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的小故事300字设置悬念的小故事300字【篇一:设置悬念的小故事300字】幼儿版:夜深了,家里爸爸妈妈都不在,只有小女儿一个人。
这时候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小女儿接起电话,是妈妈的声音:“女儿,千万别打开,爸妈的卧室门,千万别打开……”然后电话就挂断了。
小女儿自己一个人非常害怕,她觉得卧室门后面好像有些什么,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于黑夜的恐惧驱使她走向了父母卧室的门口,拉开了房门……“女儿生日快乐!!”原来爸爸妈妈在卧室给女儿准备了生日宴会,给了女儿一个惊喜~~成人版:逾古稀的柏仲华教授,五一节结婚了!这消息像是油锅里溅了水,闹腾得沸沸扬扬,尤其那些在教工俱乐部里读报、下棋、喝茶的老教授们更是津津乐道。
“老柏这家伙,瞒得像铁桶一般,怎么五一长假就讨老婆了?”“是啊,他是怕张扬出去,面子上不好看。
其实纸包不住火,这么大的事外面会不知道?”“他是怕被人家知道说闲话,毕竟妻子比他小30岁,是父女辈。
”“那有啥,现在祖孙辈都有!不过老柏本事也蛮大的,把家里的保姆搞到了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肯定动了好长时间脑筋了。
他若来了,非要他老实交代不可!”“他交了桃花运了,还会记得我们?”老教授们的谈话充斥着责难、羡慕、理解和嫉妒等等复杂情感。
柏仲华是著名作家,学院中文系的教授,退休后仍担任博士生导师,著作等身,不少还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稿费自然非常可观。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柏教授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这么有声望、有钱的老教授,哪个女人会看不上?那个保姆,对柏教授可关怀体贴呢!有时还把桂圆莲心汤送到俱乐部来,谁看了不感动?老婆也不过如此。
”想不到真被说中了!其实柏教授这辈子也很坎坷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下放到农村,妻子跟他划清界线离了婚,一直到打倒“四人帮”以后才落实政策返城,学院把一套四合院住房分给他。
在这所单门独院里,他挑灯夜读,刻苦奋发,把十多年失去的宝贵时光追了回来,终于功成名就。
那时没时间考虑个人的事情,现在倒老树开花了!庆幸的是,他亲生的儿子找上门认下了他这个爸爸,多少对他是种安慰。
在他的资助下,儿子买了辆小轿车,成了个体出租车司机。
柏教授终于来俱乐部了,被老朋友们好一阵调侃。
他脾气好,不和人争一句,只是对他们一个劲地笑。
朋友们怎么肯放过他,非要他补一桌酒席不可!好在这时他的手机铃声响了,是他儿子柏青打来的,说马上给他送些补品来。
他借故跟朋友们打声招呼,脚底抹油溜了。
他回到四合院,掏出钥匙开门,却发现门被反锁了。
“大白天锁什么门呢?”他嘀咕了句又按门铃,见妻子没来开门便喊:“姚媚!姚媚!”新婚妻子姚媚终于来开门了。
“干吗把门反锁了?”他问。
姚媚神色有点慌张,用手理着凌乱的头发:“我打了一会儿瞌睡,怕小偷进来,所以把门反锁了。
”“嗯。
”他赞许地点点头,“是得当心点。
一会儿柏青要来,你多烧几个菜。
”“嗳。
”她答应着,挽着他的手进去。
姚媚扶他在沙发上坐下,替他剥了只橘子,随后小鸟依人地坐在他身边,打开电视跟他一起看了起来。
“嘀铃铃……”电话铃声响了。
她伸手拿起听筒,听是柏青打来的,便把听筒递给柏仲华。
“爸,我接到一个急着要去机场的客人,所以现在不来了,晚上再来。
”柏仲华坐不住了:“我还有一堂课要备。
”说完也走了【篇二:设置悬念的小故事300字】“文似看山不喜平”。
要使故事作品好看,在谋篇布局上必须下些功夫。
我们曾在和文友聊天时说过:“做人要老老实实,写故事要狡猾狡猾”。
这里所谓的“狡猾”,就是指我们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构思上,不能平铺直叙,让人一眼就看到底,而是要故意弄点玄虚,要特地耍点噱头,与读者斗智斗勇,以期引起听众和读者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能对故事产生一种非听下去不可和非看下去不可的欲望。
