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最新推荐------------------------------------------------------做不到这三点的为劣质简历毕业生写简历最大的误区是思维问题,自说自话,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问题。
因此只有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俘获HR的心。
要有数字论证简历上的获奖情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社团经历,是展现毕业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毕业生们都注意了这一点,在这几个部分浓墨重彩。
但是,一条条内容的罗列未必会给招聘人员一个直观的印象。
简历中经常出现:曾获得班级一等奖学金两次,班级二等奖学金三次。
担任校学生会部部长,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突出。
简历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要靠数字支持。
HR与求职者是完全陌生的。
他不可能了解毕业生学校的具体情况。
从第一个例子看,班级一、二等奖学金很能突出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说明他在学习方面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奖学金的发放数量不一样,光写出几等奖学金,还是不能让HR对你建立起直观认识,这个求职者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如果毕业生在一等奖学金后面标上获奖的几率,如一等奖学金(1/25),这就说明25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获得,那么一个班级一般50个人左右,这个求职者绝对是班级的尖子了。
第二个例子中,虽然求职者强调有组织大型活动的经历,但是HR看1 / 14不出求职者到底组织过多少次活动,活动规模怎么样,当然也不清楚组织能力到底如何了。
如果毕业生改写成:担任学校口才协会会长期间,曾组织过校级演讲比赛两次,参赛人数达300人,是在校期间的第二大规模社团活动。
任职期间,协会会员达到100人,成为全校第三大社团。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自我评价要客观、能突出某个胜任职位的优势自我评价经常是毕业生简历上的最后一项内容。
写还是不写,很多毕业生把握不定。
不写呢,觉得简历上的事实罗列缺少情感色彩,没有展示个性魅力;写呢,总觉得几句话难以全面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种人。
几经琢磨,毕业生们往往在简历的自我评价中出现这样的语句: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对工作精益求精、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勇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乐于助人,具有较强沟通、协作能力;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简历上的自我评价上看,这个求职者简直就是一个完人,基本具备了一切职场人士的美德。
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自我评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看求职者适合做哪项工作。
比如性格沉稳、做事细致的人大多能胜任行政管理、助理等工作,勇于创新、喜欢接受挑战的人,比较适合做销售等职位,而态度温和有耐心的人适合做客服等工作。
二是用人单位通过日后的面试,对求职者得出一个企业评价,企业---------------------------------------------------------------范文最新推荐------------------------------------------------------ 评价与简历上的自我评价比较,两者较为一致,说明求职者自我评价较客观,而两者差距较大,用人单位就要考虑求职者的诚信度了。
明白了用人单位看自我评价的目的,毕业生在写简历时就要相对客观地写出自己的突出特点,最好结合职位要求,突出某个能胜任职位的优势。
不仅有态度还要有结果毕业生由于没有工作经历,求职的资本除了专业基本只剩兴趣和态度了。
在毕业生简历上,往往会看到这样的语句:自幼向往记者职业,立志于从事新闻工作。
这些话语透出毕业生只关注自我,自说自话的思维定势。
兴趣、爱好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之一,可是空说无凭,HR喜欢看到毕业生兴趣、爱好的结果。
比如自幼立志从事新闻事业的人,在上大学期间是不是掌握了新闻专业基本知识,是不是有过新闻采写的基本训练,有没有在相关的媒体或者校园活动实习,有什么作品发表。
没有结果的兴趣和态度,会被HR当作没有相关素质、能力的表现。
毕业生们其实不乏类似事例,只是思维没有扭转过来,没有好好地搜集、准备。
多年招聘,我常常见到优秀的人,却极少见到优秀的简历。
也许,优秀的人不重视写出优秀的简历,而菜鸟们则没有足够的内容或不好意思把自己写得那么优秀吧。
简历不分高低贵贱,不唯年龄、资历、学历、地位和贡献论,只要3 / 14把你的个人特点完全、充分、准确、传神地传递出来,让一个不认识、不了解你的人无任何歧义地在第一时间内把你安排到最适合你特长、你最喜欢的岗位上,这就是优秀简历的功效。
人力资源部每天收到的简历数量在300~1000份。
面对日复一日的海量简历,对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的招聘主管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在简历挑选、面试、试用期考核这三个求职的关键节点上,凭陌生简历入围的机会最小,也是求职中难度最大的一关。
HR收到简历总量中的5%~10%可以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只有具备足够吸引力、足够匹配岗位的简历才能被相中。
