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宙八大规律

宇宙八大规律

精心整理一.阴阳根本律阴阳根本律是宇宙第一大规律,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相对的阴阳两种物质互为组成。

它导出了万事万物法于阴阳、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转化、阴阳平衡等规律。

从阴阳根本律中又导出了“质量互变律”、“因果律”、“蛹动螺旋律”、“中成极反律”、“五行生克制化律”、“天人合一律”、“宇宙自控调谐律”、“否定之否定律”等等规律。

1、法于阴阳,阴阳互根规律“”“好事”“失败”同时另一面又是逆境和低谷的开始;当你心理认为占了便宜的时候,另一面同时却又吃了大亏,正所谓“占小便宜吃大亏”;修行也是如此,当你想修佛的时候,另一面同时必然感招来各种魔的考验;当你想回归本性进入无为之时,必然还要经过各种事境和有为法的修行;当你身体在打坐入静的同时,你的体内真气又在不停地更顺畅地运行;当你欠债的同时,就决定了你早晚要还债;当你憎恨对方产生一个“作用力”的时候,对方的灵体中也同时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而且作用力越大,对方的反作用力也越大。

你可以类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按照“法于阴阳,阴阳互根”规律运行的。

如果明白此理,既然一切事的两面是同时存在的,只要执着一方,就必然带来另一方,既然无论你执着哪一方,都会同时带来另一方,那么,你执着或不执着,追求或不追求,其结果是一样的。

人们所看到的不一样,其实只是表象,而非实质。

既然是一样的,你还会执着地去追求所谓的“好、是、对、善、顺”的各种境界吗?何必在做那些操心动念,而且是白费力气的造业呢?如明此理,就会一切顺其自然,随缘而遇,随遇而安,多么自在安祥,超凡脱俗。

2、阴阳平衡规律“阴阳平衡规律”是指:当一种事物偏在一边的时候,宇宙就会自动用另一边来自动调谐,使事物始终保持在基本平衡的状态。

“阴阳平衡规律”启示我们,无论任何事物,只要你偏在一边,就必然带来另一边,只要你一动念,就已经产生了一个边,宇宙就会自动用另一边来平衡你。

这种现象是宇宙阴阳平衡规律所决定的。

宇宙要始终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就必然使阴阳双方同时存在于一个事物中,否则,这个事物就失去平衡。

因此,阴阳互根和平衡是宇宙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你不相信规律或者自觉不自觉地违背规律,就必然阴,业,——所如此反”的状态,经过反复验证的“阴阳互根和阴阳平衡规律”。

但是,世间人正因为不明此理,矛盾的双方谁也不肯退让,谁也不肯首先消除其中一方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因此双方才会这样一直执着地争斗下去,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

有人会说:“矛盾不是我造成的,是对方主动在伤害我,在有意找我麻烦,我是被迫的”。

其实,这还是偏知偏见,并没有悟透和把握阴阳平衡规律。

即使是对方先产生了作用力,你这边如果能把握自己,时刻保持平常心,保持一个平和不反感的心理,等于没有产生反作用力,那么,对方的作用力不起任何作用,就会自然化解掉。

因为阴阳双方的无论哪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你只要把握自己不产生反作用力,对方的作用力就无力可施,必自然化解。

表象上你似乎是被动的,你似乎软弱可欺,但化解矛盾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里,只是你没有认识和把握规律而已。

3、阴阳是一不是二万事万物虽分阴阳,那只是站在人的角度对宇宙阴阳物质的认识和划分。

但是,万事万物虽分阴阳,但阴阳却不分好坏、善恶。

所谓的好坏、善恶都是人们站在自我的角度从心里分别出来的。

例如:人类把方向分为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是为了便于交往、交通、生活等各种需要,以方便有个明确的地理定位。

但在超时空的宇宙里就不存在这些方向。

比如我们站在地球上,认为地的一方是下,天(阴)因果报应是宇宙平衡的法则。

由此可见,杀人只是事物的表相,关键在于存的什么心。

做同样的一件事由于心的不同,其果报也不同。

如果带着仇恨杀人,属瞋恚心,入地狱道;如果为了贪财而杀人,属贪心,入饿鬼道;如果是因愚痴糊里糊涂而杀人,入畜生道;如果为了自卫或保护别人而杀人,仍在人道;如果是上界下凡,带着使命来治世平乱,是为了保护更多的大众,同样也是杀人,只要完成使命,仍入天道或佛道。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有一位杀猪人,有一位是妓女,都修成了菩萨。

如果单从表相看,他们从事的是恶行,造的是恶业,杀猪者一生中杀生无数,应该是下地狱的果报,为什么能修成菩萨呢?所以说,问题不在表象上做了什么,关键在于生的什么心。

但一般人很难理解,可能会问:“在现实中,对犯罪分子应如何对待?”在现实中,对犯罪分子当然应依法惩处。

但是,作为执法人员来说,只要依法办案即可,无须生憎恨之心。

作为司法人员,只要依法审案即可,不带任何个人憎恨或偏袒之念即可。

无论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各有作用,其为妙用。

如果在发挥作用时带有个人情绪和观念,则是执着“有”。

如果不发挥作用,则是执着于“空”。

既不偏空,又不偏有,才算真正理解了佛法“真空妙有”的涵义。

“顺境”和“逆境”的好坏也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

例如:人们在走路行船时,顺风、顺水行驶可省时省力,对自己有利则定为顺境。

相反则定为逆境。

在生活环境中,能使自己又省力又享受的则认为是顺境,相反则认为是逆境。

由此可见,水、风、境的本身是没有好坏、顺逆的,所谓的善恶、好坏、顺逆也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