要达到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要让读者不能一眼看透你这故事里面讲的是什么东西,有一些创作方法是需要新故事作者掌握的。
“设置悬念”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所谓的悬念,就是“设谜团”,好象打仗一样布下一个迷魂阵。
特意把故事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在前面先作个简单的显露或者说是暗示,在读者或听众的心中产生疑团,使他们对下文产生一种猜测,渴望了解事件的结果,但一时在作品中又使他们得不到解答。
这样,这一疑团便会一直在他们脑海中,会引起他们的种种猜测,促使他们听下去或读下去,想知道事件的结果到底有没有让他们猜到。
说到悬念,并不是故事创作的独家技法,其他的文学样式也同样离不开悬念,只是新故事对悬念的要求比其它文学样式更为重要罢了。
我国的民间的说书艺术早已运用了“悬念”这一结构技巧,说书人把悬念叫成“关子”,曾有着“关子毒如砒”的说法,运用好“关子”成了说书人谋求生存的一种重要手段。
现在的新故事创作,也借鉴和吸收了传统话本及民间口头文学中运用悬念时的技法,使之现在的悬念运用在民间故事和说书艺术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我们从自身的实践出发,来和大家谈谈如何设置悬念的问题。
如何寻找悬念悬念从什么地方来?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悬念的产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因素。
要设置运用好悬念,首先得寻找构成悬念的诸多因素。
在一个能够构成一个故事作品的素材中,或多或少会含有一些构成悬念的因素,有的因素可以直接拿来运用,有的因素则需要作者进行改造。
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我们作品中的悬念是怎么找出来的:1、从人物的命运中去找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写人的,人物的命运是最能打动人的。
所以,在众多的故事作品中,不少故事的悬念都是从人物的命运中找出来的。
丰国需的《“狐狸精”的传说》就是用人物的命运来设置悬念。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故事:《“狐狸精”的传说》石湾镇有个税务所,所长是个年轻人,名叫魏志良。
魏所长今年25岁,尚未婚配,女朋友倒不少,但是“花圃里挑花,挑得眼花”,至今还不知选哪个做伴侣为好。
为此,他母亲从乡下来到镇上,和他住在一起,目的是给他料理生活。
可是,魏所长是个大忙人,很少在家吃饭,常常是早上出门,直到深夜回家,有时还喝得醺醺大醉,一到家二话不说,倒下头就呼呼大睡。
对此,他母亲很有意见,常跟他说:“儿啊,你这样天天在外面大吃大喝可不好呀!”魏所长说:“妈,人家硬要我吃,硬要我喝,我有啥办法?再说,当干部的哪个不吃,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
妈,你放心,吃点喝点犯不了错误!”“儿啊,常言道:白吃伤身体,我是怕你吃出病来啊!”“妈,你别操心,没事。
”你别说,老太太还真讲对了,她发现儿子一天比一天瘦,脸色也一天比一天难看,一回到家里就显得没精打采的,连说话都缺少那种年轻人应有的底气。
儿子出现这种情况,做母亲的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几次问他,他都说:“妈,我没病,只是工作太忙,有些疲劳,没事的。
”过了一个多月,一天晚上,魏所长又喝了个酩酊大醉,回家后还吐得满屋腥臭。
母亲见了好不心疼,便流着眼泪把儿子好一顿臭骂。
魏所长说:“妈,你别骂了,我是活、活不长了……’他酒后吐真言,终于说出了埋在他心底的秘密。
原来,两个月前,他得了一种怪病,每天晚上一睡着就做梦,做的不是恶梦,而是美梦,梦见一个漂亮女人搂住他的脖子,跟他热烈地亲吻,亲个没完没了,等他醒来可又什么也没有,于是便睡意全无,想入非非到天亮。
这种情况如果偶尔有之,倒也无关紧要,可他天天夜里如此折腾,这就成问题了,铁打的壮汉也会变得皮包骨头脸发黄。