简历是否有吸引力,关键在于你自己,因为简历的创作者正是求职者本人!从我的个人职业经验来看,大量的简历在内容、格式、写法技巧方面需要提高和改善。
优秀简历的标准是:陈述和自评完全符合事实;同时表述意境高于事实,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价值,给阅者强烈震撼,印象深刻。
一、内容是简历之魂,是招聘官摄取的要点。
常见问题有:1.重点不突出,似乎什么都做过、都能做,但看不出专长。
现在对岗位的招聘要求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什么都接触过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式的人选只在特定条件下被看好,比如私人小企业,没有大的发展计划,找一个财务、行政、人事、销售都懂些的人守摊儿,一人多能,节省成本。
而这样的人选,让职位设置精密化、专业化的大公司看中的机会就很小。
---------------------------------------------------------------范文最新推荐------------------------------------------------------ 很多人把整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归入自己的工作经历,明眼人一看就不真实。
比如,财务部员工的简历,把出纳、成本、会计、预决算、投融资都纳入自个儿的简历。
你如果是普通员工,不可能一个人干这么全活儿的事,如果你是部门领导,一般不做这么多具体工作,那么具体到你所在的岗位,你的职责是什么?你的专长在哪里?从简历中看不出来。
2.没有个人特点,似曾相识,看后没印象。
很多简历写得平淡无奇,几年工作下来的所得、积累、进步,为企业的付出、贡献,关键时刻起的作用,和其他竞聘者的差异等,没有展现出来。
求职者要站在招聘官的角度想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人,而不是别人,他和这个岗位的契合点在哪里?他来能带来什么。
数百上千人应聘一个岗位,你和他人的差异性是取胜的关键。
如果用人单位认识到只有你是最合适的,你就成功了,而前提是要看到你的特点和亮点,这些首先要让招聘官从简历上看到。
3.时间不连续,招聘官很看重工作经历的连贯性,不喜欢时间和相关工作中断的人。
比如,一位职业女性生孩子后全职回家带孩子好几年,再上班必定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或者研发工程师出国学了几年语言,回来重拾老本行。
这些人,都不如几年来始终从事本岗位的人有竞争力。
因为工作中断,他们的专业意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发展,难免老化和过时。
5 / 14时间上描述模糊的简历,可能是求职人思维、做事不严谨所致,也可能因为当事人有不好意思写明白的隐情。
比如,有人一两年都没有正规工作,不愿写出来让招聘官知道,又不敢造假,只好很笼统地写。
招聘主管很关注应聘者最近几年的经历是否符合岗位需求。
比如,招聘一个政府关系经理,他最好能够有发改委、市政府等客户资源和岗位经验。
最近三年来一直从事这个岗位的人和三年前从事这个岗位、现在早已改行的人相比较,前者肯定更合适,将来对这个岗位的贡献也更好。
简历上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应该从近向远写,三年之前的经历只写亮点即可,过时的、现时作用不大的经历不写也罢。
提到工作背景时,将公司简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做适当说明,能加深阅读者的理解和印象,更好地了解简历的主人。
这部分内容常被求职者忽略。
二、格式是简历的脸面,留给阅读者第一感性印象。
常见问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大招聘网站提供的统一格式上填空,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和特点,阅读者好比天天吃同一个花样的饭菜,很容易产生疲惫感。
为引起招聘官注意,不妨自创模板,越与众不同越好,言简意赅地展示个人特质。
经常有猎头看到我的简历后,迫切地想和我见面,因为我的简历格式与众不同,遣词用语比较新颖准确,叙述完整清晰。
我的简历格式是这样的:个人简单情况;过往公司/岗位/时间段;在每家公司工作情况的详细介绍:包括最核心独特的工作内容、业绩、公司背景介绍、入职背景;个人特点汇总:包括工作方面、个人性格、---------------------------------------------------------------范文最新推荐------------------------------------------------------ 为人处世风格等;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过于简单的简历,显得不够真诚和严肃。
不建议使用表格格式,这种简历模板只有单词和词组,怎么能传神生动地向阅人无数的招聘官描绘清楚一个陌生人呢?一名编辑,他的简历只有半页多,初看上去,他毕业的专业和我们的岗位要求不相配,简历被部门滤掉,但我看中他的部分工作背景,约来面试。
你在北大什么专业读书?我问他。
中文系。
求职者要站在招聘官的角度想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人,而不是别人,他和这个岗位的契合点在哪里?他来能带来什么。
数百上千人应聘一个岗位,你和他人的差异性是取胜的关键。
那简历上为什么不写?我写的是我的研究方向。
我忍不住告诉这个老实的本分人:北大中文系是名牌系,适用的工作岗位范围广,在简历筛选阶段,招聘主管看中的是个人基本素质,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占有优势,而你这个研究方向对口领域太狭窄了。
你把专业改成中文系,再把半页的简历扩充成两页,加上工作起止时间和岗位内容、流程,再详细描述你的专业能力。
改过的这份简历对你会很有帮助。
否则,现在你通过简单的格式表达出来的内容太有限。
噢,他的眼睛闪亮,我怎么没有早遇到您呀,我找工作半年了,觉得有些工作挺适合自己的,怎么连个面试机会也不给,原来是我的简7 / 14历写得不对。
三、好的写作技巧给简历画龙点睛。
像香奈儿无暇粉的作用,适当掩饰缺陷,帮助自己尽量抓住机会。
1.在简历中写出自己的亮点。
亮点不完全等同于优点,是自己区别于他人更适应岗位的特点,目的是为自己亮剑、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