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地煤矿(扩建)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郭家地煤矿(扩建)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工程规模:0.45Mt/a目录前言5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2第一节井田概况12第二节地质特征14第二章井田开拓27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27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3第三节井田开拓35第四节井筒40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47第三章大巷运输及设备50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50第二节矿车51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53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54第一节采区布置54第二节采煤方法57第三节巷道掘进63第五章通风与安全66第一节概况66第二节矿井通风75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95第六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160 第一节提升设备160第二节通风设备171第三节排水设备174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180第七章建井工期185第一节建井工期185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187第八章技术经济189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189第二节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190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192第四节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估算193第五节概略财务评价194第四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94前言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等文件精神,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煤矿整合指导意见》(黔煤办字[2006]291号)文件,确定了贵州省煤矿整合工作方针,并具体规划了煤矿整合工作步骤。
普安县楼下郭家地煤矿(以下简称郭家地煤矿)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等六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1号)指导下,进行整合工作。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普安县郭家地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黔国土资矿管函[2007]1712号)文确定,郭家地煤矿生产规模为0.45Mt/a,矿区面积为:4.23km2,开采标高为:1350~1650m。
为此,郭家地煤矿委托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编制《普安县楼下郭家地煤矿(扩建)开采方案设计》。
普安县楼下郭家地煤矿位于普安县楼下镇泥堡村境内,行政隶属楼下镇泥堡村,属扩建项目。
原郭家地煤矿开采范围位于现矿区范围西南角,开拓规模小,生产规模仅30kt/a,矿区面积仅0.6956Km2。
矿区扩大范围后,重新选址进行扩建设计,矿井扩界扩能(扩建)后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8′30″~105°00′32″,北纬25°24′16″~25°26′30″。
扩建后矿井不利用原郭家地煤矿的井巷工程和工业场地,井上下系统相互独立。
整合后原生产系统报废。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一)地质报告及其他上阶段报告及批复文件1、《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等六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1号)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普安县郭家地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黔国土资矿管函[2007]1712号)3、2007年1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郭家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及地质勘探报告》4、《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7]964号)5、《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证明》(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111号)6、2008年3月,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郭家地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备案登记表(二)设计依据的法规、规程、规范、条例、细则1、《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2、《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年11月国务院令第296号)4、《煤矿安全基本条件规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5号令)5、《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6号令)6、《煤矿救护规程》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字[1995]第30号)8、《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换行]规程》(2000年6月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9、《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MT/T632-199610、《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MT5019-9611、《矿井抽放瓦斯工程设计规范》(MT5018-96)12、《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1996年原煤炭部制定13、《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及反风规定》14、《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程》(MT654)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96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1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l40-9019、《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MT/T5032-2003)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1、《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MT5019-9622、《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1988年,原煤炭部定)23、《煤矿建设安全规程》(1997年,原煤炭部制定)24、《建筑防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25、《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2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54-50259-96)2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75)29、《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3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31、《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设计规范》32、《矿山安全法》3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34、《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35、《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3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37、《石门揭穿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程序技术条件》MT/T955-200638、《石门揭穿突出煤层震动爆破技术条件》MT/T958-200539、《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4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卫生部制定41、《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42、《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1996年,原煤炭部制定)4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4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4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46、《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4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4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l-1999)4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5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1990)52、《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2—1997)53、《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MT/T698—1997)(三)设计依据的政策性文件1、《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2、《国家煤矿煤矿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7〕44号)2、《关于加强煤矿顶板[换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76号)3、《关于加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75号)4、《关于切实做好煤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8〕28号)5、《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瓦斯抽采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08〕167号)6、《关于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紧急通知》(安监总煤调〔2008〕162号)7、《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08〕160号)8、《关于加强煤尘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59号)9、《贵州省煤矿整合指导意见》(黔煤办字[2006]291号)10、《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11、《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08]83号)12、《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培训〔2006〕228号)13、《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黔府发〔2007〕32号)(四)其他依据1、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郭家地煤矿采矿许可证。
2、普安县楼下郭家地煤矿(扩建)开采方案设计委托及承诺书;3、设计人员在现场调查收集的矿井实际情况的有关资料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2、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结合矿井具体情况,采用切合实际的技术和工艺设备,为矿井安全、正规、持续稳定的生产创造必要条件。
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矿井安全是矿井设计的首要条件,根据矿井灾害情况,配备相应适用的、足够的安全设施、设备和检测仪器,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4、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政策,努力作到不因矿井开发造成新的污染和地质灾害。
5、尽量提高矿井采掘接替的流畅性,作到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为矿井安全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6、提高矿井的技术装备、安全装备水平,结合矿井实际,尽可能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矿井综合经济效益。
7、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必备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系统和环节,缩短建井投产工期,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分析。
(一)设计的主要特点1、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郭家地煤矿(扩建)设计采用斜井开拓,布置3个井筒。
主斜井井口标高+1664.9m;副斜井井口标高+1663.5m;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675m。
主、副井口之间平面距离47m,主井与回风斜井井口之间平面距离108m。
主斜井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副斜井采用轨道提升运输,技术、工艺、设备能满足正规的、安全的、稳定的生产。
后期布置北翼回风斜井和副斜井,北翼副斜井井口标高+1820m;北翼风井井口标高+1820m;2、矿井设计为中央式通风系统,前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后期为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
回风斜井装备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各采掘工作面独立回风,通风线路畅通、独立稳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3、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490m,上下山开采。
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
开拓布局较为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可靠。
4、井田内可供布置开采的煤层两层,即17、19煤层。
井田划分为三个采区,采区走向长度550m~2700m,倾斜长700m~1665m。
每个采区沿倾斜长170m划分为一个区段。
采区内各煤层联合布置3条上山,即轨道上山、皮带上山和回风上山,各上山以斜巷与区段巷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