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行业界定及简介1.定义、基本概念铅酸蓄电池是蓄电池(二次电池)的一种,主要特点是采用稀硫酸做电解液,用二氧化铅和绒状铅分别做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一种酸性蓄电池。
电池放电时,正、负极物质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铅;放电终止时,电解液硫酸浓度降低,而且电池内电阻升高,此时需要借助汽车、机车中的发电机来充电。
通常一个铅酸蓄电池由6个2V的单格共同串联而成,再由电池串联成不同电压的电池组用于不同的领域。
铅酸蓄电池主要应用于交通、通信、后备电源等领域,具有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维护简单等优点。
但由于其中的铅对人体有害、硫酸污染环境、腐蚀设备的原因,应用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
常用的铅酸蓄电池主要分三大类:1)普通蓄电池;普通蓄电池的极板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
它的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缺点是比能低(即每公斤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频繁。
2)干荷蓄电池:它的全称是干式荷电铅酸蓄电池,它的主要特点是负极板有较高的储电能力,在完全干燥状态下,能在两年内保存所得到的电量,使用时,只需加入电解液,等过20—30分钟就可使用。
3)免维护蓄电池:免维护蓄电池由于自身结构上的优势,电解液的消耗量非常小,在使用寿命内基本不需要补充蒸馏水。
它还具有耐震、耐高温、体积小、自放电小的特点。
使用寿命一般为普通蓄电池的两倍。
市场上的免维护蓄电池也有两种:第一种在购买时一次性加电解液以后使用中不需要维护(添加补充液);另一种是电池本身出厂时就已经加好电解液并封死,用户根本就不能加补充液。
铅酸电池按照规格分,有2伏,4伏,6伏,8伏,12伏,24伏等系列,容量从200毫安时到3000安时。
图表1铅酸蓄电池按用途分类资料来源:国家商务部2.产品主要用途铅酸蓄电池由于使用范围广、安全稳定和优良的性价比,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通讯、电力、铁路、矿山、港口、国防、计算机、科研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
从应用领域来看,主要可分为汽车启动电池(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船舶、内燃机等点火、启动、照明用)、动力电池(包括电动助力车、电动叉车、电动道路车等动力用)和后备与储能(固定)电池三大类别。
第一章铅酸蓄电池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1.1.全球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概况1.1.1.全球铅酸蓄电池行业总体发展概况铅酸蓄电池是1859年由普兰特(Plante)发明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铅酸蓄电池自发明后,在化学电源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
这是因为其具有价格低廉、原材料易于获得、使用上有充分的可靠性、适用于大电流放电及广泛的环境温度范围等优点。
铅酸蓄电池由于适用范围广,主要分为汽车启动电池、动力电池和后备与储能电池三大类别。
其中,汽车启动电池仍为其主要应用市场,全球各类乘用车、商用车和机动车启动电池(包括一级和二级市场)市场规模合计占58%的份额,但是增长已经趋缓。
电动自行车则为增速最快的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影响,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为333亿美元左右,同比只增长了1.01%。
2010年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为362亿美元,同比增长8.6%。
2011-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仍处在深度结构调整时期。
再加上铅酸电池对环境污染严重,锂离子电池、镍氢、镍镉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作用,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以较小的幅度增长。
到2012年,全球铅酸电池市场规模达到395.60亿美元。
图表22008-2012年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数据来源:行业公开信息从生产企业来看,美国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其中以Johnson Cintrol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厂商,超过了四分之一,其他厂商如Exide Technologles、GS YUASA、Enersys、East Penn等市场占有率均为超过10%,除GS YUASA之外,前五大厂商均为美系集团背景。
其他小规模厂商市场份额之和为48%,呈现出市场成熟而多样化的特点。
图表32010年全球主要铅酸蓄电池企业市场占有率(按产值)数据来源:行业公开信息目前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密封铅酸动力蓄电池的比例超出传统的富液式铅酸蓄电池,而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
由于国际市场对铅酸蓄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环境的敏感,早已限制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并对铅酸蓄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日常维护和包养、废旧电池复原技术原理、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等,都有一套及其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体系并形成产业化。
受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紧缩影响,国外铅酸蓄电池环保成本上升,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开始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受此影响,中国已成为世界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近几年,中国铅酸蓄电池的产值一直占到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1.2.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概况1.2.1.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随着中国汽车工业、通信电力、铁路交通、信息产业等基础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铅酸蓄电池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国际先进的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铅酸蓄电池技术进步,铅酸蓄电池产业正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产业已形成了产品覆盖面广、生产技术体系完善和企业集群区域稳定的产业结构,行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到2012年国内铅酸蓄电池企业共2000余家,其中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约10家左右,超过1亿元的企业约260家。
