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隐患整改方案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三日筠连县 XX 煤矿隐患整改方案审批表筠连县镇舟镇XX煤矿隐患整改方案根据川安委〔2013〕27号和XX县2013年9月9日召开的复工复产会议精神要求,我矿立即组织煤矿从业人员进行了煤矿安全知识、管理制度及有关文件的培训,现正在培训中。
完善了复工复产前期准备工作,县局相关部门对我矿井下侦察后,我矿组织隐患排查小组进行了隐患排查并将排查情况向县安监局汇报,筠连县复工复产隐患排查专家组会同镇舟镇政府人员于2013年9月23日对我矿进行了隐患大排查。
针对检查出的20条安全隐患,矿长xxx于当日下午在矿会议室组织召开了隐患整改专题会议,对检查提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认真分析,结合井下实际情况,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如下:一、成立隐患整改领导小组(一)隐患整改领导小组组长:XXX(法人)副组长:XXX(业主代表)、XXX(矿长)、XXX(总工)成员:XXX(常务矿长)、XXX(安全矿长)、XXX(生产矿长)、XXX(机电矿长)、XXX(副总工程师)、XXX(值班矿长)、XXX(值班矿长)、XXX(值班矿长)、XXX(值班矿长)、XXX(值班矿长)、XXX(办公室主任)、XXX(办公室副主任)(二)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及其相关职责1、组长法人XXX负责隐患整改工作的组织和所需财、物的落实。
2、副组长XXX负责矿隐患整改过程中组织、协调、制度的完善。
3、副组长XXX、成员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安全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制度完善、督查各岗位人员的落实、执行情况,确保隐患整改工作顺利完成。
4、副组长XXX、成员XX负责矿井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各种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工作。
5、成员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过程中全员培训学习、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及督促整改。
6、成员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期间的人员组织和安排,全面落实并组织初步验收。
7、成员XXX负责机电范围内的隐患整改工作和供电安全。
8、成员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期间的“一通三防”的隐患整改工作。
9、成员XXX、XXX、XXX、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期间具体工作的安排和落实。
10、成员XXX、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存在隐患(一)检查路线1组:进风平硐→+550m大巷→主暗斜井→+500m岩石底板巷掘进工作面→+500m 区段回风巷掘进工作面→+475m岩石底板巷掘进工作面→水泵房掘进工作面→人行暗斜井→出井。
2组:进风平硐→原运输石门→原2号煤提升巷→45021联络巷→45021回风巷→原8号煤提升巷→出井。
3组:回风平硐→+550回风暗斜井→+550m大巷→+525m岩石底板边界回风巷掘进工作面→+525m区段行人巷→主暗斜井→+550m岩石底板巷掘进工作面→出井。
(二)查出的安全隐患1、主暗斜井和付暗斜井绞车钢丝绳锈蚀严重。
2、+550m大巷水沟堵塞,巷道有积水。
3、+500m岩石底板道、+475m岩石底板道、+500m区段回风等掘进工作面水沟都未跟进。
4、+500 m岩石底板道掘进工作面风筒吊挂不平直。
5、中央变电所底鼓严重6、主暗斜井受矿压影响变形严重。
7、+500m岩石底板道掘进工作面防尘喷雾无水。
8、原2号煤提升巷和原8号煤提升巷“声光信号”系统灯不亮、铃不响,钢丝绳锈蚀严重。
9、9号密闭(图纸显示10号)前冒顶面积约2m2,高度约。
10、原2号煤提升巷约有七八架厢断腿折梁。
11、45021回风巷和联络巷变形严重,45021回风巷局部地段只有1m×1m断面;45021联络巷局部高度不足1m。
12、15号密闭漏风严重。
13、原运输石门和45021联络巷水沟堵塞,积水较多。
14、技改回风平硐人行出口风门关闭不严,漏风严重,风门传感器不灵敏。
15、21号密闭质量较差,漏风严重。
16、原老采区回风平硐未通风,且没有及时密闭。
17、+550m底板岩石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吊挂不规范(紧贴巷帮)。
18、原+550m岩石底板巷约30m底鼓变形严重,高度不足1m。
19、矿级领导下井带班交接班记录所查隐患未在下班班前会体现。
20、部分特种作业人员配备不足,信号把钩工只有3名。
三、隐患整改的总体安排1、隐患整改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措施先行,加强现场“一通三防”、顶板的检查力度。
各单位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此方案进行整改,精心组织,做好安全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安全万无一失。
2、领导小组成员必须严格按照分工切实履行职责,抓好整改期间的安全工作。
3、本次隐患整改必须等整改方案审批后方可进行,整改完毕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正常生产,整改必须依据本整改方案,严禁超范围整改。
4、此整改按照“矿一队一班组”三级管理,层层组织、落实、检查、督促,按期达到整改要求,确保安全生产。
5、本次整改的原则是先易后难、逐步落实、分工负责、安全高效、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加强顶板管理,确保整改安全。
6、人员确定:按照3班/日,每班下井人员29人(除特种作业人员),整改期限计划为15天。
四、整改实施细则(一)整改项目先后顺序和时间及整改人员安排表(三)动用火工产品整改项目工程量、火工产品预算表五、整改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一)整改过程中的管理措施1、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职工必须培训考试合格才能入井,加强组织纪律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一工程一措施。
