7 ± 4.8 4.3 ± 4.0 ± 4.4 ± 4.3 ± 2.1 ±创±0.4 0.4 0.4 0.5 0.4 0.5 0.3 0.5 0.6治0.4疗组T 1.563 0.534 2.497 9.214 0 5.365 4.657 14.367 0.505 6.584值P >><<><<<0.01 ><值0.05 0.05 0.05 0.01 0.05 0.01 0.01 0.05 0.012.2 不良反应18 例患者除开始治疗时出现些许不适应,之后的治疗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常合并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差,易反复急性加重,需要多次住院治疗,然而药物的治疗效果有[4]限,常常导致患者有较重的经济负担。
常规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多通过使用β 2 受体[5]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和祛痰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或持续的低流量吸氧,长期用药、长时间吸氧和病情的反复,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生活方式,而且会对患者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因此在COPD的稳定期家庭治疗方式的介入将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开辟新的治疗COPD的道路。
本次研究是通过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改善重度稳定期慢阻肺合并II 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的呼吸状况来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是采用BIPAP 呼吸机辅助无创通气的方法。
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通气状况,降低呼吸肌负荷和呼吸频率,减轻患者呼吸困难,[6-7]改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
本次研究24 例慢阻肺患者均是无创通气治疗,通过无创通气,呼吸频率减慢,血氧分压增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心率得到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分级及 6 分钟步行距离持续改善,年住院次数减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减少了因为急性加重反复住院带来的经济负担,并且无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良好。
由于慢阻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因此常造成患者肺功能降低、运动量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但该病大多处于稳定期、气流受阻持续存在,所以长期维持治疗、延缓[8]肺功能恶化对此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虽然此次研究的时间短,但是无创通气的疗效值得肯定。
除了治疗外,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应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特别是戒烟。
吸烟是引起慢阻肺最重要的高危因素,戒烟是迄今能证明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