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雁行与淮安辛亥革命蒋雁行(1875-1941)字宾臣,直隶河间人,勋二位、靖威将军、陆军上将。
1875年(光绪元年)生于直隶阜城,1895年入新建陆军,后入北洋武备学堂幼年班,1898年冬选派日本留学,入日本成城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一期步兵科,后入日本近卫步兵第四联队见习士官,1902年3月毕业,回国后历任北洋将弁学堂、速成学堂提调,保补用千总、以守备尽先补用,后调任江北军队任职,1911年6月23日任江北督练公所总参议并赏给陆军正参领衔,旋任陆军第十三混成协协统,同年光复后任江北军政府都督,1912年5月1日免江北都督职,奉命进京,江北军政府撤消,改任总统府军事顾问,10月17日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1913年7月6日任江北检查使,8月27日署江北护军使。
1914年9月10日特任将军府靖威将军,并调任陆军训练总监。
1916年2月13日协办南京军务,10月7日任绥远特别区都统,次年7月被迫退职闲居。
1920年1月1日晋授勋三位,8月9日任参谋次长。
1922年10月10日晋授勋二位,1923年3月加入蒙事研究会,12月28日授陆军上将。
1924年11月参谋次长离职,1926年初任十四省讨逆联军总参谋长,8月12日任安国军政府陆军总长。
1931年迁居北平,1941年病逝。
①蒋雁行与淮安清江光复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革命军武昌起义,江北提督段祺瑞奉召赴援,新简提督杨慕时未至,人心惶惑,知有大乱。
九月十六日黎明,驻清浦北洋十三协哗变,阑入县城,开放狱囚,恣意焚掠,护提督淮扬道奭良逃逸,公私损失殆尽。
日晡,始饱扬北而去。
二四乡乱民亦揭竿而起,相率抢劫。
全县骚然,至有邻里亲戚互为攘夺,恬不为怪者,盖时值大歉,盗心起于极寒,狡黠着煽而动之,故溃败决裂。
至于如此。
十九日,在城士绅公请陆军参议蒋雁行为江北都督。
②至此,蒋雁行,就这样很顺利的登上了清州最高历史舞台,蒋的登台可一和江苏巡抚程德全进行革命有得“媲美”。
蒋雁行完是一地地道道的旧官僚,代表了广大士绅的利益,他是清州当地士绅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外在符号。
据祁龙威、周新国主编的《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中援引当时《民立报》对之评价,实为一阵见血:“江淮规复团”的成立与蒋雁行的通电反对,揭穿了他脱离清廷是假,同时蒋还与孙宝琦勾结、阴谋取消独立的通电,更加暴露了蒋雁行的反革命面目[2],他之所以实施这么多反革命罪行,一切都是源于他的阶级属性。
他是代表了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这就为他下面杀害革命党人埋下了伏笔。
蒋雁行与淮安陈兴之被害案案陈兴之,睢宁人,徐州中学学生,素有革命思想。
清州十三协兵变后,徐州的秩序很混乱,丰、沛、萧、砀土匪蜂起,徐州中学因此停办,陈心之回家去。
③江北都督蒋雁行,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有许多①冯自由:《民国人物传》②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张建侯<记清江兵变>③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韩席筹、范石府<陈兴之被害纪实>相似之处,仅据难得的史料,就记载他的两大罪行:一是当年11月19日,参与清河县城起义的北洋新军十三协散兵,在兴中会员陈兴之劝说下,有三四百人重新编组,由睢宁到宿迁,帮助光复,后又返回清河县城,继续进行国民革命。
蒋雁行以谈判为名,把陈兴之诱入城里杀害,军队也被缴械解散。