2009年行业工业总产值(当年价)约1200亿元,市场规模达到760亿元。
2012年,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190亿元。
我国已成为全球铅酸蓄电池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数据显示,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平均以每年约20%的速度快速增长,总体规模增长了2倍,由2005年的7千万多KVAh 上升至2010年的14千万KVAh,2011年产量达到了14 229.73万KVAh,2012年产量达到17486.2万KVAh。
铅酸蓄电池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其中包括铅锌矿采集、冶炼、硫酸、外壳、隔板和设备、贸易、科研及其他零部件等。
我国直接从事铅酸蓄电池产业制造的有近25万劳动大军,上下游产业链从业人员近180万。
近年来,通过行业持续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欧美、日、韩等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建厂,中国铅酸蓄电池主要类产品(汽车用电池、大密、中密、小密、摩托车用电池)的制造技术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而以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为代表的深循环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在某些方面已超越欧美、日韩等先进工业国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导致铅污染事件频发。
2011年以来陆续爆发的“血铅事件”让原本风平浪静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关注,而环保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政策的密集出台让“关停”和“整顿”成为行业的高频词。
另外,以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电池技术的日渐成熟让整个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战略转型将是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必然选择。
从2011年下半年环保风暴突袭至今,铅酸蓄电池产业升级的火焰愈烧愈旺。
一方面,铅酸蓄电池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更快地投入生产;另一方面,铅酸蓄电池行业涌动兼并重组之潮。
优胜劣汰,资源的迅速有效集中,必将使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加长远。
1.2.2.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所处生命周期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并存,低端产能比重过高,行业属于低度集中度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但行业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趋于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基本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环保壁垒比较高。
因此铅酸蓄电池行业现在处于成熟期初期。
1.2.3.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产业格局不合理,企业小而散,产大价小。
截止到2011年9月,中国发放生产许可证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共计已经达到1864家。
而这些在册企业的总产能,与美国30余家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总产能相比,只能打成平手。
众多小型企业由于产能低,市场抗风险能力差,生产长期处于无规则的运行状态,使产业原材料市场和产品终端市场高度弹性化,阻碍了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特别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意竞争使得产业的产大价小,中国蓄电池的总产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50%,而产值只占到30%左右。
从产品结构上看,中国本土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商与跨国铅蓄电池巨头只能形成“互补”:中国大多数企业的长项是为电动自行车配套,而日本GS汤潜、美国江森自控、意大利非凡等跨国巨头则主攻汽车、移动通信等产业。
从研发水平上看,按照行业协会的说法,中国本土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商中的旗舰,目前的水平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中国始终在追随先进者的脚步。
跨国铅酸蓄电池巨头,只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研发力量依然放在其本土。
从管理能力上看,中国本土铅酸蓄电池企业多,不论是对行业标准的执行力度、对员工劳保的重视,还是与周围社区的沟通,甚至是危机公关能力,都逊色于国外先进同行。
从技术能力来看,部分技术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甚至超于一些发达国家,但受到原材料质量、制造设备精度以及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我国铅酸蓄电池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还相对国外落后5年左右。
2.政府支持力度小,国际环境逐渐恶化。
进入“九五”后,国家对铅酸蓄电池产业的支持政策逐渐减弱,同时一系列限制铅酸蓄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如国家高新项目的申报、取消出口退税、限制来料加工等。
这无疑对铅酸蓄电池这个具有高度资源循环型、高安全性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蓄电池出口国,年出口量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
随着欧盟对中国出口蓄电池实施的绿色壁垒及印度、美国的反倾销与技术壁垒,特别是中国2006年9月取消了铅酸蓄电池13%的出口退税和禁止来料加工贸易,加之近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出口的铅酸蓄电池价格成本增长了3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政策优势和价格优势,使得中国蓄电池的出口量锐减。
大量的出口蓄电池转向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3.国家和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废旧电池的回收体系,社会回收渠道、冶炼方式混乱,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同时又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1.2.4.技术变革对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影响铅酸蓄电池材料当中大多以重金属为主,因此,环保成为制约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