从宇宙本性的角度来讲,所谓的顺逆,只是在客观地描述一种事实存在,而这个顺逆却没有好坏之分别。

由此可见,宇宙及万事万物虽由阴阳两种物质组成,但阴阳是一不是二,应该把阴阳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一切事物,这才是正知正见,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正是由于人们错误地理解“阴阳根本律”,错误地把阴阳理解为“一分为二”,并把它们对立起来,才分别出善恶、是非、对错、顺逆。

并在执着一方的同时,又想消灭另一方,4三维“惑:“”是造业。

如果不从心上修,只能得些福报而没有功德,尚未回到修清静心的根本上。

如果不从心上修,整天在外面乱跑乱求,只能使自己的心越跑越乱。

由于心不清静,身上的病也不易好转,甚至还可能招来附体。

又如:心理偏于“善”的人,认为公好,私不好,所以平时总是看不惯有私心的人,看到各种自私的现象就反感和憎恨。

其实,公和私都是必不可少的阴阳两面,如果只有公没有私,公又如何独立,公与私如同手心手背,本来就是阴阳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

那些反感“私”的人,表面为“善”,其实心理却在产生“恶”。

当他反感“私”的同时,自己心理当下就不舒服,因为他已经失去了阴阳平衡。

执着一个“善”,必然造就一个“恶”。

又如: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有许多人也打着宏扬佛法的旗号,在民间及寺院里传法,利用修行人心诚而又不辨真假的无智心理,骗取钱财或者假传佛法。

许多修行人正是因为只看见他是在传佛法的表象。

末法时期,真佛不一定在寺院内,更不一定是在单纯的传佛法。

如果佛只在寺院,多数众生都不在寺院,佛如何普度众生?如果佛只以佛教一个门派的面目出现,其它无信仰或有其它信仰的众生又如何普度?如果佛为了方便度众生,或者改个其它名称把众生先引至佛法门口,然后再引其入门修佛法。

你如果没有慧眼,认不出真佛,更认不出这是佛法变通之后的方便法门,甚至去分别,去攻击,才真正应了“末法时期许多人是打着佛法的旗号反佛法”的象征,怎能不让众佛痛心?那么在末法时期如何才能辨别真伪,少走弯路呢?首先不要被表象(阳)所迷惑,不要以寺院、出家人、居士、高僧、高人(有大神通)以及长相、年龄来定论。

关键先要看他开悟没有。

是否开悟的重要标准是“有没有断分别心,立平等心”。

如果某人分别心还很明显,张口闭口攻击别人:“我这个法好,别的法不好”;“这个人是邪法,那个是外道”;或者总想显示自己的神通;或者总想控制别人等等,都是未开悟的表现。

佛曾言道:“即使能讲经十二部,如未开悟全是魔说”。

(5)“阴阳根本律”中的“阴阳互根”还启示我们,当你的心理对另一方人或事物有反感,甚至与其有对抗心理的时候,那么,另一方人或事肯定也与你形成对抗。

但是,一般人都认为是别人有意与你对抗,其实你错了。

一切障碍在内不在外。

这个对抗并不是别人或那个事物要与你对抗,其主动权完全操控在你自己手里。

“万法唯心造”,是你自己的心把这种对抗感招来的。

这一点,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

只要你有与某人某事反感或对抗的心理,即使你嘴上不说出来,这个心灵的感应就会传到对方的心灵中。

只要你这里有一个作用力,在对方就必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而这个反作用力的产生,并不是他自己产生的,而是你这个作用力造成和带来的。

因为这是阴阳互根的规律自动产生的阴阳平衡作用所决定的。

你要想消除与别人的矛盾,要想不与别人发生争斗,先要从自己做起,先要消除自己的对抗、反感、仇怨、憎恨的心理,自己心理对外界的一切人或事都达到非常平衡时,外界就不会产生反作用力。

相反,当对方主动与你发生矛盾,产生了作用力的时候,你这边只要能把握定力,始终保持心理平衡,不起任何与其对抗的心理,等于没有产生反作用力,那么,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对方心灵中的作用力也就失去了作用,久之则会自动消失了。

这也是阴阳互根规律所决定的。

这个规律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反复的验证。

(6)?因为“万法唯心造”,所以把握阴阳的关键在于把握自心的平衡,时刻保持一个平静、平和的心理,才能在遇到和处理一切事物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在看待一切事物时,要用平等心,而不用分别心;面对一切事物,既不攀缘,也不躲避;在事情没有缘之前,不去攀缘动念,保持无所求之心;当有缘之时,在做事过程中,只管清静心去做,而不求任何结果;在做完事后,立即放下不再想。

这些都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具体方法和思路。

这样虽然也在做事,但始终保持着无为无念的清静状态。

12息量,也是无法与第八识的无量相比拟的。

如果你反复地想某种事,反复地爱或恨某一人或事物,这种程序就会反复地输入进去,形成牢固的程序。

每个人都有不少习气,而这些习气都是多生多劫反复输入的程序形成的,习气的长期积累形成了个性。

为什么同一父母教养的几个孩子,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正是这个牢固的程序之因。

这个程序是由自己转世的灵魂所带,并非父母所传。

所输入的程序如何,即所谓的善因或恶因,是由你的第六识(意识)所决定的。

用四句话来恰如其分地形容八识:“弟兄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来往传消息”。

“最伶俐”指的既是第六意识。

当你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感触到外界事物后,传给第六意识,它开始分别出好坏、善恶、爱恨、对错、是非、丑美等,然后决定取舍。

第六意识将分别出的信息传给第七识(末那识),它的作用是执着和往第八识里传递信息,第七识把第六识分别取舍的一切信息,全部储存在第八识这个信息库中。

“一个痴”指的既是第八识(灵魂),无论是什么信息,它都无分别地储存。

这一切都是自动的,而且在一瞬间,即可完成任何复杂的信息传递和储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