江苏的清江浦和山阳县,在清末之前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与苏州光复时的平静不同,清江浦、山阳县的易帜,都发生了血案。
被新军与绅商推举为江北临时都督的蒋雁行,杀了回清江浦支持革命的陈兴之;出任山阳县知事的前知县姚荣泽则杀了革命党人周实与阮式。
周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的驸马巷,小名叫大鸾。
他家本是浙江人,祖父来山阳当知事,就此落地生根。
父亲常年在外谋事,很少回家。
母亲是前清河县知事万青选的女儿,因此他幼时也去清河县清江浦镇(今淮阴)住过一段时间。
淮安辛亥革命光复后,和全国一样,出现了严重的复辟与反复辟武装斗争。
其原因是把持署、县政权的清王朝旧官员,与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为敌,屠杀为共和而战的革命者。
继续为共和大业而战的革命者,面对血腥镇压,不惜牺牲流血的壮举,英名永垂共和大业的史册。
清江浦和山阳县在清末之前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清江浦驻着朝廷委任的江北提督,军事上与驻南京的江苏提督划江而治。
一省而有两提督,什么意思?这说明苏北地区的重要。
自古以来,号称天堑的长江从来起不到决定南北胜负的作用,决战的战场往往在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得江淮者得天下。
山阳当然也是重镇,人称“七省之咽喉,京师之门户”,因为漕运总督署,就设在山阳城内。
清后期,漕运转为海运,山阳热闹不如往昔,然其“襟吴带楚”的地理位置仍十分紧要。
然而在袁世凯出山前夕,江北是一片乱局,段祺瑞奉调入京,将往武汉前线接替冯国璋,朝廷调狼山镇总兵杨慕时任江北提督。
杨慕时未到任前,由淮扬海兵备道奭良护理督印。
当时清江浦驻新军十三混成协,相当于后世一个旅的兵力。
奭良是旗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平日专肆饮博,喜人逢迎”,现在忽然要他来暂管一协新军,实在是勉为其难。
段祺瑞离开才四天,九月十四日晚九时,突然有数十名新军士兵,跑步到道台衙门,列队,举枪,放!放了两排枪,并未伤人,各回本营。
这是什么意思?奭良摸不着头脑,跟幕僚们商量,大家觉得阿兵哥闹事,无非要粮要饷。
于是第二天,奭良买了九十多头猪,大摆筵席,犒赏全协官兵,又承诺本月多加一个月的饷。
这是收买军心的意思。
没想到当夜十三协的骑兵、炮兵同时举事,进攻城池,黎明时甚至动用了火炮轰击城楼。
奭良带着家眷从南门冲出,由洪泽湖面驾船逃遁。
十六日晨九点,清河知县率满城绅民悬挂白旗,宣布清江浦光复。
可是领头起事的两个人,一个姓赵,一个姓龚,在十三协里只是辎重营、工程营两个队官,身份不明,起义成功后竟然不知去向,大部分士兵来自北五省,本来就是跟着起哄,哪有什么革命思想,队伍一进城,立刻由起义转为兵变,大肆抢劫,商铺民宅,无不被灾。
连江北提督署存的十多万两库银,也被抢走大半——有人说,十三协这些兵哪里是在革命排满?根本就是冲着库银来的。
扰攘了几日,终于由不曾参加哗变的一部分新军,联合城南的数营巡防队,杀入城内,平息骚乱。
然后,军官们会合城里绅商,推举出督练公所参议蒋雁行为临时江北都督。
蒋雁行是段祺瑞的部将,当年段祺瑞未到任时,就是由他与另一人共同管理清江浦守军。
他当了都督,并未得上海或苏州方面的认可,据上海《民立报》载,旅沪清江人士组织的“江淮规复团”开会,甚至直斥蒋雁行是假革命,因为蒋都督的告示上落款居然是“钦加三品衔暂任公举江北提督”,“可知其尚属清国官吏而于民军实无丝毫感情,其不可靠可想而和”。
清廷派去继任江北提督的杨慕时,此时也到了清江浦,被当地士绅推举为临时民政长。
清江浦的政权,委实是换汤不换药。
眼看局势稳定,突然有部分乱兵,主要是徐州人,去而复返,驻在城北的桑园。
领头的一个人叫刘炳志,去找蒋雁行,要饷要粮。
蒋雁行先是表示城内商家被抢厉害,无力承担,后又说刘的军队“有多少人,也没有个花名册子,我有钱也不能给你”,这句话把刘炳志惹毛了,掏出枪来往桌子上一拍:“没有饷,我不回去,请你打死我吧!”蒋雁行大吃一惊,只好息事宁人,拨给他一些钱。
