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国考申论点拨:评论型综合分析审题技巧

2020国考申论点拨:评论型综合分析审题技巧

2020国考申论点拨:评论型综合分析审题技巧申论考试一般考察五种能力,其中综合分析能力对应的是综合分析题目,该题目重点考察考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这类题目分值往往在15-20分左右,如果考生能在这类题目中获得不错的分值,那么将会与其他考生拉开一定的分值差距。

作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审清题,明确是否是综合分析题以及是何种类型的综合分析题。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的审题方法。

作答综合分析题时审题是很重要的一环节,俗话说“审题不对,努力白费”,可见,审好题是致胜的关键。

如何审好题呢?这就需要了解申论的作答原则,其中有一条是:问什么答什么。

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明确题干的关键信息,这有助于保证要点寻找的准确性,明确这些关键信息往往从六要素开始。

审题六要素:题型、范围、问数、字数、对象、特殊要求。

其中题型、对象、特殊对象尤为重要。

一、审题型
题型对于综合分析题还是相对重要的,我们只有明确题型才能更好的明确作答的方向。

其实综合分析题目的题型往往比较好确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题来把握。

【例题1】
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

(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例题2】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划线句子“邻避主义”的理解。

(15分)要求:分析深刻、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例题3】给定资料介绍了国外井盖做法,这些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通过分析以上题目,我们能够发现,评论型综合分析题的题
干中往往会出现“谈谈对...的看法或观点”,题目考察的侧重点是考察考生对题干核心内容的观点、见解等,考生需要作出价值判断和亮明观点。

二、审对象
综合分析题目的作答对象,对于我们作答该题目逻辑的确定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进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把握我们的作答对象。

例如,【例题1】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

(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该题的作答对象: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直接谈对这句话的看法;关键词:新技术、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障碍。

逻辑思考:其中存在两种情况,分别是新技术能够突破社会结构障碍和新技术不能够突破社会结构障碍。

究竟能或不能需要回到材料2中进行相应内容的寻找,寻找是否存在两种可能性,即新技术能突破社会结构障碍和新技术不能突破社会结构障碍,如果有相应内容,用符号标注法进行标注,然后,在字数合理范围内进行要点合并整理,如支持能够的理由整理为一段,支持不能的理由整理为一段,做到有逻辑有条理。

至此,第一步审题结束。

三、审要求
在审题过程中,要求至关重要,对于综合分析题,有的要求我们更要重点关注。

通过以上的例题要求我们会发现:①观点明确要求对这句话做价值判断,进而亮明自己观点;②有理有据要求对自己的观点做合理分析,我们要给出充分的理由;③论述全面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多视角看问题;④语言简明要求不要啰嗦,言简意赅,多写材料关键词。

这类题目与其他客观题不同的地方在于需要多角度分析看待问题,体现自己(材料作者)的观点,能够围绕着观点进行多角度分析和阐述。

⑤字数我们一般在300字左右,不能太少,不能只有观点,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通过以上审题技巧的分析,想必同学们也有了一定的感觉,在作答这类题目时,审题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作答思路,深入剖析题干信息,多角度思考,此外,再结合一定的模拟题去练习,小伙伴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中公教育预祝各位考生稳步提升,上岸成公!
以下是2020国考行测逻辑填空技巧之词语辨析
各位同学,你是不是在做逻辑填空时候感觉词都认识却选不对答案?你是不是在两个选项纠结的时候却总是巧妙的排除正确答案?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有的话,那就说明在词语辨析方面还有所欠缺,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辨析词语的角度,帮你把正确答案“揪出来”。

我们会针对不同角度给大家列举不同例题来加深理解。

角度一:含义侧重
含义侧重是指:词语和词语的含义非常相近,但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

往往题目选项中出现意思相近或形近的词就需要我们找到词的含义侧重点。

例1、【权利权力】
军人也是一个公民。

实际上公民的最高义务和______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

既要防止______过分集中,也要防止职责不清、政通人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过机构互相监督,运转有序。

【词语差别】“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侧重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

是依照法律可以行使的正当的利益。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侧重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

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答案】(1)权利;句子说的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与义务对应填“权利”;(2)权力;由“职责不清”“各机构互相监督”可知,句子说的是机构内部应互相监督,权力要彼此制约避免过分集中,侧重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应填“权力”。

角度二:语义轻重
语义轻重是指: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轻重的分别。

例2、【忽视无视】
有的干部______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大肆贪污受贿,结构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咎由自取。

我们在制定科研规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经济效益,但也不能急功近利,______了基础学科的研究。

【词语差别】“忽视”表示不重视,不是故意不重视,一般是出于不注意,即疏忽大意,如“忽视安全生产”。

“无视”偏重指不放在眼里,不屑一顾,不认真对待。

他们的程度不一样,无视程度更重。

【答案】(1)无视;由“有的干部大肆贪污犯罪”可知,他们完全不把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放在眼里,程度非常重,选择“无视”恰当。

(2)忽视;句子说的是在制定科研计划时,应合理适度考虑经济效益,不能过于看重,也不能疏忽、忽略不考虑。

故填“忽视”更为合适。

角度三: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同义词所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所表达的情感色彩不同。

主要是指褒贬色彩的不同。

例3、【鼓励怂恿】
你不知道生活在极权国家是怎么回事,在那里隔墙有耳,甚至你的亲生孩子都会在别人的_____下告发你。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进程中,一次次的失败都没有使科研人员气馁,而是更加______了他们的斗志。

【词语差别】怂恿: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有煽动性。

激励:指激发和鼓励。

感情色彩不同。

“怂恿”有煽动性,是贬义词。

“激励”为褒义词。

【答案】(1)怂恿; “在别人的……下”,可以看出是有人鼓动,煽动,亲生孩子作出对家人不利的事情,所以选择贬义词“怂恿”。

(2)激励;失败都没有使科研人员气馁,所以应该填一个褒义词选择“激励”。

角度四:适用范围不同
适用范围不同是指:词语所应用的环境,包括它所搭配的对象、抽象具体的区分等等。

所以,当我们要考虑两个词语间可能存在适用范围的不同时,可以根据题干空后的对象,利用遣词造句等方法,判断哪个词语更适用这一语境。

例4、【校正矫正】
瑜伽是是及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休闲运动,通过瑜伽的各种体位法可以______骨骼,伸展肌肉,消除赘肉。

重新勘定的辞典共______出字词错误72处。

【词语差别】两词均有改正之意但适用范围不同。

“校正”适用于修改、改正稿件、文本。

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内容和写法。

包括对稿件的事实、观点、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的差错的校正,目的是要消灭一切错误信息,使稿件事实准确、观点正确、文字通顺,客观公正、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的变动。

“矫正”多用于生理毛病、医学术语和医学器械。

【答案】(1)矫正。

句子说的是瑜伽的各种体位和姿势可以起到纠正改正歪曲变形骨骼的作用,强调纠正生理毛病,选择“矫正”恰当。

(2)校正。

强调的是修改、改正稿件、文本,选择“校正”恰当。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给大家介绍的做题中常用的四个词语辨析角度,包括含义侧重、语义轻重、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

逻辑填空题目总体来说正确率不高,若想提高就一定要在做题时我们要去灵活应用词语辨析方法,多角度分析,找到词语间细微差别,选出正确答案,而不是凭感觉随便确定答案,这样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分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