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4采气工程管理规定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二00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 (2)第三章采气工程方案 (5)第四章完井与投产 (7)第五章采气生产管理 (10)第六章气井作业管理 (15)第七章技术创新与应用 (22)第八章管理职责 (24)第九章质量控制 (27)第十章附则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采气工程各项工作,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适应天然气开发的需要,根据《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采气工程是天然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气藏工程、钻井工程、地面工程有机结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气田安全、高效开采。
第三条采气工程管理主要包括: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采气工程方案设计、完井与投产、采气生产管理、气井作业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质量控制、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第四条建立、健全各级采气工程的管理机构(岗位)以及生产和研究队伍,明确职责,完善制度,不断提高采气工程系统的综合能力。
第五条采气工程各项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行业、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理念。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在国内的陆上天然气采气活动。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天然气采气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第七条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要求,采气工程要早期介入气田的开发前期评价,为气田投入开发做好准备。
第八条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适用的完井方式和井身结构,实施试气试采施工作业和资料录取,进行主体工艺和配套技术适应性分析评价,开展必要的室内分析试验以及重点技术现场先导试验,提出采气工程主体工艺技术,为编制采气工程方案提供依据。
第九条新区块、新气藏都要进行储层敏感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入井工作液技术指标,对裂缝型气藏和异常高压气藏应加强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第十条含酸性气体气藏要进行腐蚀因素及腐蚀行为的分析研究,确定主要的腐蚀类型,进行必要的静、动态腐蚀实验,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防腐配套技术方案。
第十一条需要进行增产作业的低渗透气藏,应进行岩石力学和地应力场等研究,筛选适合储层的工作液、支撑剂和工艺配套技术,为增产作业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
第十二条疏松砂岩气藏要进行出砂机理和出砂规律研究,开展必要的防砂工艺先导试验,为制定防砂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十三条高压、酸性气藏要进行油套管和井下工具气密封性评价,注重管柱完整性,为实现安全开采创造条件。
第十四条含水气藏应筛选相应的排水采气工艺,为中后期采气生产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
第十五条根据区块、气田的特点,评价与筛选必要的主体工艺及配套技术;提出需要进行试验研究的关键技术内容,开展必要的现场先导性试验;前期研究与先导试验实行项目管理,其经费纳入前期评价费用。
第十六条现场先导性试验的主要要求是:(一)采气工程的先导试验,应与气藏工程、钻井工程相结合,统一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气井开展试验。
(二)先导试验方案应包括地质设计、工程设计、施工设计、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搞好资料录取和试验过程跟踪分析,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第十七条开发概念设计采气工程部分主要内容是:(一)初步确定完井方式。
(二)根据气藏工程提出的产量范围,优化生产油管尺寸。
(三)根据主体油管柱结构,初步确定生产套管尺寸。
(四)根据气井压力、产量、腐蚀程度和地面环境等因素,确定气井安全控制系统,提出对油套管强度和材质的要求。
(五)研究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及保护措施。
(六)论证储层增产作业的可行性和相应工艺。
(七)选择适宜的防腐、防砂、排液等配套工艺。
(八)制定“健康、安全、环境”的保护措施。
(九)提出资料录取的要求。
(十)提出先导性试验项目及实施要求。
(十一)论证装备、工具、仪器、仪表的适应性,提出引进需求与建议。
第十八条试气试采管理的基本要求(一) 试气、试采工程设计编制与审查1.要以试气、试采地质设计为依据,进行试气、试采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地质设计中指出的风险,提出工程控制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进行施工作业设计,施工作业设计必须包括健康安全环境要求和应急预案。
2.试气、试采工程设计由油田公司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组织编写和审批。
(二) 试气、试采施工现场要有试气或试采工程监督,按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使用的设备、井下工具、仪表、专用材料以及施工操作的质量、安全、环保与工期进行监督,并对录取的资料和各工序工程质量进行现场验收。
(三) 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施工中需要对设计进行一般性修改时,须经工程监督同意。
若需进行重大修改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报设计审批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四) 试气、试采结束后,要按相关规定编写试气、试采总结。
进行新工艺新技术试验和酸化、压裂等作业,要编写相应的专项技术总结。
(五) 试气、试采录取的原始资料和解释报告、总结等成果资料,由各油田公司按有关规定存档。
