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苗室养殖技术6

苗室养殖技术6

工厂化海参养殖技术(六)
赵宇
最后说说过年这段时间吧,过完年紧张的时刻就到了,越冬的成败就在这3个月的时间,我就说一说这个时候养殖的心得和技巧。

这个时间的苗发病的几率就没有12月那么高了,饵料和辅料就应该该比例适当的加一些了,有很多人相传海参越冬就是稳定的5个料,我个人很不同意这个观点。

饵料多少取决于你海参苗的状态,状态好多投,状态不好少投,如果就按照5个饵料投喂,一方水产量你就不可能在7斤以上。

这个时间倒池子,个人建议时间不要拖得太长,十一二天就好,饵料投的多,倒池子时间就短点。

倒完池子跟点抗生素。

能有效防止海参黄肠,肿嘴,化皮类似的病。

这个阶段池子里的海参比较多跟点药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不适合跟药效过强的药物,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青莲霉素,等。

现在很多人都研究起了绿色养殖,除了菌什么都不投,我也没法说什么,但是我知道我学养海参一直到现在,从最开始的什么都没有一方水体三斤半的产量到现在的八斤左右,我不知道绿色的海参是卖的贵?还是为了省成本?还是产量高?还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发扬人道主义少赚点钱?还是绿色的海参就是对人身体有好处?我个人很不理解。

我不是坏人,但我也不是救世主
其实一个阶段的东西只能适应一个那一个阶段。

以前海参养殖没有化学产品,刷池子没有双氧水,泡网片没有次氯酸钠。

海水没有污染。

现在呢?养殖业的污染,田地里的农药,工厂里的污水,海水已经没有多年前那么“绿色”了。

那个时候去海边随便就能摸几个蟹子捡几个海参,现在呢?估计去一次海边连个海蛎子都扎不出来。

是因为捕捞的人多了么?我想不全是吧。

这个时候要绿色养殖?。

我很纠结。

今天我主要还是想说水体大小产量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很多养殖户,水体大产量就少。

很多大水体(5000水体以上)一般一方水在5斤以上的都不能保证。

我的师兄弟多,接触的苗室也很多。

我给大家打几个比方。

小水体的苗室多数越冬苗都在1000水体比500斤底苗的比例。

而大水体的比例一般在1000水体350斤左右底苗。

小水体苗室投的料药等一般都是大水体苗室的1.5倍左右。

小水体换水周期一般比大苗室换水周期短。

这是几个普遍的问题。

或许也是最关键的几个问题。

至于倒池子和日常的操作细节,小苗室的细节往往高于大苗室。

这只是我发现的常见的几个问题是范例,而不是典例。

打个比方,比如看苗,2000水体的苗室,我看一圈一般在一个多小时左右。

一天两次,必须工作。

我见过很多大水体的苗室5000以上的,技术员天天看苗的少,更不要说一天两次了。

还有一些苗室让人兼的根本不可能做倒天天看苗。

有的人可能觉得天天看苗多此一举。

浪费时间,苗天天看不还是那样。

其实不然。

天天看苗饵料才能天天跟住,我养苗这个期间倒池子后一个礼拜的饵料一般能加倒7个倒11个之间。

我天天看苗我敢投料,苗一有什么不对劲我立刻减料,或是采取措施,我自己调的苗每倒都能有很不错的涨势。

而如果你不天天看苗你就不敢狠投料,只能保证在5个料左右,那么按照每次100斤料打比方掐头去尾也就能投1200斤料这个阶段饵料转换率50算高的了,那么你的苗一倒最多也就能涨600斤。

这就是我想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水体可能因为照顾不周水体大兼顾不过来。

或是一些别的什么原因,但是我见过很多很多的大水体的苗室饵料都没有小水体的饵料多,这是绝对的。

自然产量都没有小水体产量高。

如果是让人兼着干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没有人给谁兼着干还狠投料的。

一般都是以不
犯病为主。

饵料少之又少。

因为他不可能天天来苗就不敢多加料。

不管他手有多高,不看苗也不敢乱下料。

其实我说的这个事大水体小水体都是一样,为什么苗长得不好,就是因为自己不懂么?我想不全是吧?其实以上总总我只想说4个字(勤能补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