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主讲:曹廷华
1、什么是国学与经典?
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

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等。

2、教师学习什么?
教师主要学习它的教育思想方法,领悟其中包括的教师道德修养。

3、师德修养四个字的诠释:
(一)师:
1、师法自然。

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自然是榜样、对象。

2、《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的本意就是学习,老师总是能让人学习。

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

自己就能让(供)人学习,成为别人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韩愈:道有很多含义。

大路。

可以理解为法则、规律、方法等。

传道:教师要知道、明道。

求其正。

教师要知天道,酬勤,地道,厚德,人道,相处。

授业:就是交给知识、本事。

有业可授。

教师的业要精。

宽厚的背景精深的业务。

解惑:指点或帮助学习解决问题。

德、才、师。

(二)德:
德者德也。

精神或心理的深化。

道德是人化高低程度的体现。

(三)修:
按照规律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

贯穿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完善,付诸行动。

过程就是积善的过程,不仅要有善念,还要有善行,言行一致。

实实在在的修。

(四)养:
1、滋养,养好自己,滋养他人。

过程是缓慢的。

理解现实条件下的价值观,保持成长和向上的趋势。

2、养成,把应该有的道德华为己有。

养的过程要相伴终身。

第二讲国学经典与教学思想
主讲:熊笃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1、治国。

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有效,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

凡治国之道,比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貧则难治也,衣食足而知荣辱。

物质是教育的基础,发展经济是发展教育的前提
3、教育是治国的首务,育才是长远之计。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终生之计,莫如树人。

二、关于教育的对象
环境影响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故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禀性相近,生来大体平等,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也是他推动平民教育,实行有教无类的理论根据。

三、关于教育的目的
1、为天下培养君子贤人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空闲的意思
3、《孟子。

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把修齐治平联系起来。

在《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一是强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二是在修身面前人人平等而不分阶级,三是修身的途径必须循序渐进,要有科学性。

四、关于教育的内容
五德:
温:敦柔滋润谓之温
良:行不犯物谓之良
恭:和从不逆谓之恭
俭:去奢从约谓之俭
让:先人后己谓之让
五常:
仁:孝悌、爱人、博爱之谓仁;
义:宜、善、正行而宜之之谓义;
礼:制度、仪式、礼节的总称。

儒家经典有三礼:(周礼)、(依礼)、(礼节)。

智:四层意思:审时度势、进退得宜谓之智。

孔子一贯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不迷信鬼神谓之智。

有是非观念谓之智。

好学谓之智。

信:诚实不欺,言必信,行必果。

五、关于教育原则的要求
1、立志乐道
2、意志锻炼
3、自省自克
4、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5、改过迁善
6、勤学问思
7、后生可畏,重视教学相长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学习笔记
主讲:丁永忠(重庆教育学院教授)
一、什么叫国学经典、教学(教育)艺术
1、国学经典指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2、教学(教育)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教学艺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二、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前提)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因材施教的概念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

因材施教包含及时和长期连个方面。

举例。

长善救失出之《学记》。

豫、时、孙、摩。

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必须遵守的原则、法则。

4点体会:1、因性而教;2、因龄而教;、因能力个别差异而教;4、因教而学;
2、“问对”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核心)
启发来源于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思结合。

教师的作用是启发。

《学记》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

读书的长进:从产生疑问,到没有疑问。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技巧)
4、寓理于事,寓衣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手段)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氛围)
(二)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理念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二、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经典导读
作品分析
第四讲中小学古文篇目解读
主讲:王于飞
国学:泛指所有跟国人历史、文化和生存、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和学问。

最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即为儒学。

一、理解国学要用心;
二、用心体会;
三、国学中的理想人格,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四、拥有“中国心”的国人是如何生活的,以庄子《逍遥游》为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