要求上报的资料按规定上报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第三章采气工程方案第十九条采气工程方案是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田开发建设的技术指导文件。
气田投入开发前,必须编制采气工程方案。
第二十条编制采气工程方案要以地质和气藏工程为基础,与钻井工程、地面工程紧密结合,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气田开发水平和总体经济效益为基本原则,经多方案比选论证,采用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工艺技术。
第二十一条采气工程方案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一)完井设计:包括完井方式、油管尺寸和材质、油管柱结构、生产套管尺寸、射孔工艺设计,提出对生产套管强度和材质、固井水泥返高及质量、井口装置、特殊工具和生产安全系统等技术要求,必要时结合地质剖面特征,从有利于储层保护的角度提出对套管程序的要求,为钻井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储层保护设计:在储层敏感性实验、试气与试井资料和试采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筛选与储层配伍的入井工作液,提出经济有效的储层保护措施。
(三)储层增产作业方案设计:对于需要进行储层增产作业的气藏,要研究确定气藏主体增产作业工艺方案,筛选增产作业工作液和支撑剂体系,优化增产作业规模、施工压力、施工排量等关键参数,设计主体增产作业油管柱结构,提出有效的返排措施。
(四)防腐工艺设计:对于含酸性气体气藏,要在腐蚀因素、腐蚀机理研究和腐蚀程度试验的基础上,优化选择经济有效的防腐措施。
(五)排水采气工艺设计:对于有水气藏,应根据井深、地层压力、井型、出水量等因素,筛选确定主体排水采气工艺。
(六)注气工艺设计:对于通过注气等补充能量开发的凝析气藏,应根据储层的吸入能力,研究分析不同开发阶段、不同注入量条件下的井口注入压力,优化注入油管尺寸和油管柱结构。
(七)防砂、垢、水合物工艺设计:根据储层岩性及流体性质,研究预测砂、垢、水合物等产生的可能性,筛选主体配套工艺,优化相应的工艺参数。
(八)动态监测设计:根据动态监测要求,优选监测仪器、工具和监测工艺。
(九)回注工艺设计:依据回注水性质、回注水量以及地质和地层特点,进行完井设计和回注工艺优化,提出满足回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要求的措施。
(十)健康安全环境要求。
(十一)采气工程投资概算。
(十二)附录:拟利用老井井况评价报告。
第二十二条承担采气工程方案设计的单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其中一级和二级资质由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授予。
第二十三条采气工程方案作为开发方案的附件之一与开发方案一起审查与审批。
第二十四条采气工程方案通过审查批准后,方可成为气田生产建设中采气工程的指导文件,实施部门应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若需对完井方式、生产管柱结构、套管尺寸、生产安全系统等进行重大调整,应向审批部门及时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五条气田投产2~3年后,要按相关规定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后评价,采气工程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方案设计的符合程度、关键技术的效果和适应性、主要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十六条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实际情况与原方案设计有较大差异或需进行阶段调整时,应编制开发调整方案。
开发调整方案中采气工程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整原则,调整的主要工作量(增产措施、排水采气、修井作业、防腐等),健康安全环境要求及应急预案,实施步骤与要求等基本内容。
第四章完井与投产第二十七条采气工程要根据气藏特征和开发生产的要求,遵照安全第一、有利发挥气井产能、延长气井寿命、经济可行的原则,采用现代完井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采气工程完井设计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采气工程完井设计中提出的完井方式、生产套管尺寸、强度和材质、水泥返高等要求,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采气工程主管部门应参与钻井工程方案的审查。
第二十九条完井方式要有利于发挥储层的生产能力、井壁稳定、修井作业和气井安全生产,同时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
第三十条油管尺寸必须满足配产、携液、防冲蚀和压力损失小的要求;原则上采气生产管柱应采用内径相同的油管,以有利于作业和携液;套管尺寸既要满足生产油管柱和修井作业的要求,原则上还要符合常用钻头、套管系列和钻井施工能力。
第三十一条注气井、生产高含酸性气体的气井、高压气井以及处于滩海、泄洪区、环境敏感区和要害地区的井,要设计应用安全生产装置(如井口安全控制装置、井下安全阀、封隔器等),防止因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造成气井失控。
第三十二条井口静压高于15MPa时,其生产套管应采用相应的气密封措施。
高压、高产、高含酸性气体的气井生产套管应考虑采用气密封丝扣。
用封隔器完井时,封隔器以上油管应采用相应的气密封措施。
第三十三条严格按照钻井、完井、采气交接程序办理交接手续,重点是对钻井、完井工程质量、资料录取和地面“三废”处理项目进行验收,达到标准方能正式交接,否则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勘探井、评价井转开发井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针对风险点制定可靠的二次完井措施,确保安全作业生产。
若情况不清或无可靠措施克服风险时,不能转为开发井。
第三十五条对射孔的基本要求(一)根据储层特点和井身结构对射孔工艺、射孔参数进行优化。
(二)射孔前严格按照地质设计的要求对射孔管柱进行校深。
(三)射孔作业前要用射孔液将井筒内的完井液替出。
(四)在高含酸性气体的气井中采用射孔后带枪生产时,射孔枪的材质应符合防腐要求。
(五)对射孔弹的储存、运输和射孔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确保安全。
第三十六条对完井测试的基本要求(一)测试管线和设备必须固定可靠,并按相关规定试压合格。
含酸性气体的气井测试设备要具有防腐性能。
(二)地面应具有降压保温装置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防止水合物结冰后堵塞测试管线。