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院设计规划模板
已建立信任,立即行动 让业主知道这是一个好主意 进入细节 进一步寻找关注点 预料业主的困惑 作出解释
作出行动的人最少
行动 决定 推敲 兴趣 识知 人 数 递 减
经济性的矛盾
(1)选用节能与环保(措施)产品,其实并不省钱。但这取决于我们
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
医疗街特点: • • • • • • • • 串联: 交通: 服务: 标示: 环境: 等候: 安全: 限制:
连接所有诊疗功能模块 楼梯、电梯 收费、厕所、电话、饮水、询问
辅助功能
方便地找到所有的功能区域 适当为家属提供休息场所 一次候诊和二次候诊分区明确
保证患者舒适安全就医环境
同时限定了患者到达非相关场所
比例 功能曲线 框架 50% 40% 30% 20% 12% 10% 8% 1% 急诊 22% 50%
• • •
框架是稳定的。 功能曲线是由使用性质决定的。 模块是可调节的。
7%
功能曲线 框架
门诊
住院 医技 保障
后勤 行政
专科医院可能出现的比例:病房高达50%
当模块比例与功能曲线最吻合时,效率是最大的!
采用标准单元 模块,既能适合诊 室单元,又可以适 合医技单元等各种 单元模块,能及时 的更新以适应新的 使用要求,增加建 筑的生命周期。
兼容性和等效性
建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吗? 原因:问题与解决方法始终是不会对应的! 案例:
浪费的资源 遗漏的问题
问题
解决方法
完全解决 资源更大
将问题模块细化后
门诊医技模块平面
标准化的平面适合布置各种模块
个性化产品具有针对性,通用性差,对其他用户来说,个 性化是一种成本,就产品而言通用产品销量最好!
(如深色西装、白衬衫、黑皮鞋。)
对设计来说,应该从通用标准做起,再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专 业模块配制乃医院和镇卫生院 。
NO YES 市医院 管理能力 医生与患者关系 专业技术水平 服务与态度问题 80 75 45 50 镇卫生院 40 30 80 60 NO YES NO YES
医患关系 筛选 专业水平 筛选 现场服务
NO YES
。
筛选
?
沟通
沟通是工程设计极为重要的 一个环节 怎样让病人信任: 1:优质的服务态度 2:取得病人的信任 3:用心去了解病人的需求
大门诊医技模式
门诊医技服务的流线模式,逐渐 由大门诊医技模式向医疗中心模 式发展
医疗中心模式
改专家门诊
专病门诊
•
门诊、急诊、医技检查、治疗中心等设施集中设置,各类病人就诊人流 混杂,使通道承担着较重的交通压力,不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
综合设置门诊急诊,为医院的分时管理带来不便。
• •
• •
遵循系统医学思想,相关学科同一区域或相邻(近)区域的设置,符合先进医 疗理念 每个独立区域分散式布局能满足本系统医疗功能要求,减少病人往返,减少人 流交通压力,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大型医技中心、临床治疗中心、共享接待空间的设置,兼顾投资、效益和效率 急诊、健康管理中心独立设置、高效解决平诊、健康与病患的分流
(2)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的平衡 成熟节能产品的选用。 (3)主动性与被动性的平衡
医院建筑功能布局的体系化和医疗单元
模块化是现行医疗建筑建设的两大趋势。
医疗街是我们组织方法的重要手段。
1.医疗建筑的功能布局体系:
医院建筑组成:
门诊部: 急诊部: 住院部: 医技科室: 保障系统: 行政管理: 院内生活:
阶段二:病房具有独立卫生间
•
为改善病人治疗环境,扩 大了病房单元面积,设置 了病房独立卫生间。
2.医院的环境特点
“物”
→ 化学类
→有害物质聚集场所
→麻醉药品 →腐蚀药品 →有毒物品 →易燃、易爆物品(酒精等) →贵重药品 →放射性 →尖器、注射器、手术刀、玻璃器皿 →贵重仪器 →易感染废弃物 →医疗实验用感染生物用品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医疗环境?
人性化? 节能环保? 生态实用性 还是 …… ?
