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团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讨论稿) 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团发展战略是学院第九次党代会确立并在第五次教代会通过的我院“三大战略”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提高我院附属医院组团竞争能力,以适应学院办学规模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我院目前各直属附属医院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和实施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并发挥各医院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及辐射带动作用,以临床学院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系(专业)为纽带,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各医院的内涵建设,整合优势资源,逐步形成各直属附属医院“大小有序,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密切配合,共同发展”的附属医院组团化发展态势,不断提高我院附属医院组团的竞争能力。
目前我院拥有7个研究所,其中4个(呼吸疾病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妇产科研究所、肿瘤学研究所)设在或将设在附属医院。
呼吸疾病研究所(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研究所(第三附属医院)成立至今已超过20年,各研究所均有着深厚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学院原肿瘤研究所也将与附属肿瘤医院的临床肿瘤研究中心融合,组成新的肿瘤研究所(设在附属肿瘤医院),促进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4个研究所的品牌优势,带动广医医院组团内的各相关学科协调发展。
各临床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医院各学科发展的支撑,而医院和各学科的发展对研究所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各研究所不但要擦亮本身品牌,带动医院其他学科的进步,同时还要延伸品牌效应,谋求“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我院的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学院分别设在三间综合性的三甲附属医院,是附属医院的龙头单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临床学院作为附属医院组团发展战略的基础,以教学、科研促进各医院的学科建设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我院建设教学研究型医科院校奋斗目标的要求。
三个临床学院作为医学院临床教学单位,分别负责和领导着若干个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学系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势促进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医学院校的学科发展特有模式之一。
我院的临床相关学系(专业)大多设置在各附属医院。
如:医学检验系、口腔医学系在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系、麻醉学系、康复医学系在第二附属医院等。
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系(专业)作为附属医院组团发展战略的纽带,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学系还可在其他医院相关科室设置不同的教研室,通过各学系教研室的建设,逐渐形成或促进各医院特色学科的建设,同时为医院临床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从而突显各附属医院的重点和特色学科。
(1)各医院行政管理独立,互相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2)一、二、三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学院的主体,以临床学院建设为中心,全面负责所辖学系的工作,包括医疗、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在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以原有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群发展,以学系为基础发展特色学科,并以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带领影响其它医院相关学科发展。
在大型设备的建设与使用上实行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及相互竞争。
(3)肿瘤医院在原有临床学科的基础上,与学院和一、二、三附属医院优势互补,统筹资源,建设和发展各系统肿瘤优势学科。
(4)荔湾医院以全科医学及社区医疗为特色,大力发展相关学科;并与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学院)在全科医学及社区医疗方面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5)在羊城医院(口腔医院)设立第一临床学院口腔学系的相关教研室,逐步完善口腔医学系的教学建制,以教学、科研促进专业发展,条件成熟时将口腔医学系迁至该院,逐步发展为附属口腔医院和口腔医学院。
(6)港湾医院以综合医院为基础,逐步形成康复治疗、微创外科等技术特色,设立相关教研室(组),以教学、科研促进专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将康复治疗学系迁至该院,第一、第二临床学院通过学系在临床、教学、科研上对港湾医院给予扶持和帮助。
(1)努力创建科研型精品医院,建立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示范性医院,整体综合实力走在省内同级医院的前列,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力争在呼吸感染性疾病、过敏性哮喘疾病、呼吸肿瘤疾病、肺移植和呼吸重症监护等五个方面有新突破。
通过学科调整与重组,将各级学科划分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发展学科,实施分类管理。
以推进省级B、C类重点学科向A类晋级为重点,带动市级、学院级重点学科上新台阶。
到2010年前后,达到新增1-2个重点学科,新增6-8个特色学科,使医院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要门类学科初具规模。
五年内重点学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承担国家级课题不少于2项;特色学科获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以上奖项,承担省部级课题不少于2项;发展学科成功申报市厅级以上课题,五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内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2)争取到2010年将神经病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特色专科,把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等建设成为在省内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医疗水平的学科,多数学科达到市级先进水平。
以临床学院建设为目标,建设1-2个省重点学科,1-2个市极A类重点学科,新增博士点1-2个。