2、认真开好班前会,必须由值班矿长向所有施工人员召开班前会,了解上班作业情况及存在问题,讲清当班安全注意事项及处理办法。
强调采掘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和各种规章制度中与当班密切相关的内容。
3、各班在工作前及上班前,当班班长必须对整个工作范围进行安全检查和质量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立即返工。
4、严格执行现场安全质量验收制度,及时排除各类不安全隐患。
5、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和人员定位跟踪识别卡,搞好入井登记,出井清点,并有记录可查。
6、每班入井的作业人员,必须和当班的瓦斯检查员、安全员及带班矿长一起入井,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作业。
7、每班瓦检员和安全员必须对矿井的顶板、支护、气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矿调度室,由矿调度室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8、整改期间,矿主要领导必须住矿,每班必须有矿领导到现场带班督促检查,随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点安全和整改情况。
(二)整改过程中的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1、巷道维修操作顺序维修时对维修点前后5米的支架进行加固→在预回撤箱柱的外侧架设临时支架→松帮回撤箱腿→凿掉两帮活矸→回撤原箱梁下支护点柱→将梁回掉→凿顶扩帮→给新箱柱→刹背护顶→将新支架两帮背紧。
2、巷道支护安的全技术措施(1)对于架厢支护时,采用工字钢架厢支护,棚距中对中为米,腿子贴帮,棚梁抵拢帮,柱窝深度不低于250mm,水沟那侧部低于350mm,且落到实底,帮顶背接牢固严实。
(2)修复时,棚距与原棚距一致,顶帮背接牢固。
巷道局部冒顶地段若采用抬棚支护时,抬棚必须靠帮稳固,跨度不超过米,用直径不小于200mm的圆木料作穿杆料,穿杆料两端外露不低于150mm。
(3)作业前,首先找净顶帮危岩活矸,找顶时,必须一人找顶,一人观看安全并确保安全退路畅通,找顶必须由外往里或由上往下进行。
找顶人员必须站在有安全支护的地方,并事先找好安全退路,找净顶帮危岩活矸后,方可进行维修工作。
(4)超前或临时支护采用打带帽点柱、斜撑支柱等进行,柱距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安全支护必须超前作业点5米,且能必须满足安全要求。
(5)架厢时,顶帮背接牢固,严禁空帮漏顶,厢和厢之间必须使用撑木,撑木不少于5根。
(6)作业过程中,由安全员观察顶帮及安全支护情况,发现掉渣来压等冒顶预兆时,及时通知人员撤至顶板安全地点,稳定后再作业。
(7)加强运输大巷机车运输管理,严格执行在巷道岔口、转弯点、有行人必须鸣哨警示制度,严禁推车人员埋头推车,严防挤伤自己和他人。
(8)若因帮、顶岩石较硬时,采用风镐处理。
3、顶板管理的全技术措施(1)严格敲邦问顶制度。
各工种作业前及每道工序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敲帮找顶制度,排除各类危岩活石;对一时难以找掉的大块危岩,必须设置可靠的临时点柱进行处理。
(2)严禁空顶作业。
按要求搞好临时支护和正规支护,支柱(架)密度和间距达到要求。
(3)整改过程中,使用好护身支护和替换支柱。
所有支护必须经常检查完好情况,发现断梁折柱应及时更换。
(4)维修巷道每组最少二人操作,不准一人单独作业。
(5)巷道内的各种材料和杂物下班之前都要清理干净,按指定地点存放或运走,不得乱堆乱放,影响通风、行人、运输及安全。
(6)维修地点要必须把风管、水管、电缆、防尘、通风设施、电器设备等都要妥善保护好,要用木板或溜槽掩盖严密。
(7)维修工作与其它工种发生矛盾直接威胁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工作与值班矿长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妥善处理后,方可施工。
4、处理冒顶的操作方法(1)巷道局部冒顶,但还未冒严,压力已相对稳定时的操作方法:①加固冒顶处两侧支护,在紧靠塌冒处附近的支架棚梁上打上点柱,必要时把靠近塌冒处的支架用长钢梁联成牢固的一体;②先清理巷道两帮塌冒物,清理到够作一架棚子的空间时再挖腿窝,其深度不准超过邻近腿窝深度;③棚子的梁、腿、刹背材料要事先准备好,其材质、规格及棚距要符合作业规程或补充措施规定。
立棚腿、上梁要迅速、准确,并立即刹顶背帮,然后清理巷道中间的塌冒物;④按上述方法逐架往前做,直至做通为止。
如塌冒处支架上方留有空洞,则需用木料与顶板接实;⑤塌冒区支架上方空洞要由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处理。
若需码木垛接顶,必须先用米以上的长把工具把上方、两帮活矸找下来,必要时在棚梁上打上临时点柱,确认安全后,再用板梁、道木或圆木在棚梁上码成井字型垛与顶接实,刹牢周帮;⑥从维修开始到完工,除操作者要精神集中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还必须设一专人观察顶帮动静,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情况严重时要立即将人员撒到安全地点,待压力稳定后再恢复工作;⑦要经常检查瓦斯含量,确保空气符合规定要求。
(2)局部巷道已冒严,压力已相对稳定时的操作方法:①加强通风,风量要适当,确保有害气体控制在允许范围内;②塌冒处两侧支护加固方法同上;③将直径12厘米左右的半圆木小头削尖,在最靠近塌冒处加固的棚子处打杆子,杆子插入1米为好,排材密度视需要而定,然后清理巷道两帮塌冒物,到够作一架棚子空间时挖腿窝,中间的塌冒物尽量不动,腿窝一旦挖好立即立上棚腿接着上梁。
如遇大块,排材插不进去,可用钢钎凿碎,如实在凿不碎,可将大块适当下放,找出缝隙插入,把上部的塌冒物托住或固定住,尽量不让顶帮塌冒物往下冒,把维修工程量减少到最低限度;④其余操作方法同前。
(3)局部巷道已冒严,压力不稳定且还在塌冒时的操作方法;①按上述方法,确保塌冒处两侧安全,使危险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②待压力稳定,听不到冒落声后再按前述方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