听儿子这一说,母亲不由得大惊失色,心里暗想:“分明是儿子被狐狸精附身了,这可如何是好?”老太太怎么能不着急呢?她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而且他父亲早就去世,是她辛辛苦苦将儿子养大,供他读书,如今有了工作,还当了所长,怎么会被妖怪缠上呢?第二天,为了证实儿子究竟是不是被狐狸精附上身了,她趁儿子去上班后,对儿子的房间进行了彻底检查。
她这一检查,别的东西没检查出来,却在床上发现了一些毛毛,那可不是人身上的什么毛,而是野兽的毛,哎呀呀!除了狐狸精,还有什么野兽能跑进房间里来呢?老太太真的急了,在她心目中,儿子是她的脊梁骨,没有儿子,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行,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将儿子从狐狸精手里夺回来!她将这些毛毛用纸包好,来到她老姐姐家里,悄悄地把事情告诉了姐姐。
姐姐听罢,又验看了那些毛毛,斩钉截铁地说:“没错,是狐狸精!这事可拖延不得,赶快去请灵姑来驱妖。
”灵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巫婆,这个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古老职业,如今又时兴起来了。
但是,巫婆毕竟还是人,也逃不脱“生老病死”,那些老巫婆死的已经死了,没死的也已到了风烛残年,无能为力了,而年轻的“新生力量”又还没冒出来了,所以,现在干这一行的人,为数并不多,而且都身居偏远山区,要找到她们不容易,请出来就更难了。
既然灵姑能对付妖怪,老太太当然下决心将灵姑请到,把儿子从狐狸精的手里夺回来。
她通过多方打听,得知离这里60多公里的高山村里有个灵姑,很有点仙气。
于是,老太婆邀了两个能说会道的人,还雇了车,直奔高山村,并要他们不惜代价,一定要把灵姑请回来。
灵姑终于请来了,是个年纪60开外的老太太,老虽老,头上却缠着红头绳,还戴着花,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仙气”吧。
灵姑进门,自然要和狐狸精来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
她吃饱喝足以后,吩咐杀鸡买肉,准备三牲福礼,自己则上床美美地睡了一觉。
醒来后,她便焚香插烛,口中念念有词,意思大概是劝说狐狸精要有自知之明,赶快离开此地,远走高飞。
也许是这只狐狸精比较奸刁,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对她的劝告置之不理。
这可惹恼了灵姑,不得不采用武力来对付,只见她手执宝剑,两眼圆瞪,手舞足蹈,又喊又叫,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闹了个鸡飞狗跳。
这消息一传出,惊动了整个小小的石湾镇,许多人都赶来看热闹,害得电影院因无人买票只得停映。
这样热热闹闹地折腾了一天一夜,灵姑说:“好了,狐狸精已被赶走,从此平安无事,尽管安心睡觉就是。
”说完拿了红包匆匆赶路。
她也知道,这小镇上人多眼杂,不能久留。
灵姑拿了钱走了,老太太破了财,心也安了,惟有魏所长却因此而吃了大亏。
家里赶狐狸精的那天,他正好在县里开会,一直蒙在鼓里。
事后有人把这事反映到县税务局,领导派人一查,情况属实,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又是基层领导干部,带头搞迷信活动,影响极坏,因此决定给予党内记过和撤销所长职务的处分,并调他到乡办事处当一名税务员。
说来也怪,不知是灵姑真的把狐狸精赶跑了呢,还是因为他丢了官,狐狸精看不起他而另攀高枝去了?反正从那以后,魏志良是每天夜里一觉睡到大天亮,既没女人搂他的脖子,也没女人亲他的嘴,因此,身体一天天胖起来,脸一天天红起来,精神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对这,老太太自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还对儿子说:“幸亏娘自作主张,抓紧请来灵姑,才没有使你趴下。
虽说这事让你丢了官位,丢了就丢了,只要身体好就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老古话说得一点没错。
”对母亲的好心办坏事,魏志良是一肚子不高兴,可事情到了这地步,他除了苦笑还能说什么呢?怪只怪自己不该酒后把梦中的事告诉她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