力争到2010年建成省重点实验室1个,市重点实验室2-3个;争取承担国家攻关项目1-2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0-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60项;争取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上的突破,省部级科研奖励5-8项。
(3)巩固和加快妇研所和骨科重点专科建设。
大力扶持生殖助孕中心;重症孕产妇中心进一步开展产前诊断工作,力争通过广东省产前诊断中心评审;妇研所建立生殖与组织工程的实验室平台,在国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资格准入的条件下,进行基础研究,使生殖工程的研究尽快进入国际的前沿水平。
巩固和扩大肾移植成果,加大器官移植科的建设力度。
中医科要继续抓好中医脂肪肝专科、中医妇科专科的建设。
争取1~2个专科(骨外科、肾移植科)成为广东省重点专科,2-3个专科(心内科、中心ICU、麻醉科)成为市级重点学科。
组织申报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科技攻关项目,3-4项市科技局攻关项目及若干项省卫生厅医学研究项目。
(4)抓住新设乳腺肿瘤科、骨肿瘤科的机遇,紧紧依托学院强大的科研教学力量和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平台,加强与学院各学科部及各直属医院的交流、沟通。
近期尽快完成肿瘤研究所的建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支持,配备研究所各项设备,争取2007年底开始运作。
逐步推进按病种分科工作的开展,以肿瘤综合治疗原则为基础配置医务人员。
重点建设2-3个有较高医疗水平和科研基础的专科,将其打造为市级以上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争取建立1个省重点扶持学科。
(5)依托广医系统的品牌学科优势,加快医院现有重点专科的建设步伐,并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争取创出区域服务特色。
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提高综合处理疾病的能力。
充分发挥名老中医效应,深入开展中医师承工程,加强中医专科建设。
争取1-2个专科发展为全市有影响的特色专科,扶持2-3个优势学科发展成为在荔湾区内有影响力的专科。
大力提高科研水平,争取每年获市级以上立项2-4个;争取5年内获得学院教学研究项目1-2个,获得市级科研成果1-3个,获得市级发明专利1项、实用型专利2-3项,获得区级以上重点或特色专科3-4个。
争取5年内获得硕士生培养点3-5个。
(6)通过引进人才与培养队伍,在5年内建成国内先进的数字化口腔专科医院。
并依托广州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成立口腔医学研究所,全面提升口腔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水平。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水平,加速其向全科医学方向发展,同时协调其他专科健康发展。
争取1-2门口腔教学课程成为学院或广州市精品课程,口腔医学专业中1-2个专业成为广州市属高校重点学科(B级)。
力争每年有2-3项省市级的科研项目,5年内申报通过2个科研成果;在口腔专科诊治水平上争取1-2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6)港湾医院以综合医院为基础,在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学科和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系的支持下,通过引进人才与培养队伍,争取在2年内全面参与相关学系和专业的教学工作。
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加速全科医师的培养,使医疗康复与社区康复同时协调发展。
5年内把医院逐步建设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内、外、妇、儿综合康复医学专科医院,并同时成为广医康复医学和全科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医管委根据学院总体发展战略,对附属医院实施指导与管理。
其主要职责为:拟定医院的发展战略;拟定医院的目标责任制;组织、协调和管理医疗投资项目、合作项目等对外开拓工作;协调组织跨医院的学科整合、重组、后勤管理等工作。
因此,医管委应强化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附属医院工作的指导,确保附属医院组团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核心问题,既是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点要求,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具体体现。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一向都受到医院的充分重视。
长期以来各直属医院也在积极探索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监控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我院各直属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各直属医院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控制度,既是医院管理年的要求和医院自身发展的必须,也是学院实施医院组团战略的要求。
医管委制定制度在组团内实行统一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分为院级、科级、个人三级监控),重点针对医疗缺陷管理等方面,将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控制。
医管委将通过定期抽查,并参考各医院填报的数据,给予相应的奖惩,以达到组团内统一管理、强化管理的目的,进一步促进直属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提高,突显广医组团化管理的特色。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广州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广医直属医院统一归口管理的要求(2007年开始),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学院系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医管委拟在医院组团内建设信息标准化体系。
使之成为学院对直属医院进行统一管理、强化管理的有力手段和调配资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协调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患者在组团内就医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服务平台。
在医管委的领导下,成立医院信息工作委员会,成员组成由学院及医管委领导、学院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人、各医院主管信息工作领导以及信息科负责人组成,负责广州医学院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的建设,并统一规划和制订广州医学院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方案。
借助校园网,实现各附属医院数据共享,互通互连,使各附属医院的病例资料、手术资料及病人的检查资料能在各附属医院之间流通,并得到互认,病人不需要重复检查等等,同时实现学院对系统内医疗卫生信息进行规范、有序的动态管理,从信息化建设方面达到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团发展战略的要求。
贯彻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德才兼备的培养标准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