医疗保健设施设计框架
在一个已建成的医疗保健实体中,护理环境是由创造性、有组织和能保持 高质量医护支持的几个特征所构成。 当病人和家属已更多地参于护理过程中时,设施需根据需求改变作出反应 以求适应。 a.医疗保健设施应通过病人获得私密性和信心来提高他们的尊严。 b.紧张是病人护理过程中的主要伤害。设施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减轻病人、 家属和员工的压力,利用以研究和证据为基础的材料来支持这些目标,并 在设计时作参考。 c.随着技术变革,灵活性对高质量护理至关重要。 d.由于医疗保健的经济性会施加压力于管理,为了提升护理环境的安全性, 设计应尽力提高员工的效能,生产力和满意度。 e.为提升护理环境,在设计中应鼓励创造性。
→复杂的交通流线
→普通病人通道,急救 →污物通道 →医生专用通道(管理上受限 ) →物品通道(管理上受限)
3.1 现代医院的功能特点
病种被细化 规模超大就诊流线变长 →形成医疗中心 →缩短流线成为关键
人流和功能复杂程度难以估计 →限制相关人群活动范 围和疏导
3.2 现代诊治模式 --以疾病病种为中心
4.6
半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5.诊疗单元模块化和医疗街
以医疗街串联诊疗 单元是现行医院设 计的又一趋势
5.1诊疗单元模块
以医疗街串联标准化的诊疗单元
诊室模块
特点一:
模块化的诊室单元, 医技单元也可满足。 • A.功能自由切换不影响 其他单元的正常业务。 • B.便于封闭式管理,保 证防疫安全。 • C.体系统一,结构管线 建设成本低。 采光中庭 • 所有诊室、候诊区域均 有直接对外窗口满足采 光和非空调季节的自然 通风。
6.病房发展趋势
病房单元发展过程, 是人性化的演变过程
阶段一:单廊式
•
对病人区域与医护区域简 单区分,分列单走廊两边
阶段三:双廊式
•
改善了医生工作环境,设置 独立医护区域,并设置内部 医护廊,实现医患分流。
病房的模式空间:
护士观察
采光
晾晒空间
5.2 医疗街
医院街 • 以宽敞明亮的中心医院街 为轴心组织整个院区的各 功能分区,门、急诊,医 技,住院与后勤保障自成 体系,门急诊病人, 住 院病人和特需病人空间分 离,分区明确。 • 各医疗模块通过医院街 “聚合”在一起, 并具 有足够的人流、物流交换 界面和通畅的彼此联系通 道。交通、厕所、卫生服 务等集中于医疗街,给予 使用者最大的便利。
→ 物理类
→ 生物类
2.医院的环境特点
“复杂场所” →人群高度集聚
→ → → → 收费挂号 门诊候诊空间 治疗区域 病房(探视时间)
→危害性场所
→放射科,核医学中心 →化验室、病理实验室 →感染科、废弃物处理场所 →其他类,高温等有害场所 →手术、ICU、净化室 →中心供应 →药库,药房制剂
→限制性场所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 • 安全性: 限制与疏导 创新是医疗建筑发展的原动力。
框架体系及功能模块:
限制路线
开放路线
限制路线
功能模块
综合医院标准面积分配比例
比例 50% 40% 39% 30% 20% 10% 3% 急诊 门诊 住院 医技 保障 后勤 行政 15% 8% 8% 27%
调节比例
• • • • 当地的疾病谱。 当地的医疗资源。 民俗习惯于地理环境(交通等)。 医院的定位: 专科医院 急救中心的设置
--摘自美国AIA和FGI《医疗保健设施设计与建设指南》
上篇:
医疗建筑设计方法的转变
归纳
• 医院内部设施与环境能确保:
• 医疗保健实体应具有一个 高效流程 理性的框架体系。 灵活应用的功能模块。 高效的组织方式。
病人私密性并缓解压力
优质护理。 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效率,满 意度。 • 有效经济性: 投资经济性和运营经济性的平衡 主动经济性和被动经济性的协调
15% 3% 39% 27% 8% 4% 4%
医疗区域的核心
84%
直接面对患者
2.医院的环境特点
“人” →人员密集场所
→非健康人群 →身体虚弱者(行动缓慢,反应迟缓) →残疾者 (行动需辅助设施) →重症者 (卧床不起 需要辅助疏散,如担架、轮椅等) →健康人群 →孕妇、儿童(感知弱、行动缓慢) →探视、陪同及其他来院人员(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医务人员及其他医院工作人员(承担引导、辅助、疏散病人等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