刘走后,蒋雁行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认为这支军队是个祸害,谁是他们的头儿?有人说“陈兴之”。
蒋雁行就调兵打算围歼桑园,苦于力量不太够。
正好陈兴之来见蒋雁行,说要讨论改编事宜。
蒋雁行认为他又是来要钱,没说几句话就翻了脸,将陈兴之绑到后花园荷花池枪毙了。
哪知杀错了人!陈兴之是革命党人,徐州中学学生。
他在家乡睢宁碰到一批从清江浦跑回来的徐州兵,连劝带吓,居然把这帮散兵游勇又聚拢起来,由他带回清江浦来革命。
只是饷粮解决不了,才派刘炳志找蒋雁行通融,谁知谈崩了,连累陈兴之被杀,他带的部队也被缴械遣散。
民国成立后,陈兴之的弟弟陈士髦当了众议员,不断向江苏都督程德全、民国总统袁世凯上诉,要求为哥哥申冤,还写了本书,向社会血泪控诉。
然而蒋雁行是段祺瑞的老部下,谁敢动他?便把当时的清江民政长,就是那位本来要当江北提督的杨慕时,做了替罪羊,先是撤了他的职务,再是命令江苏检察厅拘杨候审。
杨慕时只好连夜逃出南京,后来费了好大的劲,才将这桩讼案平息。
蒋雁行与屠杀淮安周、阮二烈士据《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记载:周烈士实丹者,民国之伟人,吾淮之硕士也。
年十三,读美利坚独立史、法兰西革命纪,甚愤专制政体之惨无人道;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尤深印脑海不能去,于是种族之见遂深。
居恒郁郁,尝思奋子房一击之威,复齐襄九世之仇,只以未逢其会,难建奇勋,酒阑灯炧,辄涕下不可止,盖烈士革命之志久而弥坚矣!周烈士是受到“欧风美雨”的熏陶,年轻时就愤恨清朝专制主义统治,抱有推翻清王朝的宏远之志。
①阮烈士:名阮梦桃字式,原名书麒,苏之淮安人。
据其弟阮式一负载在《阮氏遗集》,有这样去描述其兄的。
兄“生而颖悟,读书一见辄晓十岁能文章,工书法自成一格”。
阮烈士从小就比较聪慧。
阮烈士在年岁十五的时候入侯官沈君瑜设立于清江的的江北高等学校,烈士光究新知,习西洋政教之源,先生曾东游之愿,然先生之父有不许出国之嘱,只好作罢,但先生常为式一题书斋门楣作“杀满”二字;又为式一题小像,录“德国男儿歌”以励之,从中可想先生之志。
②周实和阮式二人都是淮安的世家弟子。
周实施两江师范的学生、南社的社员,与镇江都督林述庆有联系。
回淮后与阮氏组织巡逻队,进行秘密活动。
参加者多数是中小学学生,也有少数教师。
后来法政讲习所的大部分学生参加了。
这是周阮二人组织的巡逻队日夜在淮阴城上巡逻,防止十三协的散兵来抢劫,这时新旧势力暗斗。
在当时新旧势力斗争激烈,旧势力不甘心失败,表面上对新势力进行拉拢,暗地里却积极筹划谋害周、阮。
杀害二烈士这天,他们预先布下不少军队,以请吃饭为名,把周烈士带到府学东西牌楼。
随后又逮捕阮烈士。
在那里周烈士被枪毙,阮烈士被剖腹刳心而死。
山阳原县令姚荣泽残酷杀害国民革命领头人周①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周人菊《周烈士就义始末》②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阮烈士遗集》,阮式一《先兄梦桃先生行述》实、阮式,反诬周、阮“杀官劫绅、扰乱治安”,饰词上报蒋雁行。
据沪都督陈其美《请昭雪山阳志士周实丹阮式上大总统电》中说:蒋雁行“纯据姚贼之狡口”,庇护姚贼,让姚贼逃走①。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下旬,苏北革命志士韩恢、臧在新欲扫除北阀障碍蒋雁行,率一大队学生军,攻克驻清江浦的江北军政、民政两署,蒋雁行、杨慕时逃避别处。
从周、阮两烈士的被杀过程中看到,虽然蒋雁行没有直接参与直接杀害周,阮二烈士的实际行动,但他作为当时江北都督有纵容包庇山阳先令之意,有一种旧势力相互勾结之嫌疑,蒋雁行“纯据姚贼之狡口”,庇护姚贼